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昌
活動課程是與學科課程并行的課程,將其有效整合實施,帶給學生的發展是重大的,它和學科課程相互補充,共同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整合哪些課程,如何整合,怎樣實施?這要因校而定,挖掘校本資源,找準突破口,由活動開展到內涵提升,由內涵提升再到優化整合,最終實現育人目標。
一、背景分析,定位“三棋”
1.鄉村小學
我校歷史上受經濟滯后的影響,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校安”工程加固后,辦學條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學校教育教學內涵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現設6個教學班,在校生160余人,專任教師不足30人,棋類愛好者近10人,4人為儀征市棋協會員,一人兩獲揚州市女子“棋王”稱號。
2.輝煌成績
1995年,中國象棋就走進校園,成為孩子們課余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2009年學校被授予市“棋藝特色學校”稱號,班班開設棋課,以多種形式開展中國象棋社團活動;2014年學校中國象棋社團被稱為市級“百佳社團”;歷年來,校中國象棋隊在棋類比賽中團體總分均名列前茅,在棋活動的開展中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
3.傳統文化
棋者,奕也,藝也。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消遣游戲,它影響和陶冶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琴、棋、書、畫并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形式,成為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形態。《棋經》曰:“持重而廉者多得,輕易而貪者多喪。不爭而自保者多勝,務殺而不顧者多敗。”這哪里是在下棋,分明是在教做人。
學校規模小,多類型、較大型活動課程難以開設;多年來中國象棋活動的開展和取得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棋類活動經驗;中國棋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蘊,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棋境相通,有增設國際象棋活動課程的可能性。所以,學校在學生中大力開展“三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活動,并將其課程化,構建“以棋育德、以棋益智、以棋怡情”的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
二、理念設計,定位“清雅”
“三棋”活動呈現的是清雅藝術。古往今來,從言談到舉止,從棋手到棋局,從切磋到交流,從對弈到做人,無不體現著清雅教育魅力所在。
“清雅”出自《三國志·魏志·徐宣傳》:“尚書徐宣,體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
學校將核心發展定位于“清雅”。其一,取其做人“清高拔俗”之意,比喻學校師生追求如蓮花一般不染淤泥、高雅向上的精神風貌;其二,取其清新雅致之意,寓示學校在“三棋”文化的引領下,清心雅行。
定位于清雅,為活動課程實施提供了理性認識,更有利于“三棋”活動的開展,并與學科課程齊頭并進,實現教育目標。
三、課程實施,定位“潤人”
新課改以來,活動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出現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整合”“教育回歸生活”“注重社會實踐”及“發展核心素養”等現代教育理念。依據相關規定及學校實際情況,圍繞“清雅”辦學思路,對現有的活動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固定每周半天時間將整合的活動課程付諸實踐,使學生在活動中滋潤成長,彰顯個性,快樂發展,真正實現“潤人”目標。
1.設置:三棋主陣,才盡其用
圍繞“清雅”辦學思路,立足“三棋”,并結合學校現有師資力量,將相關活動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
中國象棋是學校傳統優勢項目,班班開設中國象棋課,均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計劃、有教案、有作業,做到人人會下棋,個個能對弈。每周五兩節課連上,設置中國象棋提高班,精選部分精英棋手由學校“金牌教練”進行輔導。
國際象棋和圍棋是選修課程,每周五兩節課連上,分設兩個班:初級班和提高班。初級班老師由本校教師擔任,運用自編教材進行教學與輔導,目的是培養興趣,起步學棋,達到會下棋、愛下棋的效果;提高班老師是外聘教練,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進行強化輔導與訓練。
2.教學:正心啟智,助人自助
“三棋”活動是一門科學藝術,融競技、藝術、科學和娛樂為一體。它是一種“一對一”智力對抗,素有“人類智慧體操”的美譽,對于每一位棋手既正心又啟智,既助人又自助。
下棋時每走一步,都要動腦筋,發現和利用別人的錯誤,盡量避免自己犯錯誤,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同時還要學會分析、歸納,這些都需要進行嚴密的邏輯思維。棋盤上的拼殺,戰略戰術的運用,這都要想象和聯想,在下棋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而注意力是否能集中,是一個人學習、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決條件。再者,因為與對方下棋,對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比賽時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每著棋都是新的,整個“作戰”都是千變萬化的,這就需要棋手對每著棋的信息進行處理,并能隨機應變,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3.評價:言行文雅,特長有長
活動課程評價不同于學科課程評價,著重落實在過程性和形成性評價上。圍繞學校辦學目標之一:育文雅學生,確立以“三棋”活動為主的課程實施評價標準定位:言行文雅,特長有長。
在操作過程中應當講究一定的原則。一是多元化評價與個性化評價,因為涉及評價主體有教師,有學生,有家長,甚至還涉及社會層面;二是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對教師工作的認可和激勵是活動有效實施的前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把老師全部工作分解開,與其他工作進行比對分析,作出符合實際的定量或定性結論;三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評價中要堅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突出過程管理,通過評價信息反饋,及時調控和改進工作。
“三棋”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一脈相承,同樣起到育德、益智、怡情的育人效果,并相輔相成,達到育人功效。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