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海健
摘 要:通過對鄉村職業教育的相關文獻閱讀分析,厘清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界定鄉村職業教育的研究范疇,本文僅對職業教育學校進行分析討論。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職業教育在鄉村的發展現狀。通過實地訪談,補充對鄉村職業教育現狀的認識。目前僅在為數不多的行業存在師徒制,這些行業的特征是受現代工業化影響不深,人在生產關系中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曲藝、中醫、木工、文物修復等行業。
關鍵詞:職業教育 城鎮化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237-02
1 職業教育的起源
職業教育,顧名思義,是使受教育者通過教育過程,獲得從事職業所需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職業道德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針對性強,培養目標明確。職業教育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工業時代興起之前,手工業時代的社會勞動分工,職業教育體現在師徒制勞動關系。師徒制在實際的生產勞動中,通過實踐使徒弟獲得本行業的職業技能。學習的難度由淺入深。徒弟一般在年齡較小時通過拜師進入師門,多數跟師傅共同生活、共同勞動,隨著徒弟年齡增長,其承擔的勞動任務難度逐漸加大,最終技藝成熟,可以獨立完成勞動。其教育質量可以體現到社會生產中。隨著社會的生產水平的提高和大工業時代的來臨,使得許多依賴手工的傳統行業弱化、消失。機械化在各行業的普及解放了人的勞動力。師徒傳承制的職業教育模式也隨之弱化。目前僅在為數不多的行業存在師徒制,這些行業的特征是受現代工業化影響不深,人在生產關系中發揮難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曲藝、中醫、木工、文物修復等行業。
2 現代職業教育
現代職業教育更注重的是模式化的培養,受教育者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實踐則是利用實習完成。
提到職業教育,就要考慮到其載體——職業學校。職業教育依托實體學校進行教育活動。職業學校的任務是培養合格的行業人才,為社會各行業所用。行業的需求則體現在招聘人才上,職業教育學校做的成功與否體現在就業上。行業的興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職業教育學校同樣受到影響。
中國目前的職業教育現狀是公立職業教育與民辦職業教育共同存在。兩者辦學定位不同,民辦職業教育偏重于短期培訓即可掌握,學生即可入職,多收取學費。公辦職業教育一般有國家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更注重系統性培養人才和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社會認可度高,有實力完成地質、冶金、航天等高精尖技術人才的培養。
3 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職業教育
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教育組織與制度從來不是自我封閉的、自足的系統,而是始終與外部環境存在互動的,教育組織與制度需要與外部環境進行能量與信息之間的交換與角力,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組織的內部結構和制度安排就會因環境的需要做出調整[1]。職業教育在鄉村有較長的存在歷史,隨著時代變遷,職業教育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多方面影響,興衰浮沉。職業教育在民國和解放初期,在農村廣泛存在,承擔了社會農業技術傳播的任務。許多涉農產業受惠于此。中國的技術學校是傳播現代工業技術的中心[2],今天的情況仍然如此。進入工廠做工首先要接受職業培訓,理論的職業知識由職業學校提供,實踐的檢驗則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完成。
城鎮化催生了眾多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農村生活方式逐漸向城市生活方式轉變,教育越來越受到每個家庭的重視。受限于城市農村發展不平衡,和國家實行多年的撤點并校政策,原本薄弱的鄉村教育更加處境艱難,九年義務教育落實到農村家庭尚且存在難度,職業教育在鄉村更加舉步維艱。城鎮化政策和扶貧政策給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鄉村教育事業的落后卻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3.1 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
鄉村是相對于城市而言的概念,經濟上以農業經濟為主,輔以涉農產業。近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鄉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的教育觀念逐漸增強,普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在主流的初中—高中—大學模式下,人們普遍認為考上大學是孩子成才的必備條件。然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擺在人們眼前,家庭在付出相對較高的經濟代價獲得大學學歷后,考慮經濟回報是很現實的。職業教育因其可以在相對較短的學習時間內獲得謀生技術而受到鄉村的重視。根據經濟發展,縣城和鄉鎮出現許多技術學校,小規模的民辦的居多,開設的專業有數控機床、計算機、CAD制圖等,進入此類民辦職業學校學技術的多數是確定自己進哪類工廠,有目的地學習某種技術,對學歷的期望不是很高。也有相當一部分初中畢業生在中考失利后,選擇進入公辦職業學校繼續學習,這里面的原因除了學習技術,還有部分學生的入學動機是利用此機會復習重新參加中考,進入主流的高中升大學模式。筆者曾對某鄉鎮公立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去向意愿做過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有近26%的學生計劃繼續學習深造,25%的學生選擇進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顯然,如果進入政府機關或者事業單位工作,僅有初中學歷是不夠的,這部分學生仍需要繼續提高學歷以實現就業目標。因此可以得出,有51%的公立職業學校的學生仍然希望進入主流的高中升大學模式。選擇打工和自主創業的學生僅有約25%,說明人們對于職業教育學校的認可度較低。也就是說,雖然職業教育在實際的生產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受制于職業學校的社會地位低,學生主動選擇職業教育學校接受職業教育的能動性較低,更大程度上把職業教育視作繼續學業的過渡階段。這種思想的盛行將會使學校教育與實際生產脫節嚴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即為該思想的后果的直接反映。受教育者提高學歷并不能夠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用人需求。
3.2 職業教育學校在鄉村的辦學現狀
因地理位置離城市較遠,鄉鎮上的職業學校多依靠本地師資力量。受城鎮化影響,多數人仍趨于在縣城工作,因此,師資力量不算強大。因公辦職業教育有國家財政撥款,教育經費的來源有一定保障,學生不必交學費,吸引了一部分生源。因此,學校師資力量可以基本滿足當地對職業教育的需求。
生源則大部分為中考落榜生,通過對某職業學校的調查數據分析,約有75%的學生將來計劃從事技術類工作,另外約有25%的學生計劃將來從事文員、管理類工作。說明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夠通過在職業學校的學習,獲得一門技術。通過對學生的家庭成員文化程度調查可知,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約占7%,高中或中專學歷的約占32.9%,初中學歷的約占54%,小學程度的約占6%。將近94%的學生家庭具備初中或以上文化水平,說明大部分學生家庭對學校學習有一定了解。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家庭數量占到約40%,說明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家庭有比較深刻的學習經歷。7%的學生家庭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說明有部分學生家庭經歷了完整的學習過程,對于學校學習有較全面的了解。
4 鄉村職業教育現狀總結
(1)職業學校在教育體系處于非主流地位,但在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家庭中,認可度比較高。
(2)鄉村職業教育現狀以維持為主,若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取得進一步發展,需要開展多樣化的辦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法)愛彌爾·涂爾干,著.教育思想的演進[M].李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費孝通.江村經濟——中國人民的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78.
[3] 文康.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6.
[4] 楊海燕.城市化進程中的職業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