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靈
[摘要]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主要包括償付本息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提出了優化理財登記系統,加強系統直聯工作,推出創新型理財產品,健全投資者風險評級機制,創新與規范理財營銷,加強風險管控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產品 ;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2-0113-03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普通老百姓手中積累的財富日益增加,城鄉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長。
自理財產品誕生以來,我國銀行的理財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2017年上半年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年)》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存續余額為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55萬億元,增幅約2363%。不過,雖然整體上看,銀行業理財總體規模增長速度在逐步放緩,但在農村,很多當地的老百姓也慢慢擺脫了有錢存定期的傳統思路,也逐步接受了理財產品的投資觀念,所以村鎮金融機構的理財規模目前在高速增長中。特別是其理財的存續余額,2016年約為16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7987%。
但是與此同時,風險也在日益顯露。受2016年全國“資產荒”的影響,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一直處于低位。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顯示, 2016用募集資金數額的加權平均計算的封閉式理財產品,兌現其客戶的年化投資收益率為379%,較2015年下降了90個基點。2016年,封閉式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出現下降趨勢,其中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下降了約07%。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不僅理財的收益率呈整體下滑趨勢,理財產品的虧損數量也進一步攀升。截至2016年,有88只理財產品在終止到期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所以理財產品并不是百分百保本或者能夠抵制通貨膨脹的,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時需謹慎起見。
此外,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概率偏低也是一個問題。根據融360網站相關研究顯示,能夠達到最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概率大概只有30%。很多理財產品還存在虛假銷售的情況,為了吸引投資者購買,虛標預期最高收益率,而在合同中又隱晦指出存在達不到的可能性,普通投資者很難識別。
因此,商業銀行在大力發展和推廣銀行理財產品的同時,也要認真總結和思考其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策略,以保證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個人理財產品雖然安全性較高,但是既然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它就不能等同于儲蓄,而是風險和收益均高于儲蓄,這種收益與風險并存的屬性,不僅體現在投資者身上,同樣體現在發行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
中國的理財產品規模迅速擴大,但是產品設計和風險控制機制尚不完善,很多方面正處在起步階段,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放在理財產品發展研究上。
在理論模型方面,于斐深入研究了風險,尤其是如何應對市場風險。他通過建立回歸方程來闡述和分析個人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變動與匯率、利率以及CPI指數等的變動關系,從而為理財產品的設計提供收益率的參考數據。
謝雪練從個人理財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通過詳細分析現階段國內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基礎環境,基于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角度進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應該針對不同的投資者設計對應的投資組合,使其更好地規避風險,甚至得到超額回報,指明了理財的新方向。
在實證研究方面,董旭楠從產品創新、制度監管、經營理念等方面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特別提到了如何防范系統性風險。
國外學者如F莫迪利亞尼與賓西法尼亞大學的R布倫博格等在仿照企業管理的知識基礎之上,創建了理財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他們指出,理財其實是投資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計劃他的消費、儲蓄行為,并且在整個的生命周期內去實現他的消費和儲蓄的一種行為。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特點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銀行的存款利率已不能滿足人們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而股票、基金、黃金等投資產品風險相對較高,由于銀行理財購買方便、分部網點多、不需要繁雜手續和較強的金融知識等優點獲得了很多投資者的青睞。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具有以下特點:1由于產品結構、起點認購資金和資金投向不同,不同理財產品收益偏差較大,特別是理財產品的期限從1天到幾年不等,收益率經常可以差好幾倍。目前常見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概在年化收益率4%~6%之間;2門檻高,起點認購金額一般最低為5萬元,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通常需要百萬以上的資金;3產品種類主要分為保本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兩種;4普通投資者相對金融知識匱乏,在進行投資時需要專業理財人員進行指導和解釋說明;5大部分理財產品需要持有期滿才能回款,流動性相對較差。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分析
(一) 償付本息風險
初始階段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采用資金池的操作模式,這也是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與低風險并存的主要重要原因。不過,這種模式導致產品無從定價、無法進行單獨核算,而且由于產品投向不明,單款產品的風險無法識別,一旦某項投資發生風險可能會波及多款產品,如果后續資金不足,甚至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風險等。雖然對銀行理財業務單獨建賬管理已經是各省市銀監局三令五申的要求,即銀行自有資金不得與客戶投資資金混用,但資金池業務完全關閉尚需時日。特別是短期性(主要是指3~6個月)的銀行理財產品,通常因為缺少長期資本的支持,如遇到股市急速下跌,便會迫使出資的銀行面臨剛性兌付的巨大壓力,只能大量贖回在股市的資金。與此同時,同環境內的基金、券商、信托出于維護與銀行資金方的客戶關系,也會急速回籠資金。甚至某些券商、基金讓銀行的資金先退出,從而損害其他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二)操作風險
