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芹
“醫生,我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剛被查出有一個5.1厘米×4.6厘米的巧克力囊腫,門診醫生建議我盡快備孕。請問,我應該先做手術,還是生了孩子后再做手術?”這是一位網友的線上咨詢,對病情僅有零星描述,讓我很難回答。
患者尋醫問診,需要的是個體化的治療建議,而不是長篇大論。例如咨詢懷孕、不孕問題時,醫生在給出治療建議時,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有無不孕病史、月經情況、既往生育史、既往手術史、男方精液是否正常等多方面因素。也就是說,患者的病史很重要。
你不給我“詳情”,我只能告訴你“假如”
這位網友的咨詢,病史描述過于簡單,醫生很難給予個體化的治療建議。如果一定要給予答復,只能是許多“假如”。
1. 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病理表現。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不孕癥有關。假如你沒有不孕病史,沒有腹部手術及不良孕產史,月經規律,男方精液正常,我建議你先考慮懷孕。因為手術是創傷性的,可能影響卵巢功能。盡管手術醫生會盡最大努力預防術后盆腔粘連,但仍有可能發生,進而影響輸卵管功能,對以后懷孕造成不良影響。
2. 假如你同意我以上的建議,決定先懷孕,請忽視“盡快懷孕”中的“盡快”二字。因為“盡快”易讓你產生思想壓力。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就好。
3. 假如你有不孕病史(規律性生活至少12個月,且未避孕),或有流產、盆腔手術史(如宮外孕),我建議你在決定手術前先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丈夫行精液檢查,聽聽醫生的建議,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4. 假如你不做手術,要知曉不手術的風險,如卵巢囊腫破裂造成的急腹癥、囊腫性質不明帶來的某些擔憂等。
5. 在普通人群中,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1年累積妊娠率為84%,2年累積妊娠率為92%。假如你經過1年“備孕”,仍沒有如愿,就有不孕的潛在風險,應積極接受不孕癥的相關檢查。
我想,這么多、這么長的假設性回答,患者不會“點贊”,因為我沒有根據她的特點提供治療建議。可是,我別無選擇,因為我沒有患者更多的“詳情”,只能假設所有“可能性”。當然,醫生不可能對每一位“不明詳情”的患者都做出如此多的假設性回答。所以,患者應將自身的詳細病史告知醫生。
這位患者可以這樣提問:“我今年27歲,結婚3年,2年沒有避孕,也沒有懷孕。我老公檢查結果正常。我月經周期30~35天,經期6~8天,痛經較嚴重。我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剛被查出有一個5.1厘米×4.6厘米的巧克力囊腫,門診醫生建議我盡快備孕。我應該先做手術,還是生了孩子后再做手術?”
網上咨詢,怎樣做到“物超所值”
網上咨詢大都需要付費,對咨詢時間、次數有所限制。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說明自己的情況,提出自己的要求,以便醫生在回答時有所側重,是有技巧的。以不孕不育問題為例,患者咨詢時需注意以下幾方面。
1. 備好相關資料 咨詢前,將相關檢查病史材料、檢測結果、以往診治過程、咨詢訴求等準備好,上傳圖文資料。
2. 注重病史,突出重點 包括現病史、既往史、婚育史、月經史、個人史、家族史。其中,現病史、月經史和既往史格外重要。此外,特異性病史(如結核病)對于病因診斷有提示作用。
3. 注意細節描述 例如,“不孕時間”可直接影響診療方案的選擇,時間起點應從無保護性生活開始;“月經情況”應精確到天數;“盆腹腔疾病和手術史、宮外孕、流產史”提示盆腔感染可能等。
4. 說出訴求 對于咨詢中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患者應明確提出,不要含糊。對于不明白的問題,可追問醫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