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偉
摘 要:在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隨著建筑物信息零散、質量不齊等問題的不斷涌現,面對建筑物信息共享需求,本文對建筑物數據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實現建筑物數據共享的意義,提出了實現共享的建設思路、服務方式,改善建筑物數據管理現狀。該研究有助于推動建筑物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建筑物信息利用水平。
關鍵詞:建筑物 共享 智慧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02
建筑物是人與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城市公共安全、政府應急管理的主要場所,是各類社會經濟數據空間化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促進城市規劃科學化、系統化和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重要途徑[1]。利用建筑物信息的覆蓋面廣、數據量大、信息采集難度大等特點,了解和掌握作為城市社會經濟生產生活載體的建筑物現狀和變化情況,越來越成為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礎[2]。隨著建筑物信息零散、質量不齊等問題的不斷涌現,著眼于滿足建筑物共享需要,顯得尤為重要。全方位掌握建筑物信息,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
1 建筑物數據管理現狀
1.1 數據缺乏統一標準
建筑信息來源不一,易導致數據標準不一。遵循和采用統一的標準規范,是建筑物數據共享與交換最為關鍵的因素,可以提供規范性的數據來源。
1.2 數據管理與更新難
建筑物信息種類多,如果缺乏對建筑物信息進行全面、準確、動態的管理,無法獲得持續性更新的數據。只有建立長效的數據更新機制,才能保障數據現勢性和準確性。
1.3 共享程度較低
城市建設中有些部門擁有各自的建筑物信息,由于部門間存在著信息壁壘的局面,需要一個建筑物數據共享服務平臺,來整合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建筑物數據,實現建筑物數據的共享和發布,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建筑物數據服務。
2 建筑物數據共享意義
建筑物是城市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最重要的載體,是進行城市規劃管理和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經濟的發展推動著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管理建筑物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3]。運用地理信息等現代科學技術,有助于提高建筑物信息的可視化和共享水平,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1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
依托建筑物數據庫建設,讓建筑物數據有組織的、有效的匯聚在一起,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應用,既可為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規劃管理、舊城改造等應用,也可為政府提供與城鄉規劃建設相關的各類基礎信息,做到數據真正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民眾,為城市管理提供全面、準確的建筑物信息基礎。
2.2 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建筑物數據資源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搜索和應用方面,還體現在開放、共享等層面。對城市建筑物數據進行精確、完整、直觀、可靠的管理、共享,深層次挖掘城市建筑物信息,有助于實現人口、經濟、企業法人等管理信息的落地和互聯共享。建筑物數據庫的全面性、空間性和準確性,可提供詳實的建筑物空間信息服務,對進一步加強各項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及時、準確、穩定的服務和保障。
2.3 實現建筑物服務應用創新
解決建筑物位置信息與新媒體、新廣告、新技術的結合,形成全新的機制和模式,通過與用戶主動行為的捆綁,使廣告行為能夠更為主動、精準、重復,增加公眾使用建筑物位置信息的頻率,并和公眾“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生活信息相互關聯,形成可持續的建筑物公眾服務。
3 建筑物數據共享思路
充分遵循“一數一源”和“權威部門提供權威數據”的原則,各業務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各行其職”,共享本部門的專題數據,形成統一的建筑物共享數據庫。統一收集、整理各個城市管理部門的建筑物數據,理清時間空間關系,集成管理和更新城市建筑物要素。可用于共享的建筑物數據,又可服務于對建筑物數據有需求的各個部門。
4 建筑物共享服務方式
4.1 可視化服務
為用戶提供建筑物地圖服務,有靜態地圖、動態地圖等形式,根據用戶的需求而定。可視化服務支持OGC規范,包括WMS、WMS-C等,支持用戶構建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的富客戶端應用。
4.2 數據推送服務
使用消息隊列向各種應用推送共享服務實時數據。為了避免各種子系統之間的差異性,實時數據推送服務應使用統一的數據協議。
4.3 數據共享交換服務
提供標準的數據訪問接口,負責實現與其它系統之間雙向的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
5 結語
在對建筑物數據統一管理的基礎上,理順建筑物數據空間和時間空間關系,關聯地理位置和歷史、現狀等建筑物動態發展情況,充分發揮建筑物資源整合的效應,實現其應用的多元性和多層次性,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 曹欣.城區建筑物信息調查方式研究及成果應用[J].綠色科技,2016(4):160-161.
[2] 何宗.重慶市主城區建筑物數據庫建設初探[J].地理空間信息,2012(4):6-9.
[3] 丁叔平.智慧城市建設中建筑物數據庫的設計[J].中外企業家,2016(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