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霞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習作的門檻,提到“習作”兩字,學生根本還沒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何談動筆?家長也多次跟我講,他們無能力輔導孩子,不知道如何教孩子習作,全賴老師您了。剛剛走上三尺講臺的年輕教師,也是“談作色變”,頭疼不已。我剛剛教完三年級,就以三年級人教版教材為例,談談在習作教學中一點行之有效的做法。
關鍵詞:習作教學;方法;講評
一、習作要有準備
人教版教材編排是有主題、有規律的。編寫的課文內容是與單元作文緊密相連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養成了一種備課習慣,每次備課都是先備“語文園地”內容,再備“課文教材”內容。到了習作的時候,學生才不會“愁眉苦臉”“無話可寫”,學生在寫作之前,已經是“胸有成竹”“有米之炊”了。
學生就讀三年級的時間是九月份,這個月節日集中,分別要歷經“教師節、中秋節和國慶節”這三個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傳統內涵的節日。三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教學主題就是“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并編排了《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4篇課文內容。我細細備完整冊教材,發現這個學期我們要過的傳統節日就只有兩個——中秋節和春節,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來講第5單元的話,中秋節就早過了,春節又在學生放寒假的時候才過,我決定打亂教學進度,不按常理出牌,開學后先上第五單元的內容。開學前,我就布置學生去了解、搜集資料:教師節和中秋節的來歷,為何要設立教師節和中秋節,各地慶祝教師節和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和方式等,可以用文字、繪畫、手抄報、照片的形式交給我。在學校正式慶祝教師節的當天,學校是如何慶祝的?在舉國上下歡慶中秋佳節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過的?請大家細心觀察,注意積累,留好素材,在了解、搜集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節日的意義,了解祖國傳統文化。
二、習作要有方法
寫作文時,聽得最多的是同學的抱怨;又是作文,作文有什么可寫的呢?在我看來,可寫的東西就在語文課堂上,可以利用的就在語文教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利用語文教材作為寫作的資源,那就叫做“抱著金碗討飯”。也有同學可能總認為沒有好的老師教自己寫作文,其實,一篇篇經典的課文就是最好的老師,它教你怎樣觀察社會,感悟生活,體驗人生,怎樣結構,怎樣運用語言。這些范文,既可以成為你加深文化積累的材料,也可以成為你提高寫作水平的范本。
如三年級上冊第6單元《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我看來,更是習作中簡單可借鑒的寫作妙法。課文學完了,我們也模仿《美麗的小興安嶺》按照季節順序,確定好各個季節的主要景物,寫一篇《美麗的校園》如何?可以個人完成全篇,也可以小組合作,列好提綱,一個人寫一個季節,然后加上開頭和結尾,一篇寫景的文章就輕松地順利完成了!海珠區那年的語文期末考試習作題目之一就是寫一處景物。學生考完以后,都興奮地說:“太容易了,我們早已經練習得滾瓜爛熟了?!蓖聜円舱f:“你們班的習作寫得真好,很有章法,幾乎沒有幾個失分的?!?/p>
三、習作要有講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當學生把自己的勞動成果交給我們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充滿希望的,希望能夠得到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總是及時地閱讀他們寫好的習作,找出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我深入地走進學生的作品之中,用兒童觀察人、事、物的方法和態度去欣賞他們的作品,我驚奇地發現學生作文中有很多很多的閃光點。我以一種呵護之心,一種贊賞性的語言,真誠地鼓勵他們,一個不一樣的開頭,一個很有余韻的結尾,我都要讓小作者朗誦給全班同學聽,學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也產生了對作文的需要,其他同學也在分享別人作品的成功中學會了賞析:好在哪里,為什么好…
如:段××同學在課堂上寫《我熟悉的一個同學》習作時,她對同學的外貌有這樣一段描寫:瞧!遠處走來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柳葉眉、杏核眼、高高鼻、櫻桃嘴、細細腰、長長腿,長得漂亮吧!她就是我的死黨兼閨蜜——吳××。我的評價是:天哪!段××,你可太了不起了!才三年級的小學生就會用三個字的對仗方法,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既不是書上的例子,也不是老師教你的,一定是你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學習到的!贊!下一節課在全班讀一讀。為了刺激學生寫作的激情,我還想盡一切辦法:語言激勵法、物質獎勵法、喜報傳達法、開設頒獎會;其次還開設了:寫作園地,把優秀作文貼在班級墻壁,供大家欣賞、評價。
總之,習作教學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們潛下心來,細細鉆研,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設計,去指導,不要“拔苗助長”,不要“急于求成”,相信習作教學的道路會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寬闊!
參考文獻:
[1]楊清.一年級寫話訓練初探[J].教育藝術,2017(8).
[2]辛雪蓮,徐曉穎.低年級寫話評價方法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