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小的一個單元,但正是這每一個微小的單元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前進,而每一個家庭的破碎帶來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失落頹廢、少年少女的低落憂郁、幼童對父母的期盼,還有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可以說家庭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來說既渺小又巨大。筆者圍繞此次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就近年來離婚的變化趨勢、目前的現狀和成因及如何降低離婚率、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發生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婚姻家庭糾紛;大數據;無錫地區;變化趨勢;現狀;成因;解決
中圖分類號:D9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179-01
作者簡介:趙淑紅(1983-),女,漢族,黑龍江人,本科,江蘇崇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研究方向:民事,家事糾紛。
一、大數據分析情況
(一)僅江蘇省2014-2015年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的數量相比,離婚率相對穩定為21%。
(二)離婚糾紛中女方起訴離婚的比例要遠遠超過男方,基本上女子提出離婚是男子提出離婚數量上的二倍還多一些。從年齡段上看,30-40歲的人離婚率最高,達44%,其次是40-50歲,達27%。也就是“80后”離婚率最高,“70后”位居第二。20-30歲和60以上的人離婚率最低,只有7%。
(三)從年齡段上顯示,結婚后2-7年是離婚高發期,性格不合、分居成為離婚的主因,孩子在1-6歲時婚姻出現問題的概率最大。
二、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呈現的新趨勢及原因
筆者曾經在法院民一庭從事審判業務六年多,現在江蘇崇安律師事務所繼續從事婚姻家事糾紛案件,發現最近幾年80后的離婚率逐漸上升,而且大多數都是因為雙方婚后不懂得如何經營婚姻、不懂得如何溝通化解矛盾,導致小摩擦小矛盾升級造成的。每次開庭談到離婚理由時雙方不是委屈就是抱怨或者掉眼淚,再說下去都是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如何不懂做人、如何不會做事,都是對方不會處理父母和自己的矛盾云云。
其實80后這一代離婚的主要原因在于婚后不懂得如何溝通、如何經營婚姻、如何處理對待雙方的家庭,經年累月這些瑣事導致了感情不和。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所以在做好結婚準備時就要做好心理上成熟的準備,學習如何處理雙方家庭的各種小摩擦。80后的這一代很多是獨生子女,而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好母親、好老婆,好丈夫、好爸爸,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學習對象就是家庭,而獨生子女的成長往往在對家人的付出方面還不夠,所以當面臨婚姻時很多人往往很難做到多為對方付出一些,更多時候都是覺得自己委屈,希望對方能多關心自己一些,而這個時候如果兩個在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適應婚姻生活的情況下又喜添貴子,那就不是喜事了。而這種因為不能磨合好而導致的委屈沖動的離婚,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復婚率很高,但復婚之后往往由于之前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會處理,又導致再次離婚。所以就出現的在孩子1-6歲時離婚率也往往是最高的,結婚2-7年內也是互相磨合是否成功的重要階段,磨合好了婚姻就進入了穩定期,否則就是破碎,所以這階段離婚率也往往是最高的。
在辦理過程中還發現另一現象:60歲以上的人來離婚的很少,而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起訴離婚,基本上都是早年種下的因,感情基礎很不好,或者怨恨很深,到老了,希望可以為自己活一次,說起來很糾結,聽起來很心酸,往往很難勸解。
通過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80后這一代已經基本處于30-40歲的年齡段,處在已婚生育并工作爬坡的階段,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處于人生壓力比較大,心緒比較焦躁的階段,再加上80后這一代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對于付出和家庭的經營成長的還不夠,綜合的因素導致這階段的離婚率較高,而一旦度過了這階段,能夠較好的磨合則婚姻家庭生活就進入了穩定期。離婚率也隨之逐漸下降,到了60以上,均步入老年,經歷了一生的風雨,則處于更穩定的期間。
三、解決建議
(一)如同筆者在處理上述情況時一樣,每次都會勸解和幫助分析找出其婚姻中存在的問題,希望他們能夠深刻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可以好好溝通,學會經營婚姻,能夠和好并真正的走下去,否則在這段婚姻中存在的問題沒有解決掉,即便離婚了,步入下一段婚姻,也還是會把問題帶入下一段婚姻中去。所以對于每一對夫妻,要學會的是互相包容、為對方付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圓潤的處理雙方家庭的方式、多一些甜言蜜語,好好的經營婚姻。
(二)而對于一名法律人而言,則不僅僅要懂得法律知識,同時也要懂得心理學,懂得人心,律師的作用也不僅僅是代理離婚訴訟,幫助解決撫養權和財產分割的糾紛,更有婚姻拯救的服務項目,即便是代理離婚訴訟,也可以通過不斷的調解幫助降低對家庭對孩子的傷害。理智的解除婚姻關系,保持平和的心態對待對方,不給孩子灌輸對方如何不好不負責任的種子,盡量給孩子留下一片溫暖的情感空間,將離婚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并在適當的時候留有余地,給雙方在復婚時留有空間。
(三)而對于這個社會而言,現在是一個很包容很寬容的時代,對于離婚、復婚、再婚都很能夠接受,但是其實現代更需要的是對于一些傳統的國學理念的重新理解和學習,理念才是改變人心的力量。希望日后可以通過傳統國學的教科書式的普及和提倡來強化祖國的未來對于家庭和仁義禮智信的重新理解和學習、接納。
[參考文獻]
[1]陳葦,主編.中國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M].群眾出版社,2010:352.
[2]胡家模.情殤-當代中國婚姻問題報告[M].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