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摘要:大學生勤工助學是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平臺,其較為全面的教育功能越來越受高校和大學生的重視。本文從分析大學生勤工助學的重要內涵入手,著重分析了大學生勤工助學的主要原因以及形式,指出農林職業院校大學生勤工助學對創業素質養成的推動作用,優化勤工助學平臺,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 勤工助學 創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018-02
大學生勤工助學是一項有償性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此項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既能獲取經濟上的幫助,也能夠鍛煉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勤工助學活動中。他們立足專業知識,通過勤工助學平臺,嘗試切入社會,尋求創新的就業途徑——創業。
一、農林職業院校大學生勤工助學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以經濟收入為主線,確保順利完成學業
教育機會均等在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情況下,需要更多的資助政策促進教育的均衡化,雖然國家對農林職業院校貧困學生資助方面已經作出了積極的努力,但是完全依賴資助政策顯然不能夠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因此,農林職業院校幫助大學生積極尋求其他自助模式,勤工助學無疑是較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農林職業院校勤工助學崗位基本上可以解決學生基本生活困難,例如學生食堂勤工助學崗位一般解決貧困學生的一日三餐外還有固定的工資,從一定意義上保證了貧困學生的生活質量,從而能夠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
(二)以專業知識為主線,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勤工助學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社會生產等活動中。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立足專業知識背景,從事相關勤工助學活動,將自身專業知識試探性地運用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強化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通過不斷的專業實踐,查找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結構的不足,查漏補缺,更好地完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架構,以理論學習促實踐活動,又以實踐活動促理論學習,從而有利于農林職業院校大培養專業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大學畢業生。
(三)以素質能力為主線,尋求自身新的發展
社會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新特性,更加注重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實踐活動經歷以及動手能力。在此情況下,大學生熱衷于走出課堂,走出書本知識,甚至走出校園,參與到勤工助學實踐活動中,積極豐富自身的社會閱歷,在不同的崗位獲得了多方位的素質發展。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的發展需求,檢驗自身綜合素質的不足,因此在實踐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特別是在敬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有很好的檢閱,有助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形成。
二、農林職業院校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新特性
(一)依托專業背景,將勤工助學與創業實踐有機結合
農林職業院校專業獨立性較強,因此就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機制,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的先行軍。在此背景下,農林職業院校抓住勤工助學這一實踐平臺,依托專業背景,積極探索實踐新模式,利用校園創業一條街、創業農業園等模式,成功地將勤工助學、理論教學、創業實踐有機結合。大學生零投入入駐創業店鋪和農業園,在這一平臺上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成功服務于學生和社會,充分鍛煉了大學生對社會市場信息的獲取的警覺性,從而獲得充足的經濟收入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依托這一平臺檢驗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
(二)導師制創業指導,勤工助學和學業發展有保障
農林職業院校依托專業背景,開展勤工助學創業實踐活動,但是大學生專業知識尚在成熟期,專業知識還不足以獨立承擔成熟的創業項目。因此,專業的導師制創業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從專業知識向產品的轉化,從市場需求到銷售,從產品包裝到品牌提升,專業導師為勤工助學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幫扶,努力降低和化解勤工助學大學生的創業風險,從而保證勤工助學大學生在實踐技能和學業研究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農林職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一)創業教育主體單一化
創業教育的本質是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質。高校作為實施創業教育的主要力量,應充分發揮專業教學方面的優勢,將創業教育理念貫穿至專業教育的教學全過程中。但是在實際創業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由院校創業就業指導中心進行的系列創業教育,比如KAB等創業教育形式。在其他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不能夠常態化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導致創業教育主體的單一化。農林職業院校應依托教學結構的優勢,不斷豐富大學生創業教育主體,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形式多樣化發展。從而能更加深入地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能夠給大學生創業明確一個方向。
(二)創業教育師資薄弱化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促使國家提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戰略措施,創業教育在各大高校逐漸引起重視,但是,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弊端也逐漸凸顯出來。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歸口于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統一制訂教學計劃,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專職創業教育教師大多由學生管理人員轉型或兼職,專業知識結構欠缺,創業教育形式過于傳統化。另外,創業教育教師缺乏一定的創業實踐經驗,單憑理論或者案例不足以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方向。
(三)創業教育形式理論化
