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進行實證研究,探討CBE,即“能力本位教育”理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中運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結果表明:高職公共英語要以崗位需求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模塊化教學,同時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通過模擬實際場景將工作任務融入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崗位實踐能力。
關鍵詞:CBE;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崗位能力;酒店管理
作者簡介:歐陽琨(1981-),女,江西南昌人,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大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海南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立項項目“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hdjy1654),主持人:歐陽琨;海南大學青年基金項目“基于需求分析和CBI理論的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設置研究”(編號:qnjj1430),主持人:史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35-0063-04
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在《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2017年工作要點》中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深化國際合作和交流”[1]。雖然我國職業教育在這些年取得快速發展,但目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費時低效,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多數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較弱,不具備用英語處理日常事務及涉外活動交流的能力。有鑒于此,高職院校亟待改革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以達到人才培養目標。
一、能力本位教育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即“能力本位教育”,其涵義是“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2]。CBE強調“以職業或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為從業能力的基礎,以能力表現為教學目標、教學進程的基準。注重‘學并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不受時間和環境限制組織課程與實施教學的系統方法”[3]。CBE教學特點包括:分析職業能力,確定教學目標和評價的標準;以能力為教學基礎,設置模塊化課程教學;重視學生自我學習和評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個別化教學,使他們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能力。高職院校用CBE理論指導職業教育時應注意專業課內容要適應社會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及時調整;基礎課根據專業課的需要而設置,在制定教學計劃、目標和方法時應符合崗位能力的要求。
二、CBE視角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公共英語作為服務專業課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傳授學生與其專業和崗位相關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近年來的數據分析和調查顯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言運用能力整體上有所提高,但從其崗位實踐能力來看,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只重書本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不能充分認識到職業技能與英語的相關性,他們職業技能的發展受到影響;二是英語教學方法陳舊,與職業實踐脫節。高職英語教學主要還是采用傳統“滿堂灌”的形式,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也沒有根據職業特點靈活選用教學方法,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操作能力;三是英語教材內容不豐富,缺乏職業特色。許多不同專業的學生使用同一套英語教材,其內容與專業的關聯度不高,這削弱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內在動力,阻礙了他們職業技能的培養;四是英語教學評估體系單一,無法滿足職業培養的需要。多數高職院校通常采用筆試的形式去評估學生英語實踐操作技能,這種方式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不平衡,無法達到崗位要求。
三、基于CBE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
為更好地探索CBE理論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成效,由四位教師組成的研究組開展了此次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研究組認為高職英語教學的出發點應以職業為導向,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服務性,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技能。而CBE是“建立在發展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強調以實踐操作技能為中心”[4]。因此,CBE教學理念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組選擇海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016級酒店管理專業30名高職學生為教學對象,選定“酒店基層崗位服務之——前臺登記入住”這一單元,依據CBE特點設計教學步驟,主要包括:1.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確定酒店管理崗位對英語能力要求;2.分析學生英語專項能力是否達到崗位要求并最終確定教學目標;3.設計任務開展教學活動;4.教學評價及反饋。教學活動為期一個月(4周),共計8學時(2學時/周)。研究組還邀請三位同行教師參與課堂觀摩,進行現場交流。
(一)酒店管理崗位對英語能力的要求
研究組走訪一些酒店并發放調查問卷,通過收集到的數據分析酒店從業人員應具備何種英語能力。結果顯示:1.酒店基層服務崗位要求服務人員熟悉服務接待用語,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能夠順利地提供前廳客房預訂、登記入住、客房及餐廳服務等;2.酒店基層管理崗位要求管理人員掌握基層服務和管理英語,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3.酒店中、高層管理崗位要求管理人員除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之外,還應具備較好的讀、寫、譯能力。
