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量, 陳美球, 魯燕飛, 翁貞林
(江西農業大學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江西南昌 330045)
通信作者:陳美球,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農村土地資源管理研究。E-mail:cmq12@263.net。
耕地流轉是協調我國家庭承包責任制下分散承包與農業現代化適度規模經營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1],也是解決城鄉經濟社會結構失衡及“三農”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2],而價格上的共識是流轉能否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圍繞耕地使用權流轉價格的形成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學者開展了廣泛的理論與實證分析研究,普遍認為農地產權結構、權屬內涵界定及穩定性、流轉方式、收益預期等是農地使用權流轉價格機制的重要框架[3-5],流轉價格的高低受到農業優惠政策、流轉期限、機械化便利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6-7]。農戶作為耕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在耕地流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是自利的“經濟人”[8-9]。流轉是轉入、轉出雙方愿意達成一致的結果[10],只有充分認識流轉雙方農戶愿意接受的價格(即意愿價格)及其影響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耕地流轉的對策建議。本研究利用在江西省開展的專題調研所獲取的587份農戶的調查數據,研究農戶轉出意愿價格與轉入意愿價格,并采用Oprobit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農戶耕地轉出意愿價格與轉入意愿價格的主要因素,以期為耕地流轉市場的構建提供參考。
數據來源于筆者所在課題組在傳統農業大省——江西省開展的專題調研。調研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按總人口、人均GDP、農業人口占省(區)總人口比重、農業產值占省(區)GDP的比重等指標對全省進行聚類,分成3個層次,每個層次隨機抽取5個縣,共選取了南昌市、九江市、萍鄉市、撫州市、上饒市、宜春市、新余市、吉安市、贛州市共9市15縣進行調查,每個縣選擇2個村,每村發放問卷20份,于2014年寒假期間進行入戶訪談。課題組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其中有效問卷587份,有效率達97.83%。調研內容主要涉及受訪農戶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基本情況、耕地流轉特征以及農戶對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由表1可以看出,調查樣本中主要以男性為主,占比為67.6%;從年齡的分布來看,36~55歲所占的比例為59.45%,平均年齡為43.22歲;從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水平占比為70.02%,表明農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平均人口為4.58人,主要以3~4口之家居多;人均耕地面積為0.064 hm2??梢钥闯觯瑯颖究傮w上代表了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流轉雙方對流轉價格的意愿值都不高,但流出的意愿價格要高于流入的意愿價格,耕地轉出農戶意愿價格的平均值為9 808.05元/hm2,而轉入意愿價格的平均值為7 488.45元/hm2,轉入意愿平均價格比農戶轉出意愿平均價格低 2 319.60元/hm2。農戶對耕地轉出意愿價格主要分布在 7 500元/hm2及以下,占比高達62.4%,農戶對耕地轉出意愿價格在22 500元/hm2以上的僅占5.8%,農戶對耕地轉入意愿價格主要分布在7 500元/hm2及以下,占比達到73.2%,比轉出意愿價格的農戶多10.8%;農戶對耕地轉入意愿價格在22 500元/hm2以上的占比僅為3.1%,這可能是造成現階段耕地流轉不夠普遍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進一步分析不同農戶的流轉意愿價格的差異性,本研究借鑒已有研究[11-13],從農戶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耕地條件特征3個方面分析農戶對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差異。

表1 樣本基本特征
注:家庭總收入中,1萬~3萬元包含1萬元,不包含3萬元,3萬~5萬元、5萬~10萬元以此類推。下同。
不同個人特征的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分析結果見表3、表4。由表3可以看出,無論是轉出意愿價格,還是轉入意愿價格,都沒有表現出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規律性;但從年齡段來看,26~35歲之間的農戶,其轉出、轉入意愿價格都是最高的,這可能與這一年齡段農戶對經濟最敏感有關,他們對經濟的需求是一生中最迫切的階段;轉出意愿價格最低的年齡段是25歲及以下,這些年輕人對耕地經營沒有興趣,對耕地經營權的收益也不抱太多希望,轉出意愿價格自然要低于其他年齡段的農戶;農戶轉入意愿價格最低的年齡段是46~55歲,他們大多數是傳統農業經營戶,對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深有體會,知道難以負擔過高的流轉租金。由表4可以看出,雖然文化程度越高,流轉意愿價格越高,但各個文化程度所對應的轉出意愿價格均屬于同一個價格區間,沒有形成價格梯度,而轉入意愿價格形成了價格梯度,所以文化程度與轉出意愿價格沒有明顯關系,與轉入意愿價格呈正向關系。
不同家庭特征的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分析結果見表5、表6。從表5可以看出,無論是轉出意愿價格,還是轉入意愿價格,整體上都表現出隨家庭總人口增加而降低的明顯趨勢,其可能的原因是家庭總人口越多,家庭勞動力數量越多,家庭成員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對耕地依賴性不強,所以對流轉價格不是很在意。表6表明,家庭人均耕地面積與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呈負向關系,即流轉意愿價格隨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而呈增長的趨勢,這符合“物以稀為貴”的基本原則,同時,由于人均耕地少的地方多處于城鄉結合部,農業生產區位條件好,農業經營收益較高,自然所期望的流轉價格也就越高。

