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武
摘 要:當前初中生物教師由于受到新型教學理念的影響,對于鄉土生態資源的運用有了越來越高的重視。這種措施的運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主要對鄉土生態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鄉土生態資源;初中生物;運用方式
鄉土生態資源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一類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反映的是當地的歷史、地理、生態、習俗、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學生不僅熟悉,同時容易接納。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初中生物課程時將鄉土生態資源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對于初中生物教學的持續推進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一般情況下,鄉土生態資源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將其運用到初中生物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營造富有鄉土氣息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產生陌生感,會因為熟悉而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蒸騰作用”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蔬菜種植基地進行教學方面的實踐。由于大部分的學生在以往均未進入過蔬菜種植基地,因此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對相關問題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并且還會提出大量問題,比如小拱棚內表面的水滴來自何處?為什么在移栽樹木時,要將其根部用土球保護完整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幫助學生加深對于蒸騰作用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在新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將大量的與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物與文學有關的內容融入初中生物課程的教材之中。根據丁建忠[2]等人所進行的研究顯示,之所以將這些內容融入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因為這些內容的運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出生物教材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生物科技發展。因此,教師在當前開展初中生物的教學時,逐漸將鄉土生態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親身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體生理衛生的基本常識這一課程知識
時,雖然這一課程內容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部分內容僅僅只是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并沒有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因此為了改善這種問題,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期間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指導學生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接受教學方面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認識,培養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學生環保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將這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和生活常識,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基礎知識水平,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等意識的培養[3]。但是以往我國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時,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致使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受制于校園活動范圍較小的局限,很難引導學生對真實的自然環境產生深刻的認識。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期間充分利用鄉土資源的教育模式開展教學,就能夠幫助學生促進自身的發展,對于學生環保意識形成和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例如,教師在教學“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促進自身環保意識水平的提升,可以組織學生到各個鄉鎮的蔬菜種植基地觀察不易分解的塑料薄膜對于土壤的危害、秸稈焚燒對于大氣的污染以及亂砍濫伐樹木導致的風沙天氣等等,都能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綜上所述,鄉土生態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自身學習興趣的提升,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讓學生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環保意識,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顯著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育乃至整個初中教育階段進行鄉土資源課程教育意義重大,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劉珊.鄉土生態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8,7(1):64.
[2]丁建忠.挖掘鄉土資源,服務初中生物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7(28):91.
[3]徐旭.鄉土資源在農村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