(二)教學目標
CBE強調教學目標由“學生個體特點和專業特點決定,突出教學的職業性和實踐性”[5]。研究組以酒店前臺為交際背景,設計一個簡單的任務來分析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確定最終的教學目標。任務要求學生們分別扮演外賓和前臺接待人員,雙方通過電話確認訂房信息。結果顯示學生要完成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絕非易事。例如在確定房型時,他們就混淆了“double room”和“twin room”的概念;在詢問客人到店和離店時間時,常用表達為“May I know your arrival and departure dates?”而大多數學生不能正確使用該句式,并且錯誤地使用動詞“arrive”和“depart”而不是名詞形式“arrival”和“departure”。
通過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聽說能力的分析,研究者發現他們不熟悉入住流程,而且語法知識存在漏洞,酒店英語常用詞匯和句型掌握不足,無法達到酒店基層服務崗位對英語能力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研究組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首先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外語語言基礎知識,以及具備外語語言交際能力,從而為學生掌握職業技能打下良好基礎”[6]。因此教學目標又細化為交際目標和語言目標。交際目標是指實現知識的內化,用所學知識去完成各種交際任務;語言目標是指掌握在交際過程中所需的單詞、短語或語法等,語言目標要為交際目標服務。研究組設定本單元的交際目標為培養學生了解和掌握酒店登記入住的流程,并能準確、流利地使用英語接待外賓和辦理登記入住手續;語言目標定位為學生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與“登記入住”每一個環節密切相關的必備詞匯、短語、句型等;通過完成這兩個目標來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滿足崗位需求。
(三)教學活動
整個教學活動(見圖1)采用任務教學和情景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組設計具有潛在交際價值的任務去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并通過六個步驟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
圖1 基于CBE的教學活動流程
1.情景設計。課堂上借助道具模擬出真實的酒店前臺工作場景,這樣通過增強學習環境的新鮮感來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在實踐過程中更直接地獲取語言技能。
2.布置任務。CBE指導外語教學強調以任務為本,在交際的過程中學語法、學技能,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語言技能。研究者以酒店前臺登記入住流程為教學主線,并根據現實中的場景進一步設計兩個具體任務,旨在幫助學生在交際環境中掌握“酒店入住”相關的專業英語詞匯和句式,為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基礎。第一個任務要求前臺接待員向外賓提供房型、房價等信息,并在訂房成功后詢問其支付方式;第二個任務是接待員如何滿足外賓對入住房間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例如樓層、無煙、海景房等。任務完成的全過程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呈現,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實際的交際場景。
3.課前準備,學生初步完成任務。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書籍收集資料,組織語言、設計對話并反復練習。他們不再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作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課堂上的表演,研究者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詞匯表達,如“海景房(a room with an ocean view / a room with a sea view)”,“無煙房(non-smoking room)”;學會區分“single room”, “double room”和“twin room”;超過三分之一的小組會使用常用句式,例如“Have you made a reservation?”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your passport or ID card?”“How would you like to make the payment, by credit card or in cash?”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對“登記入住”各個環節有了初步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了主要的語言知識點,溝通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在句式運用方面還有明顯不足。
4.知識點總結。研究者播放電影視頻和微課給學生呈現酒店登記入住場景,梳理總結入住流程,其中包括“greeting(致敬)”,“checking reservation information(確認訂房信息)”,“offering room type and rate(告知房型及房價)”,“filling in the registration form(填寫入住登記表)”,“payment(付款)”,“best wishes(祝福)”;同時引導學生合理設想外賓提出的各種要求,前臺接待員遇見的各式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式。通過師生互動教學的方式,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前臺登記入住的工作流程,也為習得相關的語言知識點奠定了基礎。
5.知識點學習。CBE指出學習過程應“遵循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規律,通過領會、鞏固和應用三個環節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7]。在確定學生已掌握“酒店登記入住”流程之后,研究者對每組的表演進行評價,糾正語音、語法等錯誤,并結合所觀看的視頻列舉出本單元所要求掌握的英文基礎詞匯26個以及相關的語法知識、基本短語和常用句式22個、登記入住的專用詞匯和短語27個。研究者還發現對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式的講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知識,提高語言輸出質量,為下一步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做好準備。
6.鞏固訓練。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語言應用能力,實現本次教學目標。一方面,研究者設計進階練習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掌握語法、詞匯等知識點;同時還布置相關的口語訓練,尤其是常用句式的強化練習。研究者截取一段關于酒店登記入住的電影視頻,先讓學生模仿配音,然后要求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重新設計配音,這樣不僅能幫助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同時也促使他們“從復制性地運用語言過渡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8],實現“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化。通過學生的配音練習,研究者還可以觀察他們是否具備“交際”和“語言”目標所要求的能力,為評價其語言技能提供了依據。
