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夏芳
摘 要:新時期的高校校園,面臨著頻頻發生的、種類繁多的突發事件,對師生身心安全造成傷害,給學校帶來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嚴重影響了校園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秩序。高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突發事件,培養學生積極心態來面對突發性事件,做到客觀分析、科學預測和合理規避。本文通過文獻查閱和理論研究,以高校校園危機事件為切入點,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梳理國內外高校校園危機事件現狀,分析高校校園危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校園危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性的意見,以完善高校校園危機事件管理體系,期望以此推進對高校校園危機管理的進程,構建和諧校園。
關鍵詞:突發事件;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園;管理機制
21世紀以來,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急劇變化,我國高校校園中多次發生影響學校正常運轉,造成學校及社會不穩定的突發危機事件,2003年北大清華校園爆炸案和非典疫情案,2004馬家爵事件,2005年全國高校學生集體游行事件,2006年,江西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砍教授事件和上海商學院大火案,2010年西安音樂學院藥家鑫事件,2013年復旦大學投毒案,2014年沈陽大學家教女生被殺案,2016年云南高校女生宿舍砍人碎尸案,2017年上海知名高校男生學霸毆打女生事件。多年來高校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令人唏噓。高校突發事件不僅影響高校的正常教學、管理和師生生活秩序,還會使高校的形象和聲譽受到損害,對高校的改革、穩定和發展造成威脅,甚至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精神等領域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威脅到社會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破壞安定團結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四個自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因此對于突發事件及危機的研究、管理已成為擺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國外,對高校“突發事件”、“危機”、“問題”的研究,最初源自“公共關系學”學科的學校公共關系。1952年美國著名學者卡特里普、森特等對美國高校存在的成本上升、公眾要求增加、政府支持及學生人數下降、媒介膚淺、公眾批評、財政危機等問題從公關角度提出了一些對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庫姆斯正式提出并大聲疾呼高等教育危機,他從宏觀角度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危機進行研究。近年來,國外學者們對校園危機及應對策略的研究興趣增加,成果頗豐。較權威著作為美國學者Lerner等的《校園危機反應實戰指南》。該著作針對美國校園中出現的一些“急性精神創傷”如自殺暴力、濫用藥物、懷孕試婚、車禍幸存者、騷擾等事件開展對策研究和教育培訓。國外還專門建有一個“校園危機反應網站”,以提高公眾對校園危機的警惕。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Millard公立學校發展了一個學校危機干預的模式和綜合計劃,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危機處理小組,目的是提供領導和支持,為諸如在學生和職員突發死亡后所碰到的學校危機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國內研究現狀。國內對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崔立鋒(1997)認為高校突發危機事件產生的原因有:學校后勤社會復雜、管理工作的難度大以及學生思想狀況復雜和自身心理問題嚴重。鑒于此,高校應當從預防預警、干預處理與補救調適三個整體流程上,建立一個完整的突發事件管理系統和應對網絡,從而建立和建全校園突發事件管理應對機制。吳美娜(2006)在文獻中指出:高校危機傳播管理是高校危機管理的重要內容,要大力發展運用校園媒體和大眾媒體,將校內外媒體進行整合研究、成立高校危機管理小組統籌危機傳播管理工作,建立高校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近年來,對突發事件的專題性研究更成為一大熱點,危兆蓋等的《浮躁:學術創新的大敵》、解小娟的《大學生人際交往危機管理》;宋子文的《科研過程中不端行為產生的社會原因及對策研究》、趙崇蓮的《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研究》、何小瑜的《高校性侵犯問題》、凌常華的《突發事件處理中高校辦公室的作用》等,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校園危機事件為切入點,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 從而構建高校的校園危機管理模式。
二、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各類校園危機頻發,包括心理危機、校園貸危機、校園安全危機等,這不僅對當代大學生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更是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動蕩。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應當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得在突發事件頻發的現狀下,也能夠保持堅定地政治信仰。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現狀:
