倪帥楠
(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7)
元認知是心理學家弗拉威爾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他認為:元認知就是在認知過程中,主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結果和相關活動的知識,就是對認知的認知[1]。而元認知策略是以元認知理論為主要依據應對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對認知過程的知識,是學習者憑借規劃、跟蹤與衡量的方式對自己認知的調整完善,涉及事前規劃、注意的選擇、監督和衡量自己等策略,是有效規劃、監督和調節學習活動的參照物,其關鍵作用是提高學習效果。思想政治元認知策略指學生按元認知知識,用元認知策略干預思政課程構建的學習活動,在思政課程學習目標下,選擇合理學習方法,設計學習環節和規劃系統學習活動的心腦操作活動[2]。其主反應在內部心理活動及自主學習與目標導向上。因此,思想政治元認知策略既是學生學習思政課程效果的衡量尺度,又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科學因素。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需師生一起操作實施,其中教師要重視指引學生樹立與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相符的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在三觀引領下評判自己言行,選擇正確道德準則為行事標準,提高自我道德覺悟,塑造良好品性。此階段學生透過他人看法認識自己,另外還能正視自己,這樣學生能對自己進行科學判斷[3]。因此,教師在學生做出判斷后,引導學生將自我判斷歷程詳述。教師可組織同學間相互采訪,對象是全班學生,內容是別人和自己對自我的理性判斷,方向是日常學習生活、同學交流、自我認知等,最后學生把所有關于自己的意見匯總提煉,可得到不同方面對自己較科學的認識。此結論及獲取途徑符合元認知范疇,因為透過他人來調整自我是元認知的內容之一。思政課程講聯系有多樣性,而學生無論學習方法,抑或學習效果,皆帶個人專屬“光環”,且這種“光環”在學生與他人交往中會通過對他人優點的吸納對學生產生影響——交流以致完備各自學習。
學生認清自己學習思政課程不足后,教師要幫學生制定一個實施性較強且合理的學習計劃來克服學習困惑與障礙,這個環節也是元認知學習過程的重要鏈扣。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精確找出對自我思政課程學習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通過該策略持續完善自己思政課程學習,而非看似刻苦,實則盲目的“挑燈夜讀”。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課第一框“價格變動的影響”的內容時,教師要將學生身邊與“價格”相關的實例同教材結合,層層遞進設問,幫學生掌握“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使學生主動挑選學習路徑。教師可問:“當蘋果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果農生活會發生怎樣變化?他們該如何應對?”這種例子與學生生活較接近,能較好地引起學生興趣,透過討論各抒己見,在回答中學生能通過逐步梳理來掌握知識,并學習以問題為線索來學習,給自己學習找到合適路徑。
(1)規劃策略,指元認知策略的第一個策略,即環節一。包括設置思政課程學習目標、閱讀有關思政課程的資料,學習中可能產生的疑惑及分析怎樣完成任務。善于學習的學生學習思政課程時較主動,既會認真聽課、仔細做筆記和主動查閱相關材料,還會評估作業完成的時間成本,計劃獲取哪些信息,在考核前會復習筆記,必要情況下,還會有計劃地組織小組討論,思考使用其他各種方法。
(2)監督策略,指元認知策略的第二個策略,即環節二。監控策略較常見的兩種是領會監控和集中注意。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同學讀材料或題目時,不得要領,這尤其需加強領會能力的培養。應進行以下嘗試:首先,調整閱讀速度,對較易段落讀快點,抓中心觀點,對較難段落要適當減速,眼腦合作;其次,停止評斷,若有些內容不理解,不要急著去弄懂,跳過往下看,可能后面會有解釋;最后,復讀難理解的段落,尤其是內容似乎無法解釋清楚時,要返回多研讀。
(3)調節策略,指元認知策略的最后一個策略,即環節三。它與環節二—監控策略較密切,當一種策略不能解決某問題時應及時調整,換另一策略,在思政課程考試中,學生會遇到難解題目,此時要衡量時間尺度,不要停在原地,跳過直接看下一題,等做完其他題目后,時間允許再回頭解決。
反思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不可缺少,學生透過反思能了解學習的不足和進步,進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如人教版高中政治課本必修四第九課第二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內容中講到,任何事物都包含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還決定著事物的性質,看待事物要一分為二,兩點與重點并重。這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知識,學生在理解這種觀點后將利于理性思維構建。延伸到學生接觸的所有學習上,學生在大腦中對學習內容仔細推敲和演變種種可能,學習結束后,要反思學習過程,總結經驗,為以后提供參照,長此以往,學習能力將得到較大提升。
元認知策略能讓學生更清晰自我學習目標。目標清晰學習才有方向。學生用元認知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時,不僅會主動地根據學習進度不斷調整學習步伐來實現自己的學習計劃,還會時刻總結學習過程與結果,持續地為接踵而至的學習新階段建立基礎和參照,學習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強,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極大的體現與提高。
教師要對學生思政課程自主學習起引導作用,其較高的專業素養是必備的[4]。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監督自我,調節自我,這需教師專業指導。通過根據學生不同情況來幫學生制定自己思政課程的學習計劃,并幫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路徑,既彰顯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也能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在干預學生運用元認知來學習思政課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自主學習進程進行有效調控,隨著這個過程逐步深入,教師專業素養會得到階段性進步。
在新課標逐步實施中,培養中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思想政治學科重中之重。這更凸顯學生本位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的運用能體現學生思政課程學習中主動性程度,運用元認知策略將較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