(四)教學評價及反饋
為了從多方面了解CBE理念指導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效果,研究組邀請師生共同參與,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等形式完成了此次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及反饋。教學實踐完成后,研究組發放調查問卷及時獲取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問卷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輔助材料”,“教學成效”這幾個部分展開調查。問卷發放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本次教學實踐給予了充分肯定。83%以上的同學認為教學任務安排合理,教學內容與專業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高達90%的學生表示喜歡情景表演,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提高了他們課堂參與度。此外,83.34%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能促進相互學習,尤其鍛煉了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PPT課件、音頻視頻等教學輔助材料內容緊扣教學主題,因此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經過本單元學習,超過96%的學生表示已經掌握登記入住接待流程的相關知識和語言表達,80%的學生能夠完成接待任務,但仍有30%的學生表示在遇見實際問題時,英語溝通存在困難。
2.教師評價及反饋。研究組和參加課堂觀摩的同行教師通過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研討交流,在會上同行教師分享了聽課感受并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最后研究組對CBE運用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
三位同行教師對本次教學實踐都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CBE模式的課堂以崗位和職業需求為導向,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會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崗位英語應用能力”;“教學任務安排合理,教學環節設計緊密,使整個教學過程既有趣味性,也充滿了挑戰”;“將行業英語納入公共英語教學,在教學中滲透職業元素,通過觀看視頻等真實語境進行語言教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時教師們還提出了一些教學意見,例如“在布置任務時,教師有必要進一步解釋以便學生充分理解任務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考慮到任務難易程度,可以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來合理分配任務”。
四、教學實踐的思考
綜合調查問卷結果,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同行教師的教學意見,研究組對此次教學實踐進行了思考:
高職英語教學要以提高職業技能為導向,在了解學生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制定總體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現有英語水平和崗位需求,進一步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職業目標三個方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任務,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著重培養學生使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職業情景中的實踐智慧培養”[9]。
“以崗位技能為中心設計教學內容”[10],以學生“學到實用的語言知識服務于崗位”為教學重心,結合“教、學、用”三方面實現知識和實踐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情景教學和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幫助他們較好地掌握“語言目標”所要求的詞匯、短句和句式并完成交際任務。此外,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效果方面,經過“領會、鞏固、應用”三個環節的訓練,學生在語言運用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都有所進步,基本達到了本單元的目標要求。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反映完成任務存在困難,研究組通過分析發現這些同學基礎較差,阻礙了英語水平的提高,這種情況也為CBE提倡的個別化教學提供了研究方向。
本次教學實踐對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印證了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CBE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把行業英語、職業英語納入公共英語教學,才能滿足動態的崗位和市場需求,進而培養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2017年工作要點[EB/OL].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703/t20170301_297770.html.
[2][3]能力本位教育[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BD%E5%8A%9B%E6%9C%AC%E4%BD%8D%E6%95%99%E8%82%B2/8271609?fr=aladdin.
[4]王辛.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6):43-45.
[5][7][9]唐紅梅.基于能力本位的大學英語教學探析[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161-163.
[6]李靜.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職院校外語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2):98-100.
[8]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112-122.
[10]劉紅燕.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實施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培訓中心,2010(12):23.
責任編輯 時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