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雲+梁強
[摘要]運用文獻調查和網絡調查的方法,從“互聯網+”趨勢下的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現狀入手,研究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存在的問題,分析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特點,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及特點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互聯網+”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1-0117-02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rvey and network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 sharing under the trend of internet plus, researches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 sharing,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 sharing, and proposes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Resource Sharing; “Internet +” Mode
[作者簡介]張清雲(1996-),女,漢族,重慶人,學生,研究方向:經濟學;梁強(1979-),男,漢族,安徽合肥人,講師,研究方向:統計學、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校級A類+項目編號:201712026177)。
一、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特點
(一)高校內流通
由于受到高校信息技術和校內規章制度的限制,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存在高校內流通的特點,只有認證的IP地址才可登錄高校官方網站并通過互聯網查閱圖書館各類資源或資料。除互聯網共享外,其實還有線下共享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也得憑卡進入,即使國內有很多高校已經允許校外人員通過辦理借閱卡的方式獲得進入圖書館的許可,但是就長遠而言,由于圖書館是一個固定的點,而人們的住所極其分散,當急需某類資源時,通過線下共享的方式是極其不現實的,這也是為何高校圖書館資源存在高校內流通的特點。
(二)單向溝通
單向溝通是指在整個信息傳播過程中發信者和收信者的位置不發生變化,只有收信者向發信者發出信息,而無收信者向發信者反饋信息的溝通類型。圖書館就有這樣一個特點,圖書館作為發信者向讀者即收信者發送信息,而讀者無法反饋信息給圖書館,這就往往導致讀者想要的信息沒有,而圖書館很難根據需要來更新或完善館藏資料。久而久之,圖書館就會與社會實際需要脫節。自古以來,人類的交流溝通就講求有來有往,便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可見圖書館單向溝通的方式阻礙了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發展。
(三)傳統紙質媒介
截至目前,圖書館的資源仍以紙質資源為主,這也跟其性質有關,從古自今,最好的保留信息的方式就是通過紙和筆的書寫,將信息記錄成冊交由專人保管起來,這在20世紀90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保存資料的方式。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資料開始以數據的方式保存在網絡之中,這種方式更加保險,畢竟書籍會面臨潮濕、蟲蛀等風險,但并不是通過信息技術保存就不存在安全風險,如果遭受惡意攻擊,很有可能多年心血毀于一旦。因此,建立檔案庫就很有必要,圖書館就具有此項功能。圖書館仍以傳統紙質媒介為主,信息網絡技術為輔來保存資料與信息。但傳統紙質媒介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它不能同時滿足多個人的需求。但是互聯網技術就不同,它可以將資源轉化為數據,通過數據共享的方式同時滿足每個人的同種需求,使得資源不再具有獨占性,更能推動資源的共享。
二、圖書館資源共享現狀
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迫切希望圖書館資源能越來越豐富。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3076個,總藏量達789億冊,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058冊,比2007年增長了49%;各級財政對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總數達9349億元,其中購書專項經費1478億元,人均購書經費109元;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434億,文獻外借冊數達到33191萬冊次??梢钥闯?,政府對圖書館的投入量大,關注度高,但分配到每個人手中就很少,圖書館資源的現狀就是總量大,人均少,且個人對購買圖書的意識弱,還未養成全民購書的習慣(見表1)。
另外,從表1中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數量從2007年的2064個增至2013年的3076個,但總藏量只由53億冊增至789億冊,這與公共圖書館的增長嚴重不符,最為明顯的是人均藏書量只從039冊增長到058冊,雖說這有人口基數大的影響,但還是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不平衡性,即公共圖書館數量激增,但總藏量跟不上其數量增長的速度,且人均藏書量的發展嚴重滯后。
三、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過窄
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交流渠道,導致資源利用不充分,不符合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進而導致教學資源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另外,就圖書館館藏來看,缺乏全面性。
(二)高校圖書館資源浪費與破壞
雖然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圖書館有了智能系統的幫助更好地實現了圖書的管理與維護。盡管如此,仍然會因為個別不文明現象,導致圖書的浪費與破壞,圖書經常會出現缺頁少碼的現象,由于信息不對稱,人為破壞電腦等,在借閱書籍時很難清楚地了解到借閱書籍的余存量。除此之外,圖書館桌椅毀壞、定時維護修理等都有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三)高校圖書館信息系統不完善
雖然很多一流的高?;緦崿F了圖書館信息系統的全覆蓋,但是還有很多高校的信息系統建設還不夠完善,這也是造成高校圖書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之一。各高校存在用戶權限及IP限制的問題,這使得高校之間資源流通變得更加困難且不易突破。同時鑒于各大高校急于維護自身優勢的特點,往往更加注重控制外部人員的行動,這些屏障與壁壘都將阻礙資源共享的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針對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過窄問題,可以借鑒閱讀網站,將圖書館的實體書籍轉化為數據的模式,上傳到互聯網,使用這一新型的大眾媒體傳播渠道來擴寬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同時將各個高校圖書館通過廣域網連接起來,使得各大高校的圖書館資源互聯互通,由點及線,點線結合,即保持各自的相對獨立性,又發展各自的互通性。
針對圖書館資源浪費與破壞的問題,要積極提升審核技術,加大懲處力度。要明確圖書館資源的所屬問題,同時在給予使用權時,要預先制定一系列規定,減少破壞的發生;對于浪費問題,應該利用云技術,通過大量數據分析來評斷出各種資源的需求量。根據需求量來決定供給,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
要不斷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完善信息系統,打破用戶權限和IP認證的限制,真正做到資源共享,通過共享資源來發揚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彌補自己的劣勢。
根據高校圖書館資源存在單向流通的特點,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它改變為雙向流通的方式,增強用戶體驗,通過不斷的交流反饋,來完善圖書館資源配置。還可以通過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使得資源配置更有針對性。
通過了解圖書館共享資源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在增加圖書館總量的同時,不可忽視圖書數量的發展,可以通過以書換書的方式來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更新換代的速度。同時,開展圖書閱讀活動,刺激人們讀書的積極性。國家財政部門及各級政府對于財政資金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應用要精準到位,避免資源浪費。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圖書館變得更加現代化,更加方便快捷。而所謂的“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模式是創新時代的又一產物,它的出現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互聯網+”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平臺,應該充分利用最新技術,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
[參考文獻]
[1]王紅.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研究[J].現代情報, 2008(4).
[2]楊萍萍.高校圖書館區域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管理評估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 2008.
[3]許成香,張泰山.近十年來高校資源共享研究綜述[J].湖北師范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
[4]官鳳婷,高波.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現狀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 ,2012(5).
(責任編輯:喬虹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