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就如同班級中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一般。面對這些個性鮮明的“樹葉”,班主任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既要靈活又要慎重,尤其對待特殊家庭的學生。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教育工作中,只要老師多個“心眼兒”去澆灌這些“樹葉”,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愛心;班主任;德育
9月,我接任了新的班級。側面了解,發(fā)現(xiàn)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多,哎,這儼然也是社會問題啊,這類孩子的問題尤為難以處理,因為父母雙方要么搶著都管,要么都不管!直到某天,一位母親校訪,她說她是成績優(yōu)秀的小茵同學的母親!我的腦海里閃過了小茵的樣子:安靜,內向,甚至有點孤僻,不合群。我一直覺得她的“安靜內向”有別于人,在她稚嫩的小臉上總是陰云滿布,毫無表情,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沉重,甚至有次我試探地問她的家庭情況,她卻很警覺地說“爸爸媽媽對我很好!”
原來她也是單親家庭!因為父母之間的矛盾激化,母親只能偷偷來學??赐?,但奶奶知道之后便無休止對媽媽辱罵詛咒,隨爸爸生活的她對媽媽的想念,對奶奶、爸爸的隱忍,內心焦慮不安,沒處傾訴,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內向寡言、消極被動的性格。
當久別的母女倆在辦公室相見時,沒有相擁而泣,小茵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離媽媽很遠,一言不發(fā),倒是媽媽快步走向她,拉起了她的手,可是小茵躲開了身體,媽媽的手懸在了空中,戰(zhàn)栗著喚了一聲小茵的乳名,小茵扭過頭去,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我分明看見了她眼中噙滿了淚水,此時的媽媽忍不住哭了,我悄悄地掩上了門,走了出去……事后,我問到小茵為什么躲開媽媽的懷抱,她說:“家里新媽媽、爸爸、爺爺、奶奶都對我很好,他們不要我見自己的媽媽,這樣偷偷地見媽媽,我覺得對不起他們。如果被他們發(fā)現(xiàn)媽媽來看過我,他們會罵我的。而媽媽她自己也生了小弟弟,我也不想打擾他們?!泵鎸@樣一個懂事的孩子,我熱淚盈眶,孩子,你的善良讓我動容,我決定幫她,讓她樂觀地面對生活,卸下包袱,成為更優(yōu)秀的她。
在此后的班級活動中,我總是無意識地關注到她,對她多了幾個“心眼兒”。
排座位時,我特意安排活潑開朗的女生和她同桌,被同伴們的快樂感染,漸漸她們一起聊天,一起午飯,一起討論問題,漸漸地她的臉上有了一些笑容。
但我知道這樣的孩子往往敏感、細膩,有著強烈的自尊,對外來的一切關心都有著強烈的抵抗,決不能大張旗鼓地號召全班一起關心她,走近她,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得從她的“閃光點”出發(fā),她的優(yōu)點是成績好、樂于助人,所以有同學問我問題,我就對全班說:“小茵同學你會嗎?幫幫他行嗎?”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讓她自己感受一種成功的喜悅,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樹立自信,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從而不再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與外界隔離。這樣潤物細無聲,不至于讓她感覺到被“特殊化”,盡力保護她的自尊。同時我也聯(lián)合課任教師多鼓勵她,讓同學們的友愛、老師的關愛滋潤她的心田,讓她感受愛無處不在。漸漸的她和同學們能打成一片,微笑時常掛在嘴角,積極主動投入一切活動中。
家人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她真正的心結在家里。她的壓抑,離異后的父母把她當成了斗爭的工具,對她的愛都有缺失。如果都能和平相處,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尊重孩子的意愿,得到雙方更多的愛,她一定會敞開心扉,更好地發(fā)展自我。我主動聯(lián)系了小茵的父親,跟他談了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最近的進步,但是孩子很苦惱,我隨之將原因告訴了他,同時也舉例說明了單親離異家庭的孩子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說明單親家庭的孩子承受了比同齡人更多的壓力,希望家長能夠把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爸爸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愿意配合。只是對于小茵的媽媽見孩子一事還是不退步,我沒有勉強。就這樣經(jīng)過多次交流,爸爸態(tài)度轉變了好多,雖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是也沒反對,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于是我聯(lián)系了媽媽,告知了孩子的目前狀態(tài)。媽媽對小茵的想念溢于言表。她渴望小茵對她的親昵,可是小茵悄聲和我傾訴,媽媽頻頻到學校來,她害怕別人眼中的異樣,所以有抵觸心理,雖然她知道媽媽愛自己,她也愛媽媽。我存下了她媽媽的電話,點點滴滴的進步我都會發(fā)信息告訴她,讓她了解小茵在學校的一切,只是要見小茵得征得小茵的同意。因為有了爸爸的默許,小茵再次見到媽媽時情緒明顯有變化,我總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給她們倆。并且現(xiàn)在我和小茵同學之間有個約定:但凡她的媽媽帶給她的任何信件或是禮物,為避免家人的抵觸,都可以交由我保管,直到她需要。
這一切的一切,不為別的,只為讓她能夠擺脫家庭破碎的陰影,走出困境,正視現(xiàn)實,自強不息。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小茵在學校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越來越活潑,學習成績名列年級前茅??粗孕诺谋秤?,我欣喜萬分,小茵是幸運的,有了來自各方“愛”的動力,樂觀面對生活,重拾信心。
關于中學特殊學生的問題還有很多,班主任只要用眼睛去觀察發(fā)現(xiàn),用愛心去愛護滋養(yǎng),站在他們的位置上去思考問題,多個“心眼兒”對待他們,充滿愛心地澆灌每一片“樹葉”,總有一天,他們都會健康而活潑地張揚著自己那耀眼的綠色,在枝頭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