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全+何聰
摘 要: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是一種順應時代,順應發展的培養模式。文章首先從學生的作圖能力、看圖能力、實踐能力分析了目前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提出了機械制圖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機械制圖;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5.161
機械制圖是機械類學生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工程師綜合素質培養的第一門課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與生產實際也密切聯系。為順應中國制造的發展,文章分析了機械制圖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也為培養機械專業應用型人才提供理論依據。
1 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學習興趣淡薄
機械制圖作為機械專業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學生的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重大意義。獨立學院學生相較普通一本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差一些。學生的數學知識和幾何知識都會比較缺乏。而教師在上這門課時往往教學形式單一,多是借助PPT講解,學生在無法理解的同時會逐漸對這門課失去興趣。
1.2 學生空間想象力缺乏
因這門課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PPT講解,講解方式單一。課程的講解過程都從點、線、面、體的投影來過渡講解。對于學生來講,在學習點、線、面的時候,部分同學是比較難理解的,反而學習體的投影時他們更能理解。說明學生在學習點、線、面投影時,空間想象力缺乏,無法很好的掌握空間立體中的點、線、面的投影。
1.3 學生實踐能力缺乏
制圖是一門需要多練習,多實踐的一門課程。課堂上僅僅學習制圖的理論知識,遇到實際問題時,大多學生都表現出無法勝任。特別是獨立學院機械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因本身實踐能力缺乏,無法盡快的適應社會,制圖能力也會在期間顯得艱難。
2 機械制圖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
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成績表現、畢業設計的表現和畢業后的工作表現反饋,文章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學生機械制圖能力的教學上的建議。
2.1 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機械制圖的教學大多以學生自己畫圖為主,課堂表現大多都比較安靜,所以整體教學氛圍就不是很活躍,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會降低。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氛圍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學習基本體章節時,可和學生一起做教具,從實物到圖,再進行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幫助學生理解三視圖。
2.2 結合三維實體輔助教學
在“互聯網+”時代下,結合三維軟件來輔助制圖教學已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選擇三維軟件教學,因為人的思維往往是從三維實物再到二維的,所以利用三維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軟件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視圖。
2.3 加強徒手繪圖練習
對于制圖方面,國外比較注重徒手繪圖。的確,在日常生產中,參照打印圖紙加工零件,在加工零件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圖紙錯誤,此時需要有強的徒手繪圖能力將圖紙修改正確。徒手繪圖也可以在沒有電腦,沒有軟件時,需要馬上知道物體形態時,用作示意圖的畫法。
2.4 參與各類制圖競賽
一年級學生的專業教學主要以機械制圖和金工實習為主,可組織學生參加cad機械制圖競賽和工程訓練能力競賽。鼓勵和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可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眼界,同時還能考得一些專業證書,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2.5 采用雙語教學
隨著 “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業已開始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中國制造業必定朝向更國際前列發展。作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首先必須熟練地掌握機械制圖,同時為提高我國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國家必定會向國外輸出人才或從國外引進人才,這就使得本科生不僅僅只是學習專業知識,還得開啟有效的雙語模式來增強學生的國際競爭力。
3 結語
文章從學生的上課表現,反思了教師和學生的不足,探討了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在理工類高校教育中,為培養出優秀的機械工程人才,機械制圖的教學還在不斷更新,不斷改變,不斷的適應社會和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巧,沈仙法,于彩敏,徐偉.應用型技術大學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2):105-108.
[2]陳平,劉朔頔,許倩.以學生為主導的工程制圖雙語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圖學學報,2017,38(02):283-288.
[3]堯燕.依托三維工程圖學培養學生設計創新能力的探索[J].圖學學報,2017,38(01):119-122.
[4]許國玉,張夢,蘭朝鳳.依托“技能競賽和考試”提升機械制圖創新教育[J].圖學學報,2015,36(04):631-637.
[5]王建坤.《機械制圖》教學心得[J].成才之路,2007(02):69-70.
作者簡介:彭全(1989-),女,四川內江人,碩士,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專業高等教育教學、流體機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