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志香, 朱亞露, 趙 陽, 張元鵬, 于曉明, 揭鴻英, 何家惠, 于 漾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南京 210014)
通信作者:于 漾,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禽用疫苗研究。E-mail:yangyu1719223@163.com。
2015年3月中旬,山東省某地區連片家禽專業養殖戶飼養的817肉雞及青腳麻雞先后發病并陸續死亡,主要表現呼吸道癥狀,有的拉黃、綠稀糞,減食,精神萎頓,發病率達60%~70%,病死率達15%~30%,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5家專業戶送檢病死雞共60余只。對所有發病雞均解剖,觀察病理變化,并采集病變臟器,肝、肺、腎、法氏囊及氣管等,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檢測等方法進行診斷,現將確診為H9亞型禽流感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診斷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發病雞為山東省某鄉鎮多個個體養殖戶飼養的817肉雞和青腳麻雞,5個養殖場飼養規模均為8 500只左右,24~38日齡雞發病嚴重。臨床表現為精神沉郁、打堆、羽毛蓬松、縮頸垂翅、打盹、食量減少、咳嗽、張口呼吸、排糞異常,發病率60%~70%,病死率達15%~30%。經常規抗生素和抗病毒藥治療均無明顯效果。
本鄉鎮的養雞合作社使用統一的免疫程序為7日齡:ND-IB 點眼滴鼻;14日齡:IBDV活苗免疫;21日齡:ND弱毒疫苗點眼滴鼻。
共解剖病死雞60只,剖檢病變為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周炎(38/60);氣囊渾濁、增厚(12/60);氣管內有較多黏液(40/60),氣管和支氣管交匯處有白色干酪樣栓塞物(40/60);肌胃和腺胃交界處有出血(20/60),腺胃粘膜潰瘍、脫落(20/60);脾臟壞死(10/60);法氏囊萎縮(45/60);腎臟腫大(40/60)。
4.1.1 細菌分離和培養特性觀察 無菌采取病死雞的肝臟組織,劃線接種到普通營養瓊脂和麥康凱瓊脂上,37 ℃培養24 h,可見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生長成突起、濕潤、乳白色圓形菌落,麥康凱瓊脂上形成光滑、濕潤、圓形、紅色菌落;挑取紅色菌落經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鈍圓的紅色短小桿菌。對菌落進行純化培養后進一步做生化試驗,結果顯示分離菌能迅速發酵乳糖、葡萄糖、甘露醇,產酸產氣,產生靛基質等,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征。
4.1.2 藥敏試驗 選取麥康凱瓊脂上長出的紅色菌落,均勻劃線于麥康凱平板,再放置相應的藥敏試紙,37 ℃培養,24 h后觀察測量抑菌圈的大小并記錄結果。判定標準采用美國臨床檢驗標準委員會(NCCLS)標準。結果對頭孢喹肟鈉高度敏感;對頭孢噻吩鈉、丁胺卡那霉素輕度敏感;對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諾沙星、強力霉素、氨芐青霉素不敏感(表1)。
4.2.1 雞胚接種 分別將5個養殖戶的病死雞的肺臟、氣管用剪刀剪成1 cm3左右大小,按1 ∶5(體積比)比例加入無菌PBS溶液,用研缽磨成糊狀后,再加入終濃度為2 000 U/mL雙抗溶液,混勻后置于4 ℃冰箱作用2 h后,反復凍融3次,1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再用0.22 μm的一次性濾器過濾,取濾液尿囊腔和尿囊膜接種10日齡SPF雞胚,0.2 mL/胚,每個樣品接種5枚。雞胚接種后棄去24 h非特異性死亡胚,大部分雞胚在72~96 h死亡,收獲死亡胚,收集其尿囊液,取出死胚發現胚體全身彌漫性出血,而尿囊膜沒有

表1 藥敏試驗結果
注:高度敏感標記為“+++”;中度敏感標記為“++”;輕度敏感標記為“+”;不敏感標記為“-”。
增厚等病理變化。
4.2.2 尿囊液的血凝價測定 按現行獸藥典中的方法進行微量血凝試驗。取上述各組死亡雞胚的尿囊液,逐組檢測其血凝價,結果血凝價均為7log2~9log2。
4.2.3 尿囊液的特異性檢測 按現行獸藥典中的方法進行微量血凝抑制試驗。將5家養殖戶病死雞病料接種雞胚后收獲的尿囊液,分別與H5、H7和H9亞型禽流感、雞新城疫、雞減蛋綜合癥標準陽性血清進行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與H5和H7亞型禽流感、雞新城疫、雞減蛋綜合癥標準陽性血清呈陰性反應,僅與H9亞型禽流感血清呈陽性反應,HI抑制效價為8log2~9log2。
4.2.4 分子生物學鑒定 用RT-PCR法,分別對5個養殖戶病死雞病料接種雞胚收獲的尿囊液進行H5N1、H9N2、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4種病原核酸檢測,結果顯示,H5N1、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病原為陰性,H9亞型禽流感病原為陽性,均擴增出700 bp的目的片段(圖1)。將擴增的5株H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進行測序,結果5株病毒的核酸序列完全相同,與國內2014年、2015年公布的H9N2流行毒株同源性高于98.8%且處于進化樹的同一分支上(圖1、圖2、圖3)。