(一)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現不同種類與程度的心理危機,大學生罹患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概率有所提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抗壓能力的問題,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強。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政治信仰與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使得學生在面對壓力與各種心理問題時,可以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做到及時自我排解或溝通解壓。同時,只有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及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抵抗心理問題,接觸心理危機。因此,心理危機的干預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社會的演變十分迅速。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給高校教育帶來許多新的途徑,但也同時危機四伏。高校校園貸危機已經演變為當前我國高校面臨的一顆毒瘤。校園貸款利用了學生并不成熟的理財心理,使得許多大學生紛紛跌入陷阱,最后為償還貸款背負巨額債務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只有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防護網絡,才能使學生有正確的判斷能力,自覺遠離危機。高校做好校園貸危機處理與預警,是在源頭上截斷此種危害的根本手段。只有做好校園貸危機干預,才能幫助學生建立牢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高校校園是人員密集且防護能力較弱的社會場所之一,學生大多不具備較強的反擊能力。因此,高校校園成了各類反社會分子的一塊肥肉,校園安全危機愈演愈烈。除了從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增強自我保護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為學生穿上防護衣。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與應急事件處理能力,使學生在面對緊急事件時,能夠正確的反應與自我保護。同時,只有做好校園安全危機干預,才能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給學生提供可靠的生活、學習環境,才能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各類校園危機從不同角度威脅著當代大學生的安全,只有做好校園危機干預,將這些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才能為大學生提供安全的環境。學生的安全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同時,校園危機干預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構建有效地校園突發事件的思政管理機制
發生在校園內的突發事件以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每一次校園突發事件的發生都令人觸目驚心, 倍感惋惜。因此,高校的校園危機管理模式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進,從而有效地構建完備的高效率管理機制。
(一)暢通信息溝通渠道。高校突發事件有些是由于學校的一些重大決策事項沒有及時有效地公開,與師生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高校要關注民意、發揚民主、完善資助體系、加大校園后勤保障的投入和公共服務管理力度,解決師生的合理合法訴求,讓全體師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建立學校與家庭溝通聯系機制,通過監護人有效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利用黨員干部、宿舍心理健康宣傳員等群體,做好微博、微信、QQ、貼吧等網絡平臺的信息監測以及現實生活中的關注, 擴充老師信息獲取的來源和途徑。
(二)建立信息預警平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校園突發事件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重點加強信息化建設軟件的資源投入。以網格化管理防控平臺和安全管理平臺為基礎,實現對校園危機的全方位信息管理。建立覆蓋全校的綜合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通過廣播、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微信等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快速、及時、準確地對外傳遞,使全校各部門和師生能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應對風險。
(三)開設危機管理課程。結合學校實際,利用必修課、選修課、網絡課程、輔導員主題班課等形式將危機管理課程引入大學課堂,系統講授校園危機的規避、化解和控制技能,借助案例教學實現對學生社會責任擔當的再教育。以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原則,悉心分析社會熱點問題對學生思想和行為所產生的影響, 將學生普遍關注的典型、熱點公共危機案例充實到教學案例庫中。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了解并糾正學生的社會認識偏差,讓學生在對社會正確認知的基礎上, 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情感,并切實理解各類公共危機治理的難點所在,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四)加強和優化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素質良好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對周圍人和事物的處理溝通堡壘。高校進行教育教學的目的是,明進程,在于高校的管理機制以及學生自身的努力、自我的調節管理。要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利用學生會、社團組織等開展積極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實現以文育人的效果,培養大學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成為“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王克巖.高校校園危機管理及應對機制的創新[J].管理觀察,2018(07):91-92.
[2]王宏.校園危機管理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7(15):46-48.
[3]何意.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評《社會工作視野下的高校輔導員校園危機管理》[J].中國教育學刊,2017(01):130.
[4]崔敏, 李毅堅.自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中的信息反饋[J].教育與職業,2016,(08):43-46.
[5]王瑋,閔永新,金文斌,李薇薇.大學生校園危機認知和應對狀況的調研[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7(0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