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祎
摘 要:自美麗鄉村的概念提出以來,該概念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美麗鄉村作為城鄉規劃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這是因為美麗鄉村的規劃工作將直接左右城鄉整體規劃布局,因此成為城鄉規劃的基本協調發展點。本文將以美麗鄉村為著手點,提出美麗鄉村宗旨以及如何在保障合理、科學的基礎上,推動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實現城鄉全面發展,帶動區域經濟、文化建設。
關鍵詞:城鄉規劃 美麗鄉村 鄉村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063-02
1 美麗鄉村概述
所謂的美麗鄉村需要從3個角度出發并開展建設。第一,合理性布局,確保鄉村布局契合鄉村實際情況。第二,環境治理,過去人們對鄉村的認知一度為臟、亂、差與落后,丟掉這一錯誤的看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前提。當然將原本貧窮、落后、臟亂差的鄉村變成美麗鄉村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這不僅需要人們的共同參與,同時也要平衡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第三,鄉村治理工作,精神文明的建設工作對于改造鄉村人文環境、人文背景具有重要的幫助意義。鄉村建設離不開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共同支持[1]。
2 美麗鄉村規劃宗旨
2.1 以人為本
美麗鄉村的服務主體為農民,因此美麗鄉村建設中需要將農民利益擺在首位。在實踐操作與工作中注重每一名農民的活動參與積極性調動,使農民能夠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生態經濟建設當中。此外還要注意與了解不同農民對于美麗鄉村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夠體現美麗鄉村原本的初衷。農村傳統文化的開發需要立足于實際,只有平衡與融合了二者的關系,才能夠既保留農村文化特色,同時又拉近農村與現代化社會之間的關系。
2.2 經濟的穩步建設
對農村來說,農村地區最欠缺與最需要改變的就是經濟問題。事實上農村地區正因為開發少,所以才存在巨大利用潛力。過去農村經濟的低效發展和其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很多農村都存在結構單一,經濟粗放的情況。為改善這一問題,就必須重視農村潛力的挖掘和開發,將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建設作為主體與方向,全面推進創新產業發展和開發,最大化資源使用效率。農村經濟主要為原材料經濟,這種經濟的附加價值非常低。為了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還要通過延長產業鏈與整合資源的方式最大化資源利益。此外國內部分農村存在剩余勞動力較多的問題,這些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既可用做本地經濟建設的勞力,同時也可以作為農村創業者最大化經濟效益。
2.3 可持續發展
如果違背了可持續發展原則,即便農村經濟的到了發展,那么農村地區也無法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即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現狀。綠色作為鄉村、自然的代表色,突出綠色主題是美麗鄉村最重要的建設依據。農村地區應改變過去單調、保守、固定的經濟模式。將可持續發展觀與綠色經濟作為建設基礎。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能夠應用在任何資源、任何層面的經濟建設,尤其是美麗鄉村當中。從現狀來看,國內鄉村的資源浪費問題非常突出。資源浪費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為此需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資源重復使用效率。農村地區本身基礎設施建設能力較差,諸如泥石流一類的自然災害對農村經濟的打擊非常深刻與突出。因此必須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到農村經濟的發展之中,加快新能源、新技術的普及與使用。改善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經濟落后、環境落后問題。為人們展現自然美的干凈鄉村鄉容。
2.4 四美鄉村
為了迎合新時期美麗鄉村要求,就必須將庭院美、環境美、村莊美、田園美作為發展動力。按照我黨指示與我國經濟建設規劃,實現自然與社會發展的動態平衡,培育新型農民,開發新型農業經濟、打造新型農村環境。
2.5 鄉村振興
習近平指出無論什么年代都不可以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國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此我們必須加快農業的發展。為了能夠改變世界對我們的印象,我們就必須給外界呈現中國新農村的美麗。只有全國上下共同富裕了,世界各國才會與以我們認同。我們必須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準則,牢牢按照鄉村振興指示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打造城鄉結合政策體系與體制機制,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3 城鄉設計中的美麗鄉村規劃
3.1 尊重農民選擇
對新農村建設來說,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新型農民。為了保障城鄉規劃、城鄉設計、城鄉建設的合理性,就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發展核心。簡單來說就是不論任何工作,其出發點都是維護農民自身利益。鄉村規劃應當把握時機,結合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農村發展潛力、現階段情況等要素制定合理、科學規劃體系。農民的個人意見,當然只能是有效意見是規劃者必須認真傾聽的。只有將農民實際需求當作是工作落腳點與出發點,美麗鄉村規劃才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實際要求。
3.2 共同富裕建設
為了打造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就有必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村資源是經濟建設的基礎,鄉村規劃需要凸顯自身優勢,開發能夠體現自身特色的綠色產業,如旅游行業。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當發揮帶頭作用,予以新興產業更多的技術、資金方面支持。目前比較常見的采摘節、農家樂已經成為國內很多農村經濟建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這些項目都是美麗鄉村、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出路。此外一村一品這一概念同樣也是對美麗鄉村的完美詮釋。該概念要求鄉村應當最大化體現自身地理優勢,全面開發特色農產品行業。在保護當地地理環境的基礎上,使所有農民受益,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過去農村一直堅持著粗放經濟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帶給農村地區短期經濟效益,但是這種模式帶來的影響與后果也比較突出。對此農村地區應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先解決資源利用率低下問題。農村地區本身豐厚的文化底蘊是農村經濟建設的基礎,政府部門應當予以文化開發更多的支持力度。在不改變農村地理環境的基礎上,最大化發掘當地風土人情。
3.3 完善基建設施合理調整鄉村布局
保障美麗鄉村有效建設的關鍵點在于不斷完善農村基礎項目建設。農村規劃需要同時兼顧精神文明與基礎設施需求,尤其是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的興修對于保障、改善、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意義重大。此外全民健身的風潮也是農村規劃必須重視的話題。健身廣場不僅可以豐富農村人口的業余生活,還能夠提升農村居民的身體素質。很多農村都存在整體布局不合理的問題,缺少交通基礎設施。為此農村需要進行實地考察,結合實際需要制定解決處理方案,完善交通系統,為農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條件。
3.4 重視生態環境改善
環境保護是我國近些年高喊的口號,是五位一體的重要一環。為了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文化建設、農村規劃合理性就絕不能再應用過去的先發展后治理思想管理、治理鄉村。因此農村地區需要改變現階段的經濟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向精細化經濟轉型,將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建設作為基本目標。同時農村地區還要著重開發文化資源與生態資源,減少環境破壞與資源浪費問題。將環保作為首要理念,擴大資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范圍。
4 結語
對城鄉設計來說,美麗鄉村的規劃工作意義非常突出與重大。所有部門都要予以美麗鄉村建設足夠的認可、重視與支持。當然美麗鄉村的主體服務對象為村民,因此美麗鄉村的規劃還要圍繞農村需求、實際情況展開具體分析。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化元素,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將維護農民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平衡好社會、發展、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將美麗鄉村這一宏偉的建設目標落實到鄉村規劃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 李琦.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美麗鄉村規劃探微[J].綠色環保建材,2018(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