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茶葉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生活飲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采取有效防治病蟲危害的有效措施,可以極大改善茶葉的質量水平,顯著提高茶農的經濟效益。茶葉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工作應該維持茶園生態系統的平衡,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本文首先分析了茶葉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危害措施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提出了茶葉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危害的主要措施,希望能促進我國茶葉種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茶葉種植;防治;病蟲害;主要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5.7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27
茶葉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從古至今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為了響應國家重視“三農”的號召,應該更加重視茶葉種植過程中的防治病蟲害措施,這樣能極大提高茶葉種植業的經濟效益。在采取防治病蟲害措施的時候,應該立足于茶園整體的生態系統,這樣才能維持茶園發展的穩定性和多元化。防治病蟲害的措施應該以生物防治為主,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為輔,這樣才能為茶葉的生長提供最大化的保障。
1 茶葉種植防治病蟲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濫用農藥情況
在我國很多地區的茶葉種植業中,茶農主要利用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但是有些茶農對農藥的具有使用方法以及殘留標準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對科學防治病蟲害的措施更不知道,這就造成他們在茶葉種植過程中出現濫用農藥的現象,茶葉中農藥殘留超出一定的范圍,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有些農藥的毒性對所有蟲類都有作用,這就使得其不僅能殺死茶葉害蟲,還能殺死益蟲,導致殘留害蟲數量變得更多。
1.2 防治技術水平較低
如果采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比較低的話,就會造成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農藥殘留。現階段,我國對茶葉農藥殘留已經出臺了全新的標準,茶農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法進行茶葉病害蟲防治。國家明確了優樂得以及撲虱靈等在茶葉中的最大殘留且禁止使用氰戊菊酯等農藥。這些農藥的殺蟲效果非常好,對這些農藥進行限制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葉防治病蟲害的難度。所以,只有提高茶葉病蟲害的防治水平,才能在不傷害茶葉和人體健康的基礎上確保茶葉健康生長。
1.3 無公害防治技術匱乏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關注,對茶葉的質量水平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無公害防治病蟲害技術可以真正實現無公害茶葉種植,對茶葉和人體健康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就目前來看,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仍然有待開發,這個過程需要攻克多種技術難題。
2 茶葉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2.1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手段就是在茶園中引入常見病蟲的天敵,讓天敵來消滅病蟲。生物防治措施的優點在于不會對茶葉和人體造成任何危害,不會對茶園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的影響,防治效果不僅顯著而且長久,可以說,生物防治措施是治理病蟲危害的最佳手段。將蜘蛛以及瓢蟲等天敵投放到茶園中后要做好保護工作,盡量營造出適宜這些天敵生存的生態環境,比如可以將草投入茶園來保護蜘蛛。利用細菌制劑等活體微生物農藥可以有效防止茶園中的茶毛蟲,幼蟲會在10d之內死亡,所以最好應該在害蟲幼蟲期進行治理。利用白僵菌孢子液可以防治卷葉蛾等害蟲,一般7d就可見顯著成果。韋伯蟲座孢菌可以防治茶園中的黑刺粉虱,防治效果高達80%。
2.2 化學防治措施
針對茶葉種植過程中的不同病蟲害,可以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防治。對于茶小綠葉蟬的防治措施主要有2種:可以選擇噴灑天達2116茶桑專用 500倍稀釋液;可以使用3%蚍蟲啉800倍稀釋液,這2種措施不僅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還能幫助茶樹健康生長,改善茶樹的抗病凍能力。防治葉蟬類害蟲通常在5月以及8月份開始,這時是害蟲生長的高峰期,效果也就最為顯著。
2.3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可以分為3種:人工捕殺法。根據病害蟲的生存特征進行捕殺,比如很多病害蟲會裝死來逃避捕殺,這時候可以在茶樹下鋪上塑料膜然后搖晃茶樹,將掉落的害蟲殺死;趨向性誘殺法。可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或者氣味等特點對害蟲進行誘殺,技術人員需要注意規避害蟲天敵的習性,防止大量傷害害蟲天敵;生物信息素誘殺法。技術人員利用生物信息素可以對害蟲的行為進行干擾,然后利用誘捕器誘殺害蟲。
除了上述可使用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外,技術人員還應該縮小防治病蟲害的面積,根據茶園病蟲害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防治區域,這樣既能顯著增強防治效果,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飛.茶葉生產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北京農業,2014(8):25.
[2]王勝.江口縣無公害茶葉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J].植物醫生,2014(5):63.
[3]高旭暉.茶樹病蟲害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及其安全控制措施[C].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2005(4).
作者簡介:韋品祥(1984-),男,水族,貴州省三都縣人,農藝師,研究方向:都勻毛尖茶種植、加工、規劃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