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珍
摘 要:新課程的實施像一場及時的春雨,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活力。課堂教學依然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一名老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課堂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性
一、于無聲處——靜思的藝術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質的轉變。課堂上,課堂氣氛呈現出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但冷靜地分析這熱鬧的課堂,這節課還缺少了什么?——缺少學生的獨立反思。課堂不僅需要熱鬧,還需要沉默。一位教育專家在一次課堂評價中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要經得起課堂的沉默。”他把只有氣氛活躍而沒有凝思的課堂稱之為不健康的課堂。一堂課就應該是張弛有度、動靜相生的。而二五五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五項基本教學原則就提出了以傾聽為中心的靜思課堂這一要求,五步課堂教學法中的自主探究,就給學生留下一片靜思的空間,并使課堂氣氛呈現出錯落有致虛實相生的靈動藝術效果。給學生一個思考問題的空間,從而讓學生在靜思中得出結論,得到啟發。這樣在熱鬧緊張的教學活動之后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們反芻所學,讓知識得到積淀和升華,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二、掌聲響起——激勵的藝術
長久以來,由于師道尊嚴使然,師生之間一直有一條看不見的溝,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畏。而新課程改革要求 “以專利號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轉變打破了這一常規,二五五教學模式更提出了 “師生互置”這一教學藝術上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要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贊賞學生不同的觀點,要有 “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我……”的大氣。對于學生不太正確的答案,我們通過問“是這樣嗎”來啟發他的思考;對于學生的任何回答,我們都應給予及時的回應。或鼓掌或頷首或微笑或用你獨具魅力地去鼓勵每一個孩子,去贊賞每一個孩子“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這些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們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因此,適時的表揚與鼓勵可以使你的課堂教學增添意想不到的藝術魅力。
三、自主學習——放飛的藝術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知識的重點往往也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難點。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做教師的往往擔心孩子們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親自操刀,越俎代庖,一講到底。也就是在孩子們還沒有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尚未思考之前,就將答案拋了出來,這樣做就又回到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二五五”教學模式中的 “二元”由“學會”到“會學”就要求我們要授學生以漁,學會學習。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的思維一片翱翔的天空吧!因為只有探究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只有探究的過程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化理解,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想象的藝術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一句廣告詞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想象力可以使人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并將之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尋求大面積激發學生想象力和自主創新的時空和方法,并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多一些想象力,多一點主動權,使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從而學習興趣大增。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在學完課文后,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畫一畫、唱一唱、寫一寫等表達自己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這樣進行知識遷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例如,在學習《窮人》一文后,可讓學生續寫故事,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真情的美好,讓愛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扎根,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小組互動——合作的藝術
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孩子們善于合作善于在集體的智慧與合力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呈現的還是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受教育機會是不均等的,只有少部分的優生是教師的寵兒,而大部分的學生都只是配角。而學會交流合作是時代對每個現代人的要求。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交流就是很好的手段。“二五五”課堂教學模式中所推廣的 “六人合作小組”就體現了這一時代的要求。孩子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廣開言路,各種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閃耀,在共同交流和體驗的過程中學會了尊重,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合作。
總之,課堂教學就是一門有創造性的藝術。只要你衷心熱愛教育事業,只要你精益求精地去追求,相信我們的每堂課都會是一節精彩紛呈的優質課。
參考文獻:
李智曄.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問題[J].教育研究,2015(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