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輝
摘 要:圍繞“創建魅力課堂”這一問題著力探究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課堂氛圍;鼓勵;游戲;協調;疑問;多媒體
你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創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給孩子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力。那么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呢?
一、鼓勵贊許激發氣氛
當老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的教態就與當堂課學生的狀態息息相關,如果教師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那么這堂課就會相當融洽。
1.微笑是最美的語言
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與學生心靈的交流。學生在充滿微笑和溫暖的課堂環境下,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
2.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的目光
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教師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而是要多鼓勵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獲得老師家長以及同學的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我常采用贊許的口吻、親切的動作來贊賞學生。有了贊賞鼓勵這一催化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學習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游戲活躍氣氛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如果教師將學與游戲相結合,就抓住了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變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且采取這種方式所獲得的知識往往比較牢靠,同時還調動了他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寓教于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相得益彰。上課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精心設計游戲,通過創設情境、鋪墊設疑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豐子愷的《白鵝》第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幾個孩子上臺分別扮演鵝、狗、侍候鵝吃飯的主人,孩子們把鵝吃飯扮演得一絲不茍,以及狗偷吃、鵝咬狗、鵝厲聲叫囂責備主人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在游戲中、在笑聲中愉快地理解到了課文內容,感受到了作者對鵝的喜愛。
三、手腦協調鍛煉思維
教學過程中強調“四用”,即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用手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認真聽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學生們的眼耳腦手的相互配合,在這里強調一下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就是說,兒童多動手有益于智力的發展。學生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發展的源泉,是一切理論知識的有效驗證。動手操作能讓學生建立起一個表象思維,是讓學生將書本知識生動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從而讓整個知識點更深刻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只局限于講和聽這種單一的模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收集活動,把接觸到的語句、文字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課。
四、課堂疑問激趣
在長期傳統教育觀念下,多數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教育,摒棄或者是不敢嘗試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場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死氣沉沉,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教育方式,營造嶄新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就會產生探究的欲望,便自覺地想要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就可乘機讓學生組織討論,大膽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就帶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思維。
五、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教育現代技術的發展以及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重視程度,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多媒體教學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形象,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草原》一課時,老師問:“同學們到過草原嗎?”這時屏幕上出現一望無際的草原、藍天、白云、帳篷,草原上馬牛羊成群,草原人民熱情好客,同時播放《草原之歌》,在圖像、聲樂之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草原的美。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輕松平等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互動,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效果最優化。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各式各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材施教,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