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重視。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并接受,保證每個小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簡介:黃小滿(1976—),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班主任工作。
一、滲透式心理教育的概述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越來越受到教育部的重視,在當今社會和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種教育模式就是滲透式健康教育。什么是滲透?就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在小學階段開展滲透式教育,有助于解決小學生內心的心理問題,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借助滲透式教育可以矯正小學生內心較為敏感復雜的問題。
二、滲透式心理教育的重要地位
1.幫助家長與任課教師及時溝通
班主任是連接學生與家長以及任課教師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同時班主任也是在學校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教師,不僅給學生上課,而且還負責管理班級中的大小事情。小學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核心管理者和組織者,應該承擔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以及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使命。小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在班主任的眼里,班主任如果在組織活動或者日常生活中,發現學生有異于常人的行為和舉止,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積極想出解決策略。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異常,也要第一時間反映給班主任,班主任應幫助家長和任課教師及時溝通,確保每一個小朋友在成長道路上都能健康地成長。
2.更新教學方法
傳統教育方式下的教師授課思維不夠靈活,就是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小學生的言行和舉止,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打開班主任授課的思路以及改變他們授課的思維,以更多新鮮的授課方式來教育小學生,不斷輸入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26個英文字母時,若機械地讓學生讀和寫,小學生就很容易對英語產生厭倦。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更換教學方式,如采用邊唱邊跳的字母歌進行教學(麗聲瑞格叔叔自然拼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學教師將從新的角度看待學生和他們的行為問題。
3.豐富課程內容
傳統的應試教育是以學生成績為評判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偏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導致學生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就會產生,進而做出很多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在一定意義上,我國學生的心理教育或德育是缺失的,基于以上的現象,小學教師更應該從小關注學生,注重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教師的課程內容,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班主任還應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德育的開展做出一定的貢獻,也提升了教師的責任感,為教師的工作表現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渠道。
三、實施滲透式心理教育的對策
1.多樣化實踐活動
班主任在管理一個班級時,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豐富學生心靈成長的重要舉措。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為教師了解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很多實踐活動,班主任也會參與其中,師生互動中,教師會更加了解學生,若學生有異常的思想或者行為,教師會第一時間發現,及時糾正。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心理健康的理論都源于現實生活,可以讓班主任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時期小學班主任更應該注重管理的綜合性,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好知識,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
2.進行輔導培訓
小學生是形成一個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班主任要在輔導和培訓時實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班級或者年級,建立心理咨詢角、心理咨詢室、心理圖書角等,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更全面的學習環境或者學習氛圍。
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主動與小朋友溝通交流,通過交流內容感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班主任還要組織心理健康講座,邀請知名心理專家進行講座和培訓,全方位地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付出努力。久而久之,在這樣的氛圍下,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專項研究,學生心理的狀態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而輔導和培訓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學生,更能使其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
3.以身作則影響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相對抽象的心理素質培養和良好情緒養成工作,小學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班主任的影響,班主任的言行舉止以及行為習慣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和情緒,班主任要想在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己的言行、心理狀態以及情緒管理。班主任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以及人格魅力循序漸進地影響著學生,讓更多學生在班主任的影響下喜歡上學習,喜歡上周圍的一切,讓小學生感受到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有助于小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枯燥無味的學習,減少內心的黑暗和陰霾,也會在日積月累中變得陽光和向上,會更加愿意與同學、教師相處。班主任要注重與學生交流,展現更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在班級學習的快樂,也會更加積極樂觀,養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四、結語
小學教育是學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班主任是陪伴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人物,也是見證他們心理狀態的關鍵人物。因此,班主任在小學教育中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小學教育對學生來說,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小學班主任不僅是教授學生新知,而且是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人物。
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德育的一部分,在當今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從小重視和關注,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及時解決,心理健康的問題不容忽視,與學生的成績一樣需要得到重視和關注,班主任應該全面認識到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不斷地引導小學生,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與此同時,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要做好滲透工作,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遇到問題,都能得到幫助和解決,因此受到啟發,獲得幫助。班主任要用心研究,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和精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正地讓每個小學生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參考文獻:
[1]顧雪媛.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6(8).
[2]何 飛,龔 波.小學班主任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J].科學咨詢(教學科研版),2016(1).
[3]葉一舵.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4(3).
[4]晉 玉,葛明貴.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芻議[J].皖西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