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萍 鞏紅江
摘 要:易錯點是學生在課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途中的絆腳石,阻礙著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知。只有化解易錯點、解除疑惑才能使教學過程省時高效。
關鍵詞:原因;策略;有效
在一定意義上說,易錯點本身就屬于教學重難點。只有突破了易錯點,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提高。經過我們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小學中高年級數學過程中容易產生錯誤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生錯誤的原因分析
1.備課不扎實導致的錯誤
教師對教材研究不深,理解不到位,對學生的學情摸得不清,導致備課時沒有根據教情學情去突破本節課易錯點。課堂上只是將知識泛泛講解,平均使用力量,沒有有意識地對易錯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強化訓練。導致學生一節課下來,本來課前就會的知識沒有得到強化、更新,課前不會的知識一節課下來仍然不會。
2.公式記憶不準確導致的錯誤
很多的學生對數學有誤解,認為數學是理科,不需要記憶,這種現象在小學的學習中非常突出,導致因概念不清、公式記憶不準確出現錯誤。
3.舊知識的不理解或遺忘導致的錯誤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知識的構建是階梯形的由易到難遞進式的跟進。低年級的知識是基礎,如果低年級沒學好,沒學懂,學得似是而非甚至一塌糊涂,那么要學好高年級的知識就會有難度。比如一位數乘多位數掌握得不好,那么學習兩位數乘多位數時就產生了困難。
4.課堂上聽課不認真,導致出現錯誤
小學生由于自控能力低而導致在課堂上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左右,所以新授內容如果拖至后半節課,學生肯定聽得不認真,理解不到位,知識掌握得不牢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作業中錯誤會很多。
二、對易錯點提前干預策略
1.對易錯題進行提前干預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先入為主的現象值得注意,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注意預防,解題的正確率會大大提高。在講授之前教師應預測學生學習本節內容時可能產生的錯誤,就能夠在課內講解時有意識地指出并加以強調,從而有效地控制錯誤的發生。同時還要揣摩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心理過程,授業解惑,使學生預先了解容易出錯的地方,防患于未然。預見錯誤并有效防范能夠為揭示錯誤、消滅錯誤打下基礎。
2.對易錯題進行現場跟進
現場跟進指的是在課堂練習中第一次作業出現第一次錯誤的時候,在第一現場及時跟進,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改正錯誤。《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取講練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錯解中吸取教訓,掌握知識。在當堂練習中,通過投影,讓學生判斷正誤,并改正錯誤,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去括號的法則的理解和應用。實踐證明,在課堂練習中對學生的典型錯誤進行現場正確誘導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對易錯題的課后小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課后對易錯題及時反思也是減少易錯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在課后講評時,要認真分析學生作業中的問題,總結出典型錯誤,加以評述,并對易錯題進行教學反思,進行適當的復習與總結,使學生再經歷一次嘗試與修正的過程,增強識別、改正錯誤的能力。在平時作業練習中,培養學生反思與糾錯意識。學生在作業中答錯易錯題,一般來說,自己是意識不到的,因此可讓學生準備一個“易錯題訂正本”,每周做一個匯總,減少遺忘,為有效減少易錯題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要從易錯題的錯解中吸取教訓,在平時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易錯題采取合理的措施,注意查漏補缺,把每一個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準確,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效降低易錯題的出錯率。
作者簡介:薛惠萍,45歲,女。工作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城南小學,職稱:一級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鞏紅江,45歲,男。工作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獨店中心小學,職稱:一級數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