4.2.5 IBD瓊脂擴散試驗 將發病雞萎縮的法氏囊組織按 1 ∶3 (體積比)的比例加入無菌PBS溶液研磨成糊狀、凍融3次,8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測法氏囊組織中是否含有法氏囊病毒,結果瓊脂擴散試驗均為陰性。
根據流行病學情況調查、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觀察以及實驗室診斷,分析判定該片養殖戶雞群為H9亞型禽流感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在7日齡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弱毒疫苗點眼滴鼻免疫的同時,增加新城疫、H9亞型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三聯滅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程序調整后28 d,對雞群采血,檢測ND、H9和IBD抗體水平。由表2可知,在調整免疫程序后,ND、H9疫苗的抗體水平明顯上升,所有雞的H9抗體效價平均為7.6log2,ND抗體效價平均為6.6log2。而IBD瓊擴抗體效價平均為2.7log2。

表2 ND、H9 HI抗體水平及IBD瓊擴抗體水平
整個雞群在飼料中添加高度敏感藥物頭孢喹肟鈉,按每噸飼料500 g拌料,并在飼料中添加高質量的電解多維。
對已發病的雞場適時全部清場,對雞場內的主干道及雞舍內的過道用20%的石灰乳進行全覆蓋消毒。在飼養過程中應注意飼養環境的改善,寒冷季節保溫的同時還應注意通風,飼養密度不能太大,10~11只/m2,以免雞舍的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刺激肉雞呼吸道,使呼吸道疾病加劇。
發病養雞場通過飼喂敏感藥物頭孢喹肟鈉,發病及死亡雞有所下降;新進雛雞前全場進行嚴格消毒并調整免疫程序,相關疫苗抗體水平明顯提高。新發病例逐步減少,整個區域的養雞場狀況逐漸平穩。
H9亞型禽流感病毒屬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雞的呼吸系統,是當前危害肉雞的主要疫病之一[1]。H9亞型禽流感病毒隱性感染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單獨感染H9亞型禽流感,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當存在某些致病因子或發生重大應激時,H9亞型禽流感就表現出巨大的危害,例如,H9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大腸桿菌以及霉菌毒素等的混合感染[2]。H9亞型禽流感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多年來就有不斷的報導[3-5],特別是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養殖戶存在僥幸心理,擔心注射油苗影響出欄時雞肉的品質而不免疫禽流感疫苗,若飼養環境較差,H9與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就比較常見,勢必引起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該重視并嚴格認真做好H9亞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別是在禽流感的高發季節(冬春、秋冬交替季節)更要加強H9亞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種。
傳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多在肉雞14日齡進行免疫,由于現在采用的疫苗多是中等毒力的活苗,免疫后4 d法氏囊開始萎縮,引起雞的免疫抑制[6],因此在活苗免疫后而抗體未產生前要增強雞體的抵抗力,可以選用增強免疫的中藥方劑進行保健[7]以防免疫抑制引起其他病原的感染。另外,為了防止法氏囊活苗對機體免疫力的影響,可以選用法氏囊滅活疫苗。在本次案例中,建議養殖戶改用法氏囊滅活疫苗,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在冬春季節,雞舍因過于要求保溫而忽視了通風,造成雞舍內病原微生物及氨氣濃度過高,會誘發該病,因此應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通風。
當前,由于抗菌藥物在肉雞養殖中的大量使用,很多細菌已經對大部分常規抗生素產生廣泛耐藥性和多重耐藥性[8],因此,應定期對致病性細菌進行抗生素敏感性檢測,以選取有效的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1]王澤霖,劉 巖,李建麗,等. 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變異的研究[J]. 中國獸醫學報,2007,27(3):351-354.
[2]徐京生. 商品肉雞禽流感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分析[J]. 獸醫導刊,2016(6):33-35.
[3]譚 紅,張 汝,常志順,等. 蛋雞大腸桿菌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診治[J]. 云南畜牧獸醫,2014(4):8-9.
[4]劉香敏,紀鴻翔,王建琳,等. 山東省部分地區雞源大腸桿菌與低致病性H9亞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調查[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2):88-90.
[5]覃 軍,盧 斌. 肉雞H9N2禽流感并發大腸桿菌病的診治[J]. 獸醫導刊,2013(2):63.
[6]楊恒東,劉學賢,高 崧.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對H9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體液免疫應答影響的研究[J]. 中國畜牧獸醫,2009,36(9):144-146.
[7]史秋梅. 中草藥免疫增強劑對雞T-淋巴細胞數量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7):21-24.
[8]鄭 蓓,常維山. 2011年我國部分地區雞源大腸桿菌耐藥性分析[J]. 山東畜牧獸醫,2012(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