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們掌握閱讀技巧便成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閱讀習慣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摸索到了一些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現將自己粗略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1.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
若生活中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里沒有了陽光;若智慧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閱讀有益的書籍不但有助于開闊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不出國門而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2.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般的,學習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思維能力。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則需要這些能力的全面調動和參與。所以,閱讀鍛煉了這些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閱讀可以提高學生自信心,更多地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里,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喜歡讀書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自信,進而擁有自豪感和優越感。而有內涵的同學更容易得到老師和學生們的認可。
4.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博覽群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而且能夠積累詞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教學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勤讀書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大多內容充實,而且有深度。杜甫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
1.巧妙利用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愛上閱讀
語文教材所選文章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精美好文,或者是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優美的詩歌,抑或是震撼兒童心靈的心靈雞湯……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文章,采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學習文章的同時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孩子們欣賞最美的閱讀,巧用多種閱讀方式,泛讀,精讀,聽讀,跟讀,或者分角色朗讀等等,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充分閱讀,同時對他們進行閱讀技巧的培養。同時可以家長或者老師陪讀,為孩子做讀書的榜樣,并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濃郁的書香氛圍。這樣,慢慢地孩子們就會喜歡上閱讀。
2.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讓學生成為書蟲
首先,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目,像布置作業一樣,讓孩子們強迫閱讀。也許開始時候孩子們覺得枯燥,我們需要采用各種激勵措施鼓勵閱讀,比如,可以開展讀書比賽,或者編故事之類活動。然后,對學生提高閱讀要求,讓孩子們讀了某課外書之后來學校談感想。或者說說書中的喜歡的人物角色等,孩子們為了自己有話可說,有感所悟,也一定會課下多閱讀的。久而久之,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也就養成了。
3.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要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讀到精彩片段、精美語言,可以拿筆記下來,或者可以背誦下來,或者可以摘抄下來讓以后多讀,潛移默化中,孩子們的語言就豐富起來了,寫作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三、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建議
1.教師應該有計劃地控制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數量
現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有限,如果每天能有一小時的閱讀就很難得了。因此,教師平時給學生提供的閱讀材料不宜太長,切忌偏深,以免給學生造成負擔或壓力,反而產生厭讀的情緒。教師應該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消遣或享受,而不是一種額外作業。
2.學校、家庭結合起來
和學生家長結合,讓學生放學、放假在家的時候保持每天的閱讀量、保證閱讀的內容、注意閱讀的姿勢。閱讀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終生受用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除了學校教師提供的非讀不可的書目或指定閱讀的書籍外,應鼓勵學生廣泛地、自由地閱讀健康的、有益的報刊、書籍等。一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時間、需要堅持、需要毅力。一旦養成,終生受益。
3.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課外讀書自由
學生在課外要有在什么時間看書、看什么樣的書以及怎么看書的自由,要有暫時不想看書或對經典著作不感興趣的自由。讓學生感覺到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
總之,閱讀是孩子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這一階段,促進孩子們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陳懷平.淺談小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7).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