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東花+鄭志高
[摘要] 目的 探討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2月80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案,觀察組采取分階段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干預前后患者自我護理行為: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行為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效果確切,可通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行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 分階段護理干預;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并發癥;影響
[中圖分類號] R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37-03
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操作簡單,應用廣泛,但治療效果受影響因素較多,如何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改善負荷容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1-2]。該研究選擇2015年1月—2017年2月80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組,分析了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并發癥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80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30例所有患者均有正常認知,無智力障礙和精神疾病,可正常交流溝通。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1~79歲,平均(57.24±2.24)歲。糖尿病發病時間6~20年,平均(12.51±0.67)年。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2~79歲,平均(57.36±2.68)歲。糖尿病發病時間6~20年,平均(12.46±0.63)年。兩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案,觀察組采取分階段護理干預。①成立分階段護理小組。主要包括護師2名和護士若干。同時主任醫生和心理咨詢師作為技術咨詢和指導。入組之后對小組成員加強培訓,使其掌握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相關知識和護理方法,并根據患者情況,通過文獻檢索等方式確定。①第一階段護理。該階段患者未明確血糖控制和容量負荷作用,自我護理行為不積極。需對患者介紹血糖控制和容量負荷知識,說明血糖控制重要性和容量負荷改變可引起心衰、腦水腫等,說明自我護理和改善容量負荷的關系,激發患者自我護理意識。②第二階段。該階段需為患者制定培養自我護理行為的方案,如密切監測患者血糖、容量負荷情況,為其解答疑問,告知其治療方案、注意要點和如何進行容量負荷控制,如記錄超濾量和尿量,并觀察水腫情況。③第三階段護理。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第1周指導其每天自行監測血壓、血糖、尿量、體重等;第2周指導患者進行水鹽控制和嚼口香糖,用定量水杯狀水飲用避免攝水過多,鹽量低于3 g/d。第3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幫助其計算每天所需熱量,制定個體化飲食計劃,蛋白質攝入15%~20%,碳水化合物55%~60%,脂肪25%~30%;第4周則鼓勵其合理運動,進行太極拳、慢跑等有氧運動,維持血糖平穩。④第四階段設置目標達成的獎勵制度、分享其他患者成功經驗,以增強患者信心。⑤第五階段通過定期電話、家庭隨訪鼓勵患者,增強其自我管理信心[3-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干預前后患者自我護理行為(采用糖尿病自護行為測評量表評估,包括血糖監測、飲食、運動、足部護理、吸煙等項目,分值越高則自我護理能力越高);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相比較
觀察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行為相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行為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相比較
觀察組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
觀察組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分階段護理干預可循序漸進轉變患者意識理念和行為,其關注人需求和行為變化過程,可通過不同階段護理,糾正錯誤理念和行為[5-6]。分階段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中應用,可分為5個階段進行干預,第一個階段患者仍處于無自我管理意識的階段,側重健康教育和提高其認知;第二階段處于有意識改變的階段,可進一步加大疾病知識和負荷容量的宣講力度[7-10];第三階段開始對患者進行行為護理,使其改變行為;第四階段通過設置獎勵措施增強患者自我管理信心;第五階段則通過電話隨訪等方式加強對患者自我管理的監督,使其長期維持持久行為模式。經上述分階段護理干預的開展,可幫助患者逐步構建自我管理行為,積極減少并發癥發生[11-14]。endprint
該研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案,觀察組采取分階段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平均的時間和費用、腹膜透析認知和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自我護理行為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腹膜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分階段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效果確切,可通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行為,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蘇毅梅,陳延梅,潘燕華,等.多媒體指導流程圖在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頸內靜脈置管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8):162.
[2] 陳桂賢,肖海霞,楊澤曼,等.應用HFMEA分析糖尿病腎病患者首次透析低血糖的危險因素[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9):1165-1167.
[3] 蔣娟.品管圈在提高農村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
[4] 魏敏.護理流程圖在PICC置管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31(1):23-24.
[5] Losso Ricardo LM,Minhoto Gisele R,Riella, Miguel C,et al.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ndergoing dialysis: comparison between hemodialysis,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J].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15,47(2):369-375.
[6] 楊倩蓉,楊明瑩,王劍松,等.腹膜透析患者延續護理服務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4,29(13):77-78.
[7] Maekawa Akihiro,Uramatsu Tadashi,Minami Kana,et al.Continuous Inflammation and Ascites 10 Months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J].Internal medicine,2014,53(7):767-770.
[8] 田峰,王莉,李艷,等.延續護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4,35(3):405-407.
[9] 周劍英,莊翠芳,張曉燕,等.延續護理對腹膜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7):2469-2472.
[10] 李琴,劉凌云.優質護理干預在慢性腎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53-155.
[11] 侯秀鳳,宋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置管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15-16.
[12] 劉愛琴.個體化流程護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21(10):35-36.
[13] 李晴,周婷婷,李韜彧,等.延續護理在腹膜透析治療腎病綜合征伴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14-117
[14] 郭玲玲,胡雁,費錦萍,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36-438.
(收稿日期:2017-0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