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摘要:小學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是一個學生學習時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是教師應該重視的重要問題。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小學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學現狀,提出對小學生計算機能力培養的有效對策建議,希望對其他教師的計算機教學工作有所啟迪。
關鍵詞:小學;計算機;教學;培養
當今社會計算機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為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F在社會中工作生活的人們,對于計算機技術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技能?,F階段我國小學教育中基本設置了基礎計算機教學技術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嚴格的講述與灌輸,應該更加注重對于實際操作和應用的講解,提升小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的應用能力和興趣。
一、小學階段計算機教學的特點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學習的起步階段,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的計算機教學從基礎抓起,由于小學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差,應該基礎教學抓起,兼顧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應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基本的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按照教學課程安排按步驟循序漸進的教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授課的教育目標,同時要掌握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二、小學計算機教學的現狀特征
1.計算機教學專業教師水平有待提升
現階段計算機課程,屬于小學教學中的服務輔助課程,部分學校對于計算機教學重視程度不夠,老師的組成專業水平也參差不齊,絕大部分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老師是有其它專業課程老師兼任,計算機教學課程效果不能保證,由于不是專業老師,對于計算機領域的新知識,新進展不甚了解,也已經影響了小學計算機教學課程的前瞻性和趣味性。而且現階段計算機教學的老師大部分為青年教師,授課經驗還比較欠缺,不能有效提起小學生進行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也影了響授課效果。
2.計算機課程設置不合理
部分學校在進行計算機課程設置過程中,由于沒有認識到計算機課程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為主課讓路,在課程時間安排上也是配合主課授課教學,臨近期中期末考試,可能臨時取消計算機課程而加上主課,在種授課環境下,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不能保證。
3.教學方法生硬呆板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較為迅速,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了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動態,并有較為扎實的基礎專業知識,才能通過有效的理論教學傳授給學生。但是現階段受到教育教學大綱的束縛,教學方式較為固定,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已經不能符合當下計算機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計算機教學應該是應用型的教學,現階段計算機教學與其他主課教學模式基本一致,基本上是老師講述學生記錄,對于具體的應用和操作上機時間較少,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知識應用的能力較差,再加上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考試考核不嚴謹,最終會影響學生計算機專業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小學生計算機能力培養的對策
1、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應用教學
在進行小學生的計算機教學之前,授課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基本計算機知識的了解能力有一個初步的預判,并對小學生家中是否經常使用計算機的情況有一個了解。這些基本情況對于計算機教學課程設置安排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基礎水平不同,會造成小學生對于專業知識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在對上述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判斷之后,進行合理的課程安排,保證教學質量。
在小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過程中,要以教練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入互動課程,通過理論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加理解理論原理和應用的規則,通過興趣有效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知識,通過一些實際課程題設置一些專業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計算機進行有效解決,明確教育教學的目的性,保證授課質量。
2.組建興趣小組,提升教學質量
在進行小學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建一些興趣小組,通過興趣小組進行一些計算機專業技術的問題研究和討論并通過計算機輔助應用,解決實際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興趣做向導,學生一定覺得基礎知識的枯燥與無味,通過設置多個興趣小組進行課程教學目標的分解,讓更多的小學生通過自身學習的技術知識,解決一些系統性的疑難問題,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技術知識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升了教學質量。
設置問題引導興趣小組進行學習和探索。通過問題的設置,讓興趣小組中的小學生們明確基礎知識的學習,就是為了有效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
這樣讓小學生們明確學習知識的有效性和有用性,通過知識可以有效解決遇到的困難,可以讓學生們明確學習的目的,重拾學習的信心。與此同時,通過設置一些競賽環節,讓各個興趣小組進行競賽比拼,進一步激發學生們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計算機教學的教學效果,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3.合理應用信息化教學,創設教學情境。
計算機教學中應用此類技術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首先,應該科學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對于計算機的理論教學,由于內容專業性較強,在教學中如果單憑教師的講述和解釋就很難讓學生理解。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多媒體功能,通過PPT、電子板、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如此不但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而且能讓學生親眼觀察和學習計算機的具體操作,促進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比如指導學生使用和操作PPT,可打開多個功能面,讓學生了解幻燈片的操作,掌握它的使用。學生不但能進行實操練習,而且能實現良好的課堂互動。不但可以提高計算機的教學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培養和提高初中生的計算機技能。其次,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小結
小學計算機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小學生計算機能力培養對于一個學生今后生活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積極創新,勇于嘗試,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時刻掌握學生的心態和動向,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永健.試析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J].赤子.2014,11(6):299.
[2]施海建.淺談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2,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