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朝光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為教學提供了空前的活力,課堂也因此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但是曾經課堂上必不可少的粉筆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擺設,傳統的板書被弱化甚至遺忘。尤其在一些公開課中,教師甚至完全用多媒體課件替代板書。教師在鼠標的點擊下開展教學,不敢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課堂陷入固化。實際上,板書是一門技巧性很強的藝術。板書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在很多情況下具有多媒體課件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板書這一教學的手段不應被“下崗”。
一、板書能幫助學生弄清算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板書,反映了教師理解教材的思路和組織講解的方法。學生通過板書,不僅可以學到知識,也能學會如何把握重點、難點,如何進行歸納、總結等。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過程中,教師創設了“小小圖書館”的情境(如圖1所示),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讀出題中的信息。學生提出了數學問題: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故事書還剩多少本?連環畫還剩多少本?(板書)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我們就先解決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這個問題。誰來列式計算?
生1:30-7=23(本)。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1: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算的。我先擺了3捆小棒,把其中的一捆打開,拿走7根,剩23根。
師:為什么要打開一捆?
生1:因為這里只有整捆整捆的,沒有單根的,打開一捆變成了10根,再拿走7根,也就是減去7根,還剩下3根。
師:他說得很好。因為不夠拿,打開一捆就是10根,拿走7根,剩下的3根加上剩下的2捆就是23根。那我們用豎式怎么計算呢?拿出自己的本子試著算一算。(學生在數學本上嘗試用豎式計算)
師:(邊板書邊提問)用豎式計算從哪位算起?
生:從個位算起。
師:個位0減7怎么算?
生:不夠減,應該向十位借1。
師:對!個位0不夠減7,我們就從十位的3借1當10,借的時候要在3的上面點個小點,表明從它那里借了1個十,接下來怎么算?
生:從十位借1,個位上的0變成了10,10減7得3。十位上的3借走了1,還剩2。
師:說得真清楚。剩下的2我們就照著寫下來,最后得23。(板書如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當10再減,千萬別忘了從十位借走1時,要在十位的數字上面點個小點。
以上教學片段中,隨著教師的板書,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非常自然地進入到思考狀態。教師在一些關鍵處還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進行標注,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算法,也弄清了算理。
二、板書能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突破口
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指出:“教師的工作,一靠說,二靠寫。”說,就是講解;寫,就是板書。一堂數學課上得是否成功,講解是一個重要方面,板書也至關重要。尤其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僅憑教師的口頭分析,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題意。這時,教師可以借助板書(畫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例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籠子里關著雞和兔兩種動物,數一數,一共有6個頭,16條腿。請問,籠子里有幾只雞?幾只兔?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畫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這個讓許多學生感到頭疼的數學問題,利用板書輕松地解決了。畫出2條腿(或4條腿),發現少的(或者多的)那些腿就是兔子(或者雞)的。學生有了這一發現以后,通過添腿(或減腿)就能輕松計算出兔與雞分別有多少只。
教師借助直觀的板書,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形成有效的解題策略,同時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板書能幫助學生把握知識脈絡
板書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的要點和結構,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腳手架”,是所學內容的核心和實質所在。
有統計數據表明,教師一節課會說4000~6000個字,這些字中有的是無足輕重的,有的則是一節課的重點、精髓。如何凸顯重點、精髓?單純靠語言的重復會顯得蒼白無力,而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話,信息量會更大,很多內容會一閃而過。這對于反應較慢、不善于及時歸納、上課容易開小差的學生而言,往往會覺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與思維過程脫節,不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思維的發展。而適時的板書能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的脈絡,清晰地表達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教學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學生一看板書便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學習效果自然好。
例如,“比多少”是一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比多少并不難,在入學前都有初步的認識。但大部分學生都是憑直覺或數一數的辦法進行比較,不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借助板書(如圖2所示),幫助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清楚地知道,小鹿的只數可以看作兩部分,一部分是與草莓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草莓多的。
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板書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鉆進去,我覺得教書多了一分樂趣,學生也感覺上課多了一分樂趣。”好的板書,是一堂課的“眼睛”、一本濃縮的學案,能勾畫出知識的結構體系,便于學生理解相關內容,也利于學生記錄和課后復習。多媒體課件雖然可以豐富課堂內容,但再好也只能是課堂教學的手段。不管教學什么內容,一律采用多媒體課件,會導致教學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的輔助手段時,要注意將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整合,揚長避短,更好地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作者單位:浙江省浦江縣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