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冬雪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指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更強調互聯網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的改變,同樣有也給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學習方式等帶來的改變。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也被網絡和現代化移動設備有機地連接起來,從而使大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化的學習。本文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現狀入手,從多個角度闡釋移動化英語資源的特點及其優勢,探索出“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移動化教學模式融合的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移動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006-02
近幾年來,“互聯網+”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所謂“互聯網+”就是將互聯網應用到不同的傳統行業中,使傳統行業科技化,由此來創造新的發展態勢。在教育方面,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語言及其應用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與促進作用,能夠為高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基礎。“互聯網+”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平臺,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移動化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和創新發展,從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
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現狀
近十幾年來,中小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大學改革也隨之而來,與此同時,新的教學模式也不斷涌現。教學與信息技術聯系的加強給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ヂ摼W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雖然以其豐富性和多變性吸引了許多學習者,但由于受到學生、教師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一直不能從根本上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工具仍舊是PPT;教學環境依然集中在課堂,缺乏口語的教學環境和練習氛圍;教學方式還是死記硬背。學生還是無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對學生而言,由于他們長期在舊的環境中學習,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適應使其無法完全參與并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不足,讓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也無法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再加上學生長期以來對教師的依賴、對教材的依賴,學習主動性差,目的性不強,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這使他們在擁有先進的網絡資源時也無從下手,造成對教學資源的浪費。
對教師而言,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掌握較高的網絡技術,并利用網絡備課、授課、留作業、答疑等。這些能力對大部分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教師,他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對于電子產品的運用也不夠熟練,更不用說有效地將移動網絡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了。由于對互聯網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常常覺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備課費時費力,不如傳統的教學方式那樣直接和可靠。而且學校對教師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從而影響了教師運用網絡進行教學的積極性。
從客觀條件看,新模式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要求比較高,但由于計算機硬件配置、局域網網絡連接和網絡學習平臺搭建等教學配套設施依然不夠完善,使得校園網網速偏慢、WIFI覆蓋率低、計算機版本低。學校教學網絡平臺不健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移動化教學模式
(一)移動化英語資源的特點
互聯網英語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教學資源,有效補充了傳統的教學要素(教師、學生和教材)。當新的教學資源與英語教學內容及課程結合時,它的優越性就凸顯出來了。
(1)良好的交互性。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結合,使計算機的功能能夠充分發揮,除了把計算機中已有的內容呈現給學生,更能應用網絡實時更新,并通過聲、形等多種方式展現給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生狀況也能給予及時的反饋。這種學習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2)較強的直觀性。由于互聯網資源集圖片、文字、聲音、影像、動畫于一體,動靜結合,因此教師和學生在運用互聯網英語資源進行教學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表現更加直觀、易懂,這對教師的傳道、授業及學生的理解、記憶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突出的超文本性?;ヂ摼W技術可容納內容豐富的教學信息和網絡化的組織形式。學生可以不受時空和閱讀順序的限制,有效、快捷地獲得信息資料。傳統課堂中,有些學習者為了得到某些結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利用互聯網技術則可非常容易地做到。互聯網技術可以方便學習者快速地查找相關內容,及時捕捉有效信息,在精疲力竭之前得到結論。
(二)移動化教學模式的優勢
移動化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它主要是利用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等一些無線設備來進行教學。另一個不同就是教和學的過程不必集中在課堂,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完成一部分教學內容,其余的在家完成;還可以以不同的學習方式完成教學內容?;ヂ摼W技術與教學的結合,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還能促進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形成。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不限制學習地點。移動式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學習者對學習地點的選擇更加自由,學習者也不再受封閉教室的束縛,而是在公開的環境下尋找學習機會,跨市、跨省、甚至是跨國地學習,使人們的學習機會更加平等。
(2)不限制學習方式。傳統課堂中的教學材料主要是以文字形式出現,學生學習的過程主要是依靠視覺,只有在教師授課時,學生才會調動自己的聽覺。而移動化教學模式中的課堂則截然不同,教學資源已不局限于紙質的材料,而是將文字、圖片、聲音等結合起來,共同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通過不同的器官接受信息并加以匯總,這對于傾向不同感官進行學習的人更加公平。因此,移動化教學模式為以不同學習方式學習的學生提供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
(3)不限制學習內容。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移動多媒體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可以注冊賬戶或通過免費的軟件下載學習資料或進行在線學習。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在線交流,并對已學內容、感興趣的內容或課后作業等問題進行探討。有些同學由于地域限制或自信心不足等問題,無法直接跟外國人面對面地交流,這也可以通過登錄國外的網站來完成,在訓練自己口語的同時也能夠更多地了解國外文化。除了口語之外,文字也是進行交流的一種渠道,通過文字交流能降低人們的緊張感,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真實水平,這種方式對內向的學習者起著重要的作用。endprint
三、“互聯網+”視域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移動化教學模式的融合及其作用
“互聯網+”,顧名思義,就是互聯網與不同的行業的結合,但它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將互聯網融入其中。教育作為傳統行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被互聯網融入的對象。通過互聯網的加入,教育事業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教育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教學更加深入,管理也更加準確。大學英語教學與移動化教學模式的結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互聯網為整個教學過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英語教學資源。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更新和優化,教學環境也不斷改善和提高。
(一)融合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互聯網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應用改變了大學英語教師的改革觀念。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普遍認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墒?,當教學中有了互聯網的參與時,教師的觀念就發生了變化: 不僅課堂教學很重要,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對于師范類學生而言,實習前的微課錄制十分重要,學生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可以了解自己講課的水平還能懂得講課的方法,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既需要學生通過視頻來了解學習內容,還要保證充足的學習和練習時間,而這些教學過程只有通過互聯網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
(二)融合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
參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學生、教材等。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環境。而這些因素之間又有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除了這些內部的因素影響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外,大學英語教學與外部環境間也有著微妙的關系。只有內部和外部的關系都平衡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開展?;ヂ摼W的參與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內部因素間的關系重新排列組合,還能使其優化和更新,這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力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言技能的形成都有明顯的成效。與此同時,互聯網的加入還加劇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外部環境的融合,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獨立搜集相關的資料,和國外的朋友進行互發E-mail等形式的英文交流。移動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融合,深入執行了教育部對于實行計算機網絡和共享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的觀念,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學內部和外部環境的雙和諧,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大學英語教學環境。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移動化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極大地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素質,有效地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更新和發展。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移動化教學模式的融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利用好這個契機,把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 貢獻和困境[J].外語電化教學,2014(3): 39-40.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6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10.
[4]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5):10.
[5]王欣.MOOC視域中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8) : 157.
[6]王竹立.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2-6.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