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霞
摘 要:縱觀當前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大部分教師將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忽視了文化的滲透,這有違于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利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而且當前大部分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際失敗的一大原因在于沒有文化作支撐。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英語知識之外,還要將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容納入其中,以此保證學以致用的實現。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化滲透;詞匯;語法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語言知識,還要向學生滲透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容。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活動開展中,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過分重視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教學的現象大量存在,嚴重忽視了文化因素,這就使得大部分學生無法利用英語進行流利的交際,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說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滲透文化因素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中提高文化認識,培養出文化敏感性,為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既然當前的英語教學活動一般都是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那么我們不妨將文化因素滲透到語言知識中,如此使學生在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受到文化熏陶。
一、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
語言是由詞匯構成的,而語言又是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概念,其語言就會直接以什么樣的詞匯加以指代。對此,在英語詞匯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除了將某一詞匯的語音、含義等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之外,還要將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直觀地呈現出來。以Christmas為例,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教師會直接告學生該詞的含義為圣誕節,但是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對該詞概念的理解不同,這就涉及了文化內容。我除了告訴學生這一詞為圣誕節之外,還會以澳大利亞人和英國人對該詞的不同理解為例向學生呈現文化內容:澳大利亞人生活在南半球,圣誕節在12月份,但是對于他們而言,正值夏季,所以在他們的心中,圣誕節代表著炎熱的夏天,蔚藍的天空和遼闊的海洋。而對于處于北半球的英國來說,圣誕節則代表著寒冷的冬天,陰沉的天空和皚皚白雪。與此同時,盡管圣誕節與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兩個不同的詞匯的,但是二者都代表著“團圓”“喜慶”,其文化概念是相似的。在詞匯教學中,將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該詞匯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文化異同比較下,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尊重各國文化。
二、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
對于大部分剛剛接觸英語的初中生來說,英語難學,主要難在無法深刻理解、運用語法知識,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語法規則,學生利用語言進行交際,其實就是在運用語法構造語言。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會將教材中或教參中出現的語法知識,諸如want+to do,can+do、should do等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只需要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即可。如此方式,學生不僅不能深刻理解語法內容,甚至在錯綜復雜的語法知識下會產生負遷移,導致語法記憶混亂。而且漢語與英語的思維方式不同,這也就使得以漢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常常會因為第一語言思維的干擾產生母語負遷移,造成英語語法運用錯誤。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文化因素來引導學生掌握語法的邏輯形式結構和運用方法。比如,漢語的語法關系主要是靠次序和語義來表達的,而英語則注重句子的結構和邏輯合理。以“我想小紅明天不回北京”為例,英語中常常說:“I dont think Xiao Hong will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而不是按照我們的漢語習慣說:“I think Xiao Hong willnt go back to Beijing tomorrow.”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我會將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呈現在學生面前。
三、在英語語用教學中滲透文化
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交流、溝通,交際過程需要遵循一定的語言規范。由此,教師在借助英語教材中規范的語用本內容來向學生講述英語的時候,還要將語用中的文化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以此使得學生明確哪些知識如何用,哪些知識能用等,避免在交際的時候出現文化沖突。比如,在漢語交流中,我們常常會談及你多大了、你要去哪里、你在做什么等,但是對于西方國家的人來說這些問題嚴重地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所以在進行交際的時候,學生不能直接問外國人“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doing?”盡管這些內容是英語教材中明文出現的,但是在使用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來靈活運用,這是需要教師明確提醒學生的。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在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滲透文化因素,以此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能準確掌握知識,避免跨文化交際時出現文化沖突,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蔡宇莉.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研究[D].寧波大學,20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