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麗娜
摘 要:情境教育,最初是用在語言類教學中,這是一種非常普遍又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最初的英語教學,在很久前就見過,一些英語教學的節目中,都是將對話放在一段情境中,而情境本身可以幫助和提示學習者對話的前提和內容,也更加有利于學習者理解和記憶。比起枯燥的書面文字的死記硬背,這是非常生動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情境設計;實例;有效性
要想通過好的情境教學達到好的教學實效,必須要有有效的情境設計,因此如何創設好的情境是情境教育的重要內容。課堂上的分分秒秒都是珍貴的,教師展示的每幅圖片、說得每句話、每個提問,引領學生做得每個動作、每個活動都應該是有實效的、環環相扣的,教師不可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好的情境或用來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或用來激趣引起自發思考、或用來升華知識拓展思維……
怎么創設一個有效的情境?播放造橋的過程?經過思考,我認為真實的、靜態的圖片,緩慢地播放,就是一種情境教育。讓學生融入圖片中去思考,用紙造一座堅固的橋,這么柔軟的材料,結構很重要,怎么造?好的情境設計,就像好鋼用在刀刃上,張張圖片唯美,不能光是唯美飽飽眼福,好像教學設計多么花哨,更不光是看看圖能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每張圖片欣賞的有目的、有作用,看圖的同時,教師根據圖片設計好的提問,句句提問有指向,每句話語有引導有意義,這樣才是有效的情境。
實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五年級上冊《擺的研究》片段。
環節一中,教師經過引領、實驗,學生自主思考得到了研究擺速和擺長、擺重、擺幅之間關系的合理實驗方法,并且分小組實驗,現場得出了結論。“擺得快慢和擺幅、擺重無關,和擺長有關。擺長越長,速度越慢。”教師創設了環節二的情境,來激發孩子自主完善科學概念。
環節二,拓展完善。
追問:擺的速度和擺重、擺幅無關,那么我們能夠說只和擺長有關嗎?
設計時,我在想,直接說教地告訴孩子們“擺得快慢和擺幅、擺重無關,和擺長有關。還和地球引力有關”,這樣只能是死記硬背,學生也沒有什么真實的感知和興趣,而且小學的孩子對于重力和單擺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也沒有能力去理解,怎么讓孩子完善這個科學概念呢,于是我在思考怎么創設一個有效的情境來讓孩子興趣高漲地自主思考、完善概念呢?
教師: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我國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王亞平正式成為我國第二位上天女航天員,同行的還有聶海勝、張曉光。教師播放了一段他們三個在神舟十號衛星倉內做得一段單擺科學實驗的視頻。
視頻中,失重的單擺和地球上的單擺運動做了對比,學生在看之前的好奇和猜測,(教師播放之前提問:脫離地球啦,這個單擺運動會是什么樣子?)到看完之后得到新知的激動和自發的思考,是教師將孩子們引入這一情境的目的所在。學生不能親自體驗的實驗、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的一個實驗,教師通過這一設計,讓孩子親眼目睹,這種自然而然的激動不已既是對祖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驕傲不已,又是對這一情境親眼目睹后,奇妙的科學知識就在眼前的興奮不已!獲得新知的興奮不已!
教師通過這一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得出了在現有學生知識水平下完整的結論:擺的快慢和擺幅、擺重無關,只和擺長有關。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擺的快慢和擺幅、擺重無關,和擺長有關,其實還和地球引力的大小有關,對科學概念的研究和描述都要嚴謹。老師同時希望同學們能夠好好學習,利用所學的知識,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和各項建設添磚加瓦!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來自中國的科學家!
達到情境教育的目的——通俗地說“學會了”,這是基本目的,而好的情境教育目的要“開心地學會了”“自愿思考地學會了”“激動不已地學會了”“學會了,還想到了很多”“不僅學會了,還有想去學更多的意愿”等,這樣的情境設計才是有效的。而且除了有效的情境設計,還要考慮情境教育方法、情境教育目的(比如愛國主義等)的多樣性,這樣才是好的情境、有效的情境。
其實,知識源于生活,知識從生活提煉以后成為模型,也就是科學概念、定理、公式等,情境教育實際上就是遵循了知識提煉的過程,需要教師精心選擇一個情境,用精煉實效的語言引導學生很好地融入進去,好情境讓學生樂于、愿意、積極地去體會這個提煉總結的過程,體會如何“漁”,而后開心不已地運用自己發現的“漁”,再去得到更多“魚”。因此,我想情境教育,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設計時要根據課題多想、多磨,怎樣將一個成型的知識點,豐富、有效地擴展開來,引導學生去從這個知識點的源頭處,體會這個知識點挖掘的過程,再利用有效的情境刺激孩子去發散思維,樂學好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