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勇
摘 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把發展作為學校的第一要務,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搶抓機遇,努力工作,建成了集就業指導、頂崗實習、推薦就業和自主就業為一體的就業模式。根據學校有關規定,結合專業特色,與時俱進,不斷總結經驗,以滿足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的實踐工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 服務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b)-0-02
1 領導重視,教師配合,齊心協力促就業
在全校黨委的領導下,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形成“一把手”親自負責,學工處各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在每次的黨政工作聯席會上會對未就業的學生信息進行統計總結,要求相關老師重點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尤其是一些跟企業有合作渠道的老師,應積極地與合作企業達成共識,力薦學生,為學生的就業盡一份心,配合校領導更好的做好學生就業工作,實現院內就業工作“全局化”的格局。擔任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應及時了解就業的最新政策以及市場的動態變化情況,為學生的就業制定更加完備的工作方案。就業指導老師還應該積極開發各種渠道,借用合作項目、校友會等這些機會向企業積極推薦我校專業合適的畢業生。在此基礎上廣泛聯系企業建立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使用人單位、學校、畢業生達成和諧、互補的合作模式。
2 依托實體,創新思路,精心指導,全程開展就業教育
(1)完善課程體系,就業指導教育全程化。為了避免學生面對就業而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在一年級階段就開始全面進行就業指導和就業教育。在學生入崗見習過程中,我校教師就學生的就業情況多次開展學生座談會,由于學生們的實踐體會更加切合實際,通過畢業生對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就業規劃、學業指導等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再對他們的意見進行綜合,更深入地完善就業工作。這樣的座談會使得我們的課程設置和就業指導有了更加合理、更加明確的目標。
(2)全面凝聚綜合力,就業指導教育全員化。就業工作人員對學生的日程管理工作也要細致入微,從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入手,分析總結,從而使其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開發。在專業課上,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專業課的內容,引導學生發現本專業的優勢及特色,并對自己的專業產生興趣和熱愛。使學生對專業思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將來的職業道路上有更清晰的目標;結合本專業的教學特點,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長分別在專業方向、課程選擇、學習方法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給予其適用性的指導;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使他們的科研能力得到發掘,就會更有創新激情。此外,學校還要邀請創業成功的大學生、企業家開展座談會,對學生的就業進行系統性的指導,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就業、創業理念。
(3)加強隊伍建設,就業指導教師專業化。我校在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組建,使教師團隊的業務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就業率趨于不斷上升的趨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畢業生進行考核分類,分別制定合理的指導方案。針對每位同學的不同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結合他們自身的意愿細化指導方案。
(4)搭建服務平臺,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臺,搭建了QQ群與微信群等服務平臺;二是通過實地考察調研,關注人才網站信息更新,搜集最新的人才招聘信息,為學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就業信息;三是提供最新就業政策宣傳、開展咨詢服務,指導服務貼近學生;四是給畢業生的信息建立一個數據庫,讓用人單位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的結構和人才的培養特色;五是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的統計工作,分別按類別、專業、就業信息做好記錄,為學院決策和招生提供依據。切實起到了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用人單位的“三個服務”精神。
3 廣開渠道,培育市場,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3.1 多溝通、多調研,精心培育就業市場
要想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首先要成立一個全面的實習基地。學生就業的宣傳和推薦工作是學生就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其就業指導老師要想更了解市場需求,必須要親身參與到人才市場招聘會中去,招攬有聲望的企業來校招聘;二是學校和用人企業建立培養和開發人才的利益共同體,使合作向著更長遠的方向發展,另外學校還要定期地對畢業生的實習情況進行了解、總結,清楚用人企業與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完善就業指導工作,培養更優秀的就業人才。那么學校隨時都可以向用人單位推薦所需人才。經過多年發展的培育,學校逐步形成了江浙滬一帶的就業市場網絡體系。
3.2 采取靈活方式,幫助畢業生充分就業
(1)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藝術與旅游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緊緊追蹤市場需求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我校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和地方實施的“蘇北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預征入伍”等基層項目,倡導國家政策,讓學生明白以到基層建功為榮。
(2)舉辦“校園模擬招聘會”。組織開展“校園招聘會”活動,經過初賽、復賽、決賽3個環節,將招聘中的各種細節清晰的表現出來,使其親身體驗招聘,找出其自身面試中的缺陷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找出解決辦法,尋求更多的面試技巧,這樣就可以避免應聘時的緊張,幫助畢業生從根本上解決應聘問題。
(3)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學生參加就業的一大前提,針對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組織設計比賽。從競賽中讓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指導其領悟職業規劃的方向和目標,使其明確人生目標,從而對就業的自主性有了本質的意識,其就業競爭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4 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我校從學生的就業出發,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建立了全方位、多樣性的辦學體系。建有2個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省級實訓基地、1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與連云港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連云港市公共培訓體系,還和部分企業達成了長遠的合作共識,為學校服務學生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連云港市大學科技園;與國外很多高校建立了緊密型的交流合作關系。不斷探索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將職業技能考證引入課程教學中,推行“雙證書制”。“雙證書制”的推行使畢業生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5 以活動為載體,培養畢業生的創業意識
要想使學生能夠有更加強烈的創意意識,那么在專業課中就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創業指導,讓學生明白創業的意義,了解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對創業成功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同時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演講大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邀請教師、專家、企業家對創業政策、形勢、擇業創業的基本原則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性的意見,使學生對創業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熱情。
總之,就業工作要基于社會的角度,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了解市場需求,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為企業培育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才干人員。強化教育創業精神重要性,將專業知識與創業精神融合起來,從而帶動就業。一步一步建立理論結合實際、統籌課內外、師生互動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馬俊,王慧文.完善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指導體系的策略[J].學園,2017(30):132.
[2] 覃柳虹.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發展指導體系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2015(27):173-174.
[3] 盧應濤.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高職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研究[J].高教學刊,2018(2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