表2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分布

表3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與年齡段的關系

表4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與文化程度的關系
以確權與否作為衡量耕地條件特征的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分析具體結果見表7。可以看出,土地已經被確權頒證,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要高, 而且轉出意愿價格變化的幅度明顯高于轉入意愿價格,這說明確權頒證有利于提高經營權的穩定性,進一步顯化價格,但轉入方關注的是經濟收益,確權頒證并不能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所以轉入方并不會因為確權頒證而增加太多的流轉費用。

表5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與家庭總人口的關系

表6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與人均耕地面積的關系

表7 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與確權頒證關系
3.1.1 模型的選擇 為了進一步定量分析農戶對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Oprobit模型對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該模型的函數形式表示為下式:
式中:i為農戶個體;y*為其因變量;xi′為可能影響因變量的1組解釋變量向量;β為相應的未知系數;β0為常數項;u為服從正態分布的隨機擾動項。樣本中y*是無法直接觀察的潛在變量,需要用可以觀察到的變量yi表示。
假設γ1<γ2<…<γn-1表示閾值,本研究中n=6,因此有γ1、γ2、γ3、γ4、γ55個閾值,yi與潛變量y*的關系如下:
3.1.2 變量的定義 以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為因變量,從農戶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耕地流轉特征及區域特征4個方面選擇15個自變量進行分析,各變量的具體釋義及賦值見表8。

表8 使用變量賦值定義
運用Eviews 6.0統計軟件對轉出意愿價格與轉入意愿價格分別進行Oprobit回歸分析,估計結果見表9。
Oprobit模型結果表明,模型A、模型B的LR統計量分別為79.810 6、70.515 5,其相應的P值均非常低,低于0.05,所建立的2個Oprobit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在所有選擇的變量中,非農化程度、家庭總人口、家庭總收入、農業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積、田塊規模對流轉雙方的意愿價格都具有顯著影響。另外,文化程度、離縣城的距離僅對轉入意愿價格具有顯著影響。具體分析如下:(1)農戶個人特征對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在顯著性水平為0.01的情況下,非農化程度對流轉意愿價格具有負向影響,即農戶越從事非農職業,流轉意愿價格越低,可能的原因是農戶生活保障主要來源于非農收入,非農收益越凸顯,農戶對流轉意愿價格越不在意;在顯著性為0.05的情況下,文化程度對轉入意愿價格具有正向影響,即文化程度越高,轉入意愿價格越高,這是因為文化程度越高,對耕地經營的經濟效益認識水平就越高。