很多商業銀行理財銷售人員出于業績需要,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披露不完整或者簡略帶過。在產品介紹和業務宣傳中,只注重強調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特別是過分強調最高收益率。對于理財產品投資的對象、投資組成比例、收益率測算等很多重要信息的披露不全面,或者過于專業,導致金融知識不足的投資者無法充分識別產品內在風險。在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時,不嚴格按照程序和客戶實際情況來操作和實施。這些都造成客戶在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很多不了解產品而購買了與自己實際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高風險產品。
(三)流動性風險
銀行無論資產、負債還是中間業務,都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其中,理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就是其中之一,普通的生產制造企業、地方政府融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問題都是環環相扣,如果其中的一條資金鏈斷了,勢必危及到其他行業,最后導致銀行出現大量不良資產,表內風險急劇上升,更難兼顧兩頭。此外,金融監管機構的去杠桿化步伐逐步加快,也導致市場資金緊張,也加劇了理財產品的兌付風險。另一方面,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投資者在急用資金時可能面臨無法提前贖回理財資金的風險,或者面臨按照不利的市場價格變現所致的虧損風險,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四)通貨膨脹風險
由于理財產品收益是以貨幣的形式來支付,而且一般在購買時就定好了利率,在通貨膨脹時期,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財產品到期后的實際收益下降,特別是存續期間長的理財產品,通貨膨脹的風險更大,這將給理財產品投資者帶來損失,而且損失的大小與投資期內通貨膨脹率密切相關。
五、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對策
(一)優化理財登記系統,加強系統直聯工作
2017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的理財登記系統分別完成了1月和6月的兩次升級優化,同時與時俱進地調整了資產、負債的分類和結構,優化了登記和查詢信息的效率。至同年6月底,全國共有747家銀行與理財登記系統進行了聯網,較2016年末,增加了62家。同時,為提高理財信息登記質量和效率,應提高對系統直聯工作的認識,2016年已經和兩家商業銀行建立了系統直聯工作,全國理財信息登記的系統直聯工作已全面啟動。
(二)推出創新型理財產品
轉型、創新和發展逐漸成為2016年各大銀行推出理財產品的關鍵詞,各家銀行都積極推廣和宣傳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型理財產品,追求差異化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目前正不斷加大凈值型產品的推廣力度,開放式的預期收益型產品正逐步取代封閉式的理財產品。其中在凈值型轉型和開放式產品的發展速度較快的兩家股份制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招商銀行零售端產品已達到了基本轉為凈值型產品的要求,而工商銀行的產品類型更為豐富。相較于國有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目前轉型的主要方向仍然是開放式產品,在產品轉型上起步相對較晚。但不少銀行已逐步加大了對凈值型產品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在開放式產品創新的研發上,地方商業銀行成績斐然,零售端與同業端均有T+0計息的理財產品推出,比如晉城銀行的“睿添利T+0現金管理型產品”在零售端不僅達成了T+0到賬,也實現了T+0起息,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流動性。寧波銀行的同業活期化理財產品支持同業客戶線上購買T+0計息,對于更為依賴同業業務的區域性銀行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商業銀行應做好產品設計和營銷工作,與時俱進地推行創新型理財產品,來滿足不同需求的投資者。
(三)健全投資者風險評級機制
商業銀行應對投資者進行風險等級評估后,確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并根據客戶的風險等級和偏好,向客戶推薦適合其購買的理財產品。同時,必須嚴格遵守風險測評結果,不允許客戶跨級購買高風險的投資產品,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是目前商業銀行的評級手段仍以客戶單方面填列為主,金融機構對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無法保證,因此建議引入相應的第三方評級機構或者征信機構,提高問卷調查質量。
(四)創新與規范理財營銷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應實行差異化銷售,向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不斷創新營銷手段,加強規范化操作,防范違規操作造成的損失。在產品銷售和推廣過程中,最好分開操作風險評估和產品合同簽訂,風險評估人員由專人擔任,并對評估結果負責,這樣能保證風險評測的準確性。銷售人員應嚴格遵照評估結果對客戶進行理財產品的介紹和推廣,有效規范營銷行為。
(五)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風險管控
我國金融業一直實行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金融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競爭,金融創新不足,新型理財產品推出困難。我國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混業經營制度,以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和經營效率。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監管,建立完善的投訴及處理機制,在媒體上積極宣傳,鼓勵舉報,對于客戶舉報的違規行為及時處理并在社會上通報,提高違法成本。建立健全市場準入機制,令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金融機構和個人退出市場,規范金融市場秩序。
加強對個人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的培訓,建立一支業務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隊伍,強化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大部分個人理財產品購買者都是缺乏專業金融知識的普通老百姓,只能理解產品收益率、收益期限等簡單概念,而對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組成結構、收益計算等不甚理解,甚至有部分人認為凡是銀行出售的產品,安全性都有保障,而沒有意識到理財產品存在還本付息等風險。因此應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教育,提高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效規避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l]Bart Lariviere Banking behaviour after the lifecycle event of“moving in together ”: An expioratory study of the role of marketing investm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eh,2008.
[2]CarlEwalsh Interest rate Volatility and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Money,CredandBanking,1984,VOI16,No2.
[3] 張翔人民幣理財業務現狀及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學術版,2015(5):27-28
[4]江華峰,姜志敏等中國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的消費者行為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9(12):23-24 .
[5]董旭楠2006個人投資理財年度盤點[J].西北大學,2007.
[6] 仲小嵐,劉新社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分析[J].北方經濟,2006(2):48-49 .
(責任編輯:顧曉濱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