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飛
摘 要:體育是一門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他們積極興趣愛好養成的學科,是落實素質教育任務的重要一環。在課程改革的新時期下,教育工作的目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體育教學來說,不僅需要將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重視起來,還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的體育教學才能全面作用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初中學生的個性較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不是一味地按照他們的要求和需求來對教學進行調整,而是要從他們個性的積極因素中,挖掘出有利的一面,結合體育教學的要求和目標進行發展和培養。這一點在教學中的落實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項新的挑戰,需要對當前的教學進行反思和重新的調整。下面筆者就將提出幾點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
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因而對于體育學習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尤其對于個性較強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教師采取的落后教學方法以及一致的教學內容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傳統的體育課堂上,“教什么”“怎么教”都是完全由教師決定的,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十分的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完全成為了空談。如今,體育教師必須在這一點上加強反思,傾聽學生的建議,滿足他們的需求。如在教學籃球的運球技巧時,部分女同學表現出的興致不高,向教師反映希望能夠獨立開展其他的訓練活動。此時教師如一口回絕難免會導致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受挫,不妨嘗試將教學進行這樣的調整:將學生根據自己體育學習興趣的不同劃分成為不同的興趣小組。課堂上,哪一組學生率先完成教師布置的本課學習任務,即可開展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這樣的教學安排既滿足了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不同需求,又使他們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在興趣小組的組建下,學生在某一方面的體育天賦將得到深入發展,有助于促進他們發展成為個性化的體育人才。
二、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手段
想要借助體育教育這一平臺培養出個性化的人才,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個性化教學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在個性化的課堂中,學生才可能獲得個性的發展。因此,對于體育教學的手段必須作出調整,體現創新。如在“運球上籃”這一教學環節,顯然女學生相對來說更難把握要領,且上籃的穩定性較差。那么不妨這樣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利用原地準備操熱身,開展一個簡短的小游戲使學生做好身心上的充分準備。其次要求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跨步練習和行進間上籃練習。為了提高女生上籃的穩定性,為她們提供小一號的籃球,提高她們對球的掌控能力,降低訓練的難度[1]。最后要求各小組成員依次展示標準的雙手投擲動作,教師指導糾正。課程結束前,將男女生混合成不同小隊,開展運球上籃的比賽,得分最高的隊伍獲勝。這樣的教學設計在一堂課中融合了許多不同的方法,也加入了一些趣味性的環節,充分考慮到了部分學生的特殊性。相信在這樣充滿創新的課堂中,學生的個性也將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鼓勵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
初中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提出一些奇思妙想,教師決不可輕視,更不能打壓,要知道,這就是他們個性的體現,要積極地保護和培養。比如,在“前滾翻”動作中,技術要領體現于“蹬地”和“提臀”動作中,我在講解了技術要領后,學生就自主編創了“小刺猬運棗”的游戲,將“低頭團身”“提臀屈臂”“蹬地滾動”等動作要領異化為小刺猬運棗時的各種動作。可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無窮的,而教師對于他們提出的大膽想法必須尊重、保護,以這樣的形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將會是高效的,深受學生喜愛的,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力,也有效促進了他們的個性發展[2]。
四、完善個性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以某一指標作為依據,必須眼觀全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建立更加全面的評價體系。如學生的期末成績可以由學生的測評結果、日常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等多種元素構成,這樣學生就會在平時的學習中在自主、創新方面投入更多的經歷,使他們有意識地發展自我個性。這樣人性化的教學評價還有助于挖掘出更多學生的體育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培養個性化人才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體育教學也需要擔起這一重擔,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學生個性發展對于他們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起到著基礎性的作用,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一目標達成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使體育教學充滿活力,始終圍繞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華.芻議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6,23(3):125-126.
[2]張飛鶴.淺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5(2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