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一堂優質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寬廣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認真地閱讀觀察,讓學生進行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優質課;生活化;自主化;趣味化
去年,我有幸被學校選中參加全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優質課評選活動,但最終未能通過專家評審。帶著無緣“部優”的少許遺憾,也帶著“怎樣才能上出高質量的優質課”的思考,我利用工作之余,認真觀看了來自不同地區的部級優質課,并與自己的課堂進行了比較、反思,真是受益不少?,F就自己的幾點拙見總結如下:
一、一堂高效優質課,要精準地選取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素材生活化)
中學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我們只有讓學生解決貼近自己生活情境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在認識、體驗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引導中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就要能較好地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和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思想品德課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例如,在《財產留給誰》一課的教學中,情境導入時利用多媒體播放的2014年當地的一則最新報道(一位老人在找不到失主的情況下將撿到的錢捐給白血病患者),活動一中學生對壓歲錢使用的分析探討,活動二中所展示的經典案例、小品表演等教學素材的選取都很貼近時代、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節新,既增加了課堂容量,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真正實現了案例經典化、知識生活化和技能實踐化的有機結合。
再比如《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一課中,為突破重點、難點知識——寬容的必要性,教師精心設計三個情境故事(小品:“寢室風波”—“直面沖突”—“擁抱寬容”),無不體現了生活化的課程理念。
當然,教學素材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此在素材的選取上要注意:
(1)素材的選擇必須是與教學內容最貼切的。
(2)素材的選取要做到精簡(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取舍)、精彩(呈現方式多樣化)。
二、一堂高效優質課,要充分體現合作探究學習(過程自主化)
2011年版課標突出強調:給學生更多機會、更大的自主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為權利主體來關照,這是一個教育者應具有的常識。理想的課堂應是開放的,讓課堂真正開放的重要指標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即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把權利還給學生,在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生生相互啟發促進中,彼此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一課時,從導課到自我檢測的五個環節,教師匠心獨具地聯系了最新時政熱點問題如“青奧會”的成功舉辦、“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蛟龍號”“遼寧艦”等等,并且借助多媒體這一新型的教學手段,通過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創設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交流的情境,搭起了師生共同探討知識的互動平臺。
在《讓我們選擇堅強》一課中,讓學生總結堅強意志的作用是本課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并沒有直接設問,而是用前面學生所說的榜樣人物事跡創設情境,設置問題,通過巧妙的設問讓學生主動探究,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形成探究的興趣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三、一堂高效優質課,要大膽創新,使課堂更具趣味性(教學趣味化)
“成功教學所必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求知欲源于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能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學生思維,變抽象的內容為生動的情境。
例如,在《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一課的教學中,開課伊始,教師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兩個試瓶,做起了真假黑米的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鑒別過程。思想品德課做實驗這還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上課教師這一大膽的創新設計充分利用學生的“原認知”,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機結合,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熱情。
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中也體現了教學趣味化這一特點,多媒體的運用使得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感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為學生營造了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學習氛圍,便于學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生的疲勞感和緊張感,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一堂優質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要回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寬廣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認真地閱讀觀察,讓學生進行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丹峰.新課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芻議[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6).
[2]馬宏.思想品德老師如何提高自身素質[N].學知報,20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