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市場的快速變革,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其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因此,如何提高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就業能力已成為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的重點研究方向。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偏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文章分析了市場營銷專業目前的幾種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具體的優化建議,包括:合理制訂課程授課計劃,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校內專業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為高職院校進行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提供了借鑒,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就業能力 市場營銷 實踐 人才培養模式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3-0003-02
2013年,中組部提出我國目前最缺乏的是不僅懂管理、更加要懂技術,在熟悉國內市場的同時,更加需要熟悉國外市場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乃至高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院校都采取了“學科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市場營銷專業也不例外,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嚴重脫軌,導致企業對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以提高就業能力,適應社會競爭。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
教育部曾在相關會議中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集中并最大化地體現了教育的觀念和教育目的。
事實上,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涉及了以下兩方面內容:“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去培養被需要的人”。即培養目標:培養什么層次、什么高度的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手段:用什么方式、手段去培養。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與本質。
二、國內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主要體現在:學校老師設定的人才目標與其規劃的課程并沒有完美地結合起來;課程教學方式依舊主要局限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較少;學生未調整好心理,存在應付心理。因此,出現營銷專業的學生理論知識豐富,但其實踐能力差的現象。高等職業教育市場營銷專業在借鑒國外合作教育經驗和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主要發展出“工學結合”式、“2+1”式、“25+05”式與“訂單”式等。
(一)“工學結合”式
“工學結合”式是學生將學習和工作交替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如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到企業開展短期的頂崗實習,即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世界合作教育協會認為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是從工作中學到實踐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他們可以進一步分析與思考自己的不足,并將其改進。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但帶來的效果卻并不好。開展“工學結合”的前提是必須爭取合作企業的積極參與,而對于短時間的企業實習,大多數企業卻將這些學生看作負擔,沒有企業的大力支持,“工學結合”必將難以持續。
(二)“2+1”式和“25+05”式
這兩種模式是近年來大部分高校培養人才所普遍采用的方式,通過學校與企業的相互合作,讓學生能夠將前兩年或兩年半在校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最后合理地應用到工作中。這種培養模式的目的是使學校教育和市場結合,著重了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達到企業招聘的標準,最終達到提高就業率的目標。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首先對于企業的配合有著高要求,如果企業僅僅抱著從學校獲得廉價勞動力的目的,那么這種合作必定不能長久。而且,企業經營最根本的目標是獲取經濟效益,學生在校兩年,獲取的大多為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企業很少會為這些學生配備專門的實訓教師,長期培養人才,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成本過高。最后,很多學生在進入合作企業之后,會產生諸多不滿,不久便辭職離開,極大地影響了雙方的合作。
(三)“訂單”式
這種模式來源于美國,具體表現為由一些企業和用人單位提出他們需要的人才,學校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培養與之匹配的人才的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就業率而言,這種模式無疑是十分有效的。很多技術型的專業就廣泛采用了這種模式。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院校教師企業工作經驗缺乏,教學質量不高,以至于很多學生在進入企業后難以勝任相應的工作,達不到企業的標準,導致合作雙方互相抱怨。
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畢業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差,而且對行業和客戶的了解度較低,缺乏談判、市場調查與分析、營銷策劃技能。
三、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市場營銷課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適應金融業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綜合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思維、具有自主學習意識和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擁有扎實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方法和技能,能夠勝任市場營銷規劃、組織和管理的活躍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從營銷崗位的分析來看,營銷崗位主要有營銷研究、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營銷管理、商務談判、促銷服務和管理工作。從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來看,畢業生需要具備相應的綜合能力,如計算機、外語、商務寫作等;職業基本能力,如會計核算、統計分析等;營銷專業能力,如調研、商務公關、產品采購及銷售、組織營銷活動等。
高職院校的大部分課程雖然實現了多媒體教學,但教學內容主要是課件講解,缺乏實踐環節的教學,即使有實踐教學,也大多數局限在案例教學中,缺乏實戰演練,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無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多數高職院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變相壓縮了實踐教學學時,大多數的校內實訓基地僅僅是為了應付主管單位的審核評估,實際投入的資金并不多,有的院校僅有一兩間空房子,使用率和效果更是不盡如人意了。因此,只有優化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endprint
(一)合理制訂課程授課計劃,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
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根據營銷崗位能力需求,以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為目標,設置課堂教學活動,如案例討論、團隊實戰訓練等。同時,應加強公共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加強學生禮儀方面的培訓,訓練其站姿、走姿,提高其待人接物和溝通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并鍛煉學生抗打擊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教師在具體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如可以在學完某個課堂教學內容后,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專業知識進行實踐,可以去企業實踐,也可以做營銷策劃或者市場調查。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適應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學品質,必須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針對目前大多院校的專業教師在營銷實踐方面的能力不足,必須加強教師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雙方面的培養,尤其是提高教師把理論課程與實際市場營銷相結合的能力,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學隊伍。
(三)打造校內專業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單純依靠理論教學來提高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在實訓基地建設中也應加大力度。高職院校應積極投入資金,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讓市場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培訓基地的具體營銷實踐,學習更多的營銷技巧,了解更多與營銷相關的實際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就業能力。
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積極與當地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促使企業成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實習基地,增加學生的實習崗位與機會。學校應和企業通力合作,共同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環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實習環境,鍛煉其工作能力。
對于一些優秀的學生,學生在實習之后也考慮留下工作。這種做法不但有利于學生個人和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高職院校與企業的聯系。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內外的實踐基地過程中,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其他優秀院校的做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建設科學有效的營銷學生實習基地。
四、結語
優化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的是一項以提高就業能力為目的的系統工程。為了更好地優化培養模式,提高市場營銷學生的就業能力,高職院校應制定合理的課程安排,把理論課程與市場實踐相結合,打造科學合理的校內專業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只要做到以上幾點,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定然可以得到不斷優化,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將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古廣勝.對現代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31-33.
[2]張瑩.市場營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模糊層次評價[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1,34(1):136-140.
[3]王玲.我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J].對外經貿,2012(10):142-143+146.
[4]綏化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就業指導課題組.突出專業倫理教育 強化職業技能實訓——地方應用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就業指導體系的構建[J].綏化學院學報,2014,34(5):143-145.
責任編輯:韓 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