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里,一切都變得那樣快,而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依然過著慢生活,探尋社會的途徑匱乏單一。網絡逐漸普及,但也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變成孩子玩游戲的便利。老師反復強調多看書也只是影響了幾個孩子,更多的孩子家中也就只有幾本吸引不了他們的作文書。于是,三年級的作文起步,對孩子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寫什么內容?怎么寫出自己心中所想?老師也頭疼,給孩子范文吧,結果全班寫出來的大同小異,不給吧,學生寫出來的東西看不懂,或是白開水式的流水賬,或是句與句之間的跳躍性太大,要幫他們腦補一番才能明白。就這樣,孩子剛接觸作文就產生了強烈的排斥,“我最討厭寫作文了!”成為孩子的口頭禪。
那么,如何讓起步作文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意”呢?我認為要以孩子為本,尊重孩子,走進他們的生活,因材施教才是最佳途徑,找到適合他們寫作的突破口才能事半功倍。
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玩鬧中學作文
活潑好動愛玩是三年級孩子突出的表現。上山下田入水個個是好手,滑草騎車跳繩踢毽樣樣行。那么從孩子的心理入手,激發寫作的興趣是王道。三年級第一篇習作是《記一件有趣的事》,孩子愁眉苦臉抓耳撓腮,感覺好多事有趣又都不好寫。孩子的第一次嘗試對他們意義很大,作文亦是。不能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對作文產生無奈。于是,我帶孩子們在大課間玩他們最喜歡的游戲“抓尾巴”。讓他們先告訴我游戲規則,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聽得云里霧里。我便提出要求:好好說話!把話說清楚、連貫,想一想再說。引導孩子說一小段連貫有條理的話。說完規則,放手讓孩子玩,個個盡興。回到教室趁熱打鐵:“說說剛才哪個場面最帶勁?想好了告訴我?!焙⒆觽冞呎f邊做動作,并抑制不住興奮,笑得肩直抖。我邊聽邊補充并整理成文字,等他們說完便展示在大屏幕上讓他們讀?!白x著文字有沒有畫面感?是不是剛才同學說的樣子?”孩子了然:“哦,這就是寫作文?。 庇谑呛⒆觽兎轮蠋煹钠蚊鑼?,記下剛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他們邊寫邊笑,這不就“樂意”了?
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寫作興趣,讓他們在玩鬧中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寫作的殿堂。
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生活中找作文
大凡好的作品,都來源于生活。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孩子們,有一雙善于發現大自然奇妙的眼睛。樹葉、水果、莊稼的四季變化,小動物的出沒時間,孩子說起來頭頭是道。習作三、四是寫景作文,于是布置孩子回家后:爬上小山坡看看風景,觀察小動物,用筆畫下你的發現,涂上顏色;撿拾你最感興趣的樹葉;采摘你最愛的野花和水果。回校交流時,孩子們一邊展示成果一邊說。一生說:“這是我爬上柿子樹摘下的最大最紅的柿子。我家柿子樹上的柿子可多了,數也數不清,看上去都又大又紅,像掛著許多小燈籠一樣。可你去摘就會發現個個都是硬的,要用蘋果捂上幾天才會軟,熟了之后吃起來可甜了,用力一吸就能吸掉大半。我最喜歡吃柿子了?!笔堑模灰阌幸浑p善于發現的眼睛,生活就是美好的。
農村孩子最大的寫作資源就是農村生活,四季交替,干不同的農活,吃不同的水果,看不同的風景,還有什么書籍的內容能比大自然更豐富呢?鼓勵孩子去挖掘、去發現,作文的素材俯拾皆是。有了素材,孩子不用挖空心思造假胡編,找到適合自己的素材,寫出自己獨特的發現,怎么能不“樂意”呢?
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方法潤作文
有了豐富的素材,得當的方法指導如絲線串起顆顆珠貝,讓寫作行云流水,讓習作錦上添花。
(一)讀中學寫
習作與閱讀教學相配合,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習作中去。讀中學寫,然后知其意、形、神,在寫作中進行仿寫。如學習了《北大荒的秋天》后,學生學著文中的總分結構,寫《家鄉的秋天》時便從天空、田野、果園、山坡等方面進行描寫。
(二)先說后寫
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先形成思維,再把腦中已有的話說出來便成功了一半。我們要注重創設和諧的情境,鼓勵孩子把話說流利、清楚、具體、有意思,層層遞進。然后再寫下來就水到渠成了。
(三)多元評價
1.自改互改
孩子剛接觸作文,鼓勵孩子先自讀自改,再互讀互改,孩子欣賞著別人的作文,不但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亦能在評價他人時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優點,提高各自的協作水平。
2.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孩子作文不單單是打一個分數,更是師生之間心靈情感的連接紐帶。批語可以是方法的指導,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安撫、認同、疏導。
3.展示作品
孩子自己努力寫出來的習作總會渴望得到更多的贊許賞識,抓住三年級孩子這一心理,創設作品展示的機會,可以是張貼在展示板上大家閱覽,可以是投稿到廣播站大家欣賞,也可以是發表。讓孩子品嘗成功的喜悅,則寫作興趣更為濃厚。
多管齊下,孩子寫作文信手拈來,還會不“樂意”?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是一條坎坷之路,從三年級起步作文開始,就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豐富的素材,給予得當有效的方法指導,讓孩子面對寫作文說“我樂意”!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