目前,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大高校的創業教育資源也在起步階段,摸索著前進,其教育形式基本是在模仿西方的教育理論,缺乏實踐作為指導。然而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缺乏實踐能力,過于理論化教學不足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反而弱化了創業教育功能。endprint
四、農林職業院校大學生勤工助學對創業素質養成的推動作用
(一)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當前農林職業院校的大多數是90后,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他們習慣了父母長輩的呵護,習慣了被安排,習慣了依賴,面對困難他們無所適從,更加缺乏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在不同的崗位職責要求下,大學生認識到社會職業道德和崗位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實現社會價值,積累真正獨立的自信心,激發自我創造價值的激情,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有助于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大學生進行勤工助學的主要目的是緩解自身的經濟困難,其次是鍛煉自我。據相關統計調查,有87%的勤工助學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相對貧困,他們利用勤工助學的機會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基本生活費有了保障。同時,貧困大學生可以通過助學金以及助學貸款等資助形式解決學費開支。大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社會實踐,促使大學生直面自身的家庭經濟條件,有助調節心理狀況。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能夠認識社會需求,正確地剖析自我,調整自我發展方向,確定期望值,從而保證大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
(三)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勤工助學是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可以根據一技之長有選擇性地參與到勤工助學活動中,從而多方位地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勤工助學是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過程,大學生將課堂上獲取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實現了理論向實踐的飛躍。增強了大學生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力。勤工助學更是大學生自我審視的重要平臺,在勤工助學過程中,大學生對照社會需求,有效地自我剖析,有選擇地參與勤工助學實踐活動,自身的各方面素質將得到針對性的鍛煉和發展。因此,勤工助學有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有助于大學生社會適應性的切入
大學生勤工助學是一項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大學生的主體學習生活范圍是高校的教學范圍,以專業知識理論學習為主。然后,社會是一個更大的課堂,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平臺走出課堂,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以社會人的姿態實現自我價值。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閱歷,更能夠幫助大學生走出對社會茫然的心理,正確認識社會,以更加輕松、自信的心理狀態走向社會。
五、農林職業院校勤工助學的創業教育功能優化措施
(一)完善勤工助學政策,加強大學生創業引導
《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中對勤工助學的管理工作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為大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給予了基本的政策保障。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高校并沒有將政策落到實處。因此,農林職業院校應認識勤工助學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性,將相關政策落到實處。同時根據學院自身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學院自身發展的勤工助學政策,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到勤工助學崗位中來,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
(二)整合勤工助學平臺,拓寬大學生創業思路
農林職業院校內部的勤工助學崗位數量有限,很難滿足大學生勤工助學的需求。在此情況下,農林職業院校應加強同外部聯系,積極開發校外勤工助學資源,尋求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發展,也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打通了渠道。與此同時,農林職業院校搭建大學生勤工助學信息共享平臺,通過相關制度的篩選,保證大學生勤工助學的安全性,引導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職業規劃發展方向,有效發掘自身優勢,認清自己的職業領域,開闊視野,拓寬創業思路,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向。
(三)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
農林職業院校學生教育必須緊跟人才市場需求的發展要求,明確辦學方向,注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因此,農林職業院校切合大學生勤工助學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開拓專業培養的主體形式,將專業實踐與勤工助學結合起來,勤、學結合,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拉近了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距離,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了技能保障,又為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經濟保障,更是培養了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為大學生創業發展夯實基礎。
大學生勤工助學的創業教育功能是不可代替的,農林職業院校應重視大學生勤工助學的重要作用,完善大學生勤工助學扶持及保障政策,關注大學生勤工助學的主要形式,創新教學教育模式,多方位搭建勤工助學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引導大學生努力創新,尋求機會,利用勤工助學平臺勇于創業實踐。
參考文獻:
[1]陳月文.當前高校勤工助學活動的現狀與對策[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2):303-307.
[2]牛京平.淺談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教育發展研究,2002(3):77-78.
[3]湯志斌,谷蔚瓊,李菁.淺議新時期高校的勤工助學[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35-37.
[4]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學的創業教育功能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5(6):24-25.
[5]劉國峰.淺談大學生成才的幾個要素[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12):46-47.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