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君
摘要:黨的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動村莊五位一體建設成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山東省東、中、西部9個有代表性村莊的實地調研,運用深入訪談、參與觀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對山東省村莊治理情況進行了深入、動態的研究。與此同時,項目組深入剖析了山東省村莊治理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了相關提升對策,以期為山東省村莊治理狀況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山東省;村莊治理
一、山東省村莊治理個案剖析與成效評價
(一)山東省蓬萊市抹直口村
1. 產業興村:多元發展夯實治理根基
(1)以民宿為特色產業。由于漁家樂發展方向定位于原汁原味的海濱民宿,因此經營門檻較低,村民們只需將原有宅基地的住房簡單裝修改造、配備相應食宿接待設施,即可入職經營。與連鎖酒店相比,漁家樂這一旅游服務產品價格親民低廉,并且能夠帶給游客極富當地特色的旅游體驗,滿足了不同消費人群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旅游者的喜愛。
(2)旅游周邊產業多元化推進。抹直口村現已形成以漁家樂為主導產業,各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漁家樂經營收入為抹直口村民主要收入來源,與工資性收入、海洋養殖業收入、零售業收入等多種收入類型共同構成了抹直口村民多元化收入結構。不僅如此,抹直口村委會還充分發揮村莊地緣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周邊產業與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如:非義務教育產業(華澳幼兒園)、房地產業(怡海星城樓盤)、服務業(弘峰賓館)等。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使得抹直口村收入來源更加穩定,同時,各產業相互聯系、互為補充,有利于彌補部分產業經營存在季節性波動的缺陷。下面用SWOT分析法對漁家樂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進行系統性態勢分析(見圖1)。
2. 干部引領:心系村民推動治理發展
(1)政治建設循規而行。抹直口村委會時刻秉承“為官要清廉,做人要正氣,做事要公平”的態度為民著想,村務公開工作落實到位、村委自身建設井然有序。在村務管理中,緊急事項喇叭廣播、重要決策張貼公示,村委成員深入基層、不擺架子,真正做到了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汲取民智,得到村民對村委會工作的認可,從而使得村民對村莊政治建設有較高的滿意度。
(2)經濟建設統籌規劃。歷屆抹直口村委領導班子秉承“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龍頭帶動、整體推進”的原則,對漁家樂發展進行前瞻指導與科學規劃。為了促進漁家樂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抹直口村于2008年成立了漁家樂協會,定期對村民服務意識、經營意識和風險意識進行培訓,向村民傳授經營管理、服務禮儀和規避風險的相關知識。同時,漁家樂協會還會組織抹直口村漁家樂經營者,到發展更加完備的農(漁)家樂進行考察學習,實現了“從零散戶到統一管理”的轉變,提高了漁家樂經營者素質,從而有利于規范經營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二)山東省淄博市蒲家莊
1. 產業興村:文化建設盤活村莊資產
為了有效實現村莊建設與旅游業發展“雙贏”,2016年3月,蒲家莊與長城影視集團簽約共建,聊齋文化創意園項目正式落戶。據蒲家莊蒲主任介紹,村莊將努力把聊齋城打造成東方魔幻題材的影視劇拍攝基地和主題公園,啟動后的聊齋文化創意園將利用影視動漫、文化演藝、文學創作等載體,在讓景區更加規范化的同時,令傳統文化的展示形式更具現代化。日后規模化的旅游經營模式,將有效增加蒲家莊的客流量,專家預計屆時游客量將達到百萬人次,這為延長產業鏈條、三產融合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2. 干部引領:統籌規劃推動治理發展
(1)拓寬思路,合理規劃。蒲家莊村委立足于村莊已有文化產業,積極為村莊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多次組織村委成員及村民代表到其他村莊參觀學習,以借鑒其先進發展經驗,謀求自身更好發展。回村后,村委書記會定期召開村莊工作例會,與村委會成員探討研究各類型發展方案的可借鑒性,并結合蒲家莊自身發展實際,去粗取精,旨在探索出一種具有村莊特色的創收致富之路。
(2)村務公開,公示于民。蒲家莊村務公開建設情況良好,在村委會內設有村務公示欄,能夠做到大事小事勤更新,內容基本涵蓋了村委會通過的各項決策。同時,村委會專門設立了村民民意收集渠道,針對村莊文化水平較高的村民,村委會對其反映的建議能夠適當接納,但對于大多數文化層次較低的普通群眾,村委會的態度較為消極,這并不排除部分村民要求不妥當以及村委精力有限等因素,但村委會不應消極避之,而應該積極尋求這一瓶頸的突破。
三、山東省村莊治理問題總結
除上述三個村莊外,項目組還實地調研了山東省濱州市西王村、山東省濰坊市洛東村。通過對多地、多類型村莊的對比研究,項目組發現山東省村莊治理在產業結構、經濟收入與就業、人口構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五大問題,概括起來,這些問題的實質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三農問題。
(一)村莊依托產業單一化
項目組調研的村莊,普遍存在“第一產業較原始,二三產業零星化”的現狀:村莊漁業與種植業發展缺乏先進技術的投入,機械化水平較低;村莊加工工業稀缺,產品附加值較低;同時,村莊各產業發展較為孤立,沒有實現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良性循環。
(二)村民參與意識淡薄化
在調研過程中,當項目組問及“您是否經常向村委提出建議”時,大部分村民的回答是“很少”。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程度不足,一方面導致村委決策不能完全反映民意,使得部分村民對村委管理存在不滿情緒;另一方面,中肯建議的缺乏阻礙了村委自身建設的完善和基層自治水平的提高。
(三)村莊文化建設商業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