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琦 金錫九
摘 要: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保證資源能夠循環可用,是資源最大利用率的重要體現。我國是資源大國,在種植業和畜牧業方面,其對資源生產和利用也非常大,如何合理進行生產和利用成為了行業的重要研究課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在秸稈飼料的生產和利用方面,本文對其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對秸稈飼料的內容、營養特點、現狀、重要性等做了簡要論述,提出了其安全的問題,并從3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合理利用秸稈飼料,以期望為資源節約和畜牧業的發展作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秸稈飼料 安全生產 合理利用
中圖分類號:S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097-02
1 秸稈飼料的內容、營養特點
農作物秸稈是喂養家畜的重要飼料來源。但其粗纖維含量很高,約占30%~50%;而蛋白質含量又很低,特別是禾本科秸稈約占3.2%~6.2%,豆科秸稈的粗蛋白質含量稍高,約占6.8%~11.1%,將經過加工調制后的秸稈飼料直接飼喂家畜。我國的秸稈資源非常豐富,全國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約6億t,相當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稈總產量的20%~30%。
秸稈飼料嚴重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元素(如鈣、磷)含量低,而且硅酸鹽和粗纖維含量高,干物質中粗纖維含量為31%~45%,酸性洗滌纖維(ADF)的含量在50%以上。秸稈在牛瘤胃內存在24h,粗蛋白質的消化率為30%左右,僅相當于苜蓿干草的50%。但是,秸稈飼料的來源廣、種類多、數量大、價格低,含有植物光合作用所積累的一半以上的能量,作為非競爭性的飼料資源,只要能夠進行合理的加工調制,提高其消化能的攝入量,飼喂牛、羊等反芻家畜,仍然能夠成為優質飼料。
2 發展秸稈飼料的必要性
農作物秸稈用作家畜飼料,不同秸稈的營養成分有很大的差別,但所有的秸稈均有以下共同特點:(1)秸稈的粗蛋白含量很低,僅為2%~5%左右。(2)秸稈主要由植物的細胞壁組成,含有少量的易消化成分,粗纖維含量高。(3)秸稈礦物的含量不均衡,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蛋白質含量不夠充足,所以在保存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對工業化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研究秸稈飼料的加工問題,使其能夠安全生產,并被合理利用,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現階段,秸稈飼料的生產規模較小,其中的優良品種較少,在加工方面的技術較為落后等,所以秸稈飼料的生產遠遠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這就對秸稈飼料的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秸稈飼料的發展停滯對畜牧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不理的影響,所以探索出一條產業化的生產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秸稈資源利用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農作物種植較為廣泛,所以秸稈資源也較為豐富,秸稈資源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建房、取暖和家畜的喂養等方面。但是由于秸稈資源受到季節性和技術開發上的限制,導致了秸稈資源在人們生活中的利用范圍不夠廣泛,從而浪費了大量的秸稈資源。
4 秸稈飼料的安全問題
4.1 質量安全
現階段,為了避免病蟲害對農作物的侵害,往往會從采用噴農藥的方式,但是這些農藥雖然對病蟲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對農作物進行回收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農作物被家畜食用后,不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流通在市場中的一些農藥的添加劑會有輕微的超標問題,而這些超標的添加劑可能不會導致家畜中毒,但是對家畜的身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生產能力下降,對營養的吸收能力下降,這些農作物本身的質量問題給家禽帶來了不安全的因素。
4.2 飼料處理中的安全問題
在對秸稈資源進行挑選過程中,將霉變秸稈、被污染秸稈、鐵絲、雜物等挑選出來,以避免家畜在食用后對胃部產生的損傷問題。目前,在農業種植中推廣的塑料底膜覆蓋技術,在完成覆蓋后,秸稈中留有的薄膜,沒有經過任何技術處理,直接給家畜進行食用,所以也會使家畜食用后產生一些疾病。所以在秸稈飼料的生產中,要對添加劑的用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要對添加劑進行精確的稱重,將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避免因為添加劑過量或者失量等生產出來的有毒飼料。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機械對飼料進行充分的攪拌,以達到飼料的均勻程度,使添加劑能夠分布更加均勻,生產書符合標準的飼料。對生產出來的飼料要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保存和封存,嚴禁其發霉變質,一旦發現發霉變質的飼料,禁止給家禽食用,決不可存在僥幸心理。同時對于飼料的保存條件等要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