表9 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0.10、0.05、0.01水平下顯著。
(2)農戶家庭特征對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在顯著性為0.01、0.05的情況下,家庭總人口分別對轉出意愿價格、轉入意愿價格具有負向影響,與上述結論一致,即家庭總人口越多,農戶流轉意愿價格越低;在顯著性為0.01的條件下,家庭總收入對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具有負向影響,即家庭總收入越高,耕地流轉意愿價格越低,家庭總收入越高的農戶,對流轉意愿價格越不在意;在顯著性為0.05、0.01的情況下,農業收入比重分別對轉出意愿價格、轉入意愿價格具有正向影響,在實際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農業收入比重越大,農戶的年齡也較大,農戶對耕地的依賴性越強,農戶認為自己年齡大,不能夠像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但可以多投入時間種地,從而增加收入,農戶愿意以較高的價格轉入耕地,故導致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相對較高;在顯著性為0.01、0.05的情況下,人均耕地面積分別對轉出意愿價格、轉入意愿價格具有負向影響,與上述結果一致,即流轉意愿價格隨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而呈增長的趨勢。
(3)農戶耕地流轉特征對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在顯著性為0.05、0.01的情況下,田塊規模分別對轉出意愿價格、轉入意愿價格具有正向影響,即田塊規模越大,流轉意愿價格越高,原因主要是田塊規模越大,平整度越高,農地越集中連片,越適合承包大戶進行規模化和機械化運作,因此流轉意愿價格越高。
(4)區域特征對農戶耕地流轉意愿價格的影響。在顯著性為0.1的情況下,離縣城的距離對耕地轉入意愿價格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即離縣城越近,轉入意愿價格越高,原因是農戶認識到離縣城越近的耕地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利用在江西省開展的專題調研所獲取的587份農戶的調查數據分析耕地流轉意愿價格及其影響因素,得到以下結論:(1)流轉雙方的流轉意愿價格都不高,但流出的意愿價格要高于流入的意愿價格,耕地轉出農戶意愿價格的平均值為9 808.05元/hm2,而轉入意愿價格平均值為 7 488.45元/hm2,后者低于農戶轉出意愿平均價格 2 319.60元/hm2;(2)非農化程度、家庭總人口、家庭總收入、農業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積、田塊規模對流轉雙方的意愿價格具有相同的顯著影響,其中農業收入比重與田塊規模呈正相關,非農化程度、家庭總人口、家庭總收入、人均耕地面積之間呈負相關。另外,文化程度、離縣城的距離還對轉入意愿價格具有顯著影響,文化程度表現為正影響,離縣城的距離表現為負影響。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得到以下政策建議:(1)進一步加大對耕地轉入方的扶持力度,通過提高生產經營經濟效益以提升其對耕地流轉租金的支付能力,盡量縮小農戶轉出意愿價格與轉入意愿價格之間的落差,同時,政府應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構建雙方流轉價格的協商機制,通過雙方的深入溝通與談判,盡量促成流轉的形成,提高耕地流轉的成功率。(2)重點培育家庭農場、種田大戶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因為這些經營主體的非農化程度低、農業收入比重高,有利于提升承包地經營權的流轉價格。(3)進一步加大農田土地整治力度,通過土地平整和農田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完善農業現代經營的條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田塊規模,進而提升經營者對耕地流轉價格的支付意愿,更好地體現承包地經營權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美球,李志朋,龔紹林,等. 我國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研究:述評與展望[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5,14(1):1-7.
[2]葉劍平,豐 雷,蔣 妍,等. 2008年中國農村土地使用權調查研究——17省份調查結果及政策建議[J]. 管理世界,2010(1):64-73.
[3]鄧大才. 農地使用權流轉價格體系的決定因素研究[J]. 中州學刊,2007(3):44-48.
[4]高艷梅,湯惠君,張效軍,等. 基于產權價值的區域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8-63.
[5]劉榮材. 產權、定價機制與農村土地流轉[J]. 農村經濟,2010(12):30-34.
[6]吳 萍,蒲勇健,郭心毅. 基于社會保障的土地流轉定價模型研究[J]. 財政研究,2010(9):18-20.
[7]吳學兵,汪發元,黎東升. 規?;洜I中土地流轉價格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16(10):87-90.
[8]楊志海,王雨濛. 不同代際農民耕地質量保護行為研究——基于鄂豫兩省829戶農戶的調研[J]. 農業技術經濟,2015(10):48-56.
[9]儲成兵,李 平. 農戶農用地流轉意愿及流轉數量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安徽省278戶農戶的調查數據[J]. 軟科學,2013,27(4):83-87.
[10]Chen M Q,Zhong T Y,Zhou B J,et al.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rm households’ attitude and behavior for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r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56(9):409-420.
[11]申 云,朱述斌,鄧 瑩,等. 農地使用權流轉價格的影響因素分析——來自于農戶和區域水平的經驗[J]. 中國農村觀察,2012(3):2-17,25,95.
[12]陳艷華,林依標,黃賢金. 被征地農戶意愿受償價格影響因素及其差異性的實證分析——基于福建省16個縣1 436戶入戶調查數據[J]. 中國農村經濟,2011(4):26-37,56.
[13]張成玉. 農村土地流轉中意愿價格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13(12):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