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文·女部》共收字238個,《現代漢語詞典》共收錄208個“女”部字。在近6年社會、文化、地理的變化中,“女”部字的字義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女性地位的起起伏伏。論文分別從三個女性地位變革的時期來談漢字的字形、字義演變,再由哲學的辯證角度理解女性地位的變化與漢字演變的關系,最后得出漢字演變的過程就是更加貼近生活、符合社會變化的結論。
關鍵詞:漢字演變;女性地位;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付亞超(1987.1-),女,回族,甘肅金昌人,本科,助教,現就職于寧夏理工學院發展規劃與科研處,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1
文字是記錄社會歷史的工具,也是人類表達文化、反映經驗的工具,而正是文字具備這樣的性質,人類在使用文字的過程中賦予了它很多附加功能,這些功能不是通過文字直接表達的,而是經過人們的仔細研讀、分析后才能知道的文字背后的社會和文化。
一、漢字字義演變規律演變所反映的女性地位
漢字的演變過程主要分為字形和字義的演變,而字義的演變充分反映了漢字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文化,每個字的產生和演變都滲透了中國倫理道德的意識、君臣觀念、家庭觀念等文化,而其中所總結的規律是我們認識漢字發展變化的重要依據。
我國女性從有史以來.除在原始時期的母系社會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外,一直處在被歧視、被壓迫的地位。
1、視女性為卑賤、愚昧、無知、順從的人。例如:奴,在甲骨文中像一手抓一女子之形。奴隸最初是在戰爭中抓來的。 《說文·女部》中從人從女,會意字。以此來表示奴隸,已然是貶低女性。
2、視女性為邪惡、貪婪、道德敗壞之人。例如:a.表示奸邪、貪婪、淫亂的字。奸,形聲字,從女干聲,本義為干犯、冒犯、亂。 b.表示妒忌、懶惰的字。妒,《玉篇·女部》 :“妒,爭色也。”從女得義的字還有:嫉、妤等。c.表示傲慢、誣謗、褻瀆的字。姍,誹謗。《說文·女部》:“姍,誹也。”由誹謗義引中出詆毀義。d.表示其他惡德賊行的字。嫌,仇怨,怨恨;妄,隨意、狂亂等。
以上所舉漢字,有些是《說文解字》收錄的,這說明歧視女性的觀念由來已久。也有些是后人增造的,這又說明這種觀念影響之大、之遠。漢字既表現了造字者的思想意識,也反映了社會的傳統文化觀念,對漢字進行剖析,目的在于揭示漢字的創造發展與傳統文化觀念的內在聯系。
二、在不同的時期帶“女”字部的漢字所反映的女性地位的變化
在上古社會里, 女性地位空前尊貴。后來,在一個漫長的時期內, 女性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過文字來透視文字背后所記錄的女性地位變遷鏡像。
(一)在上古母系氏族時期帶“女”字部的漢字及其產生原因
原始社會應該說是人類的開端,母系氏族社會又是原始社會的早期狀態。女性在原始社會這種神秘的生殖力量以至于擁有崇高的地位而受到人們的崇拜。如:女,甲骨文形體的“女”字就取象于一個正襟危坐的女子的形象,雙臂交于胸前, 端莊淑雅, 表現出一種高貴的姿態;金文形體上多了一個形體, 看上去像是一個王冠或氏族部落酋長頭上的裝飾物,更具體地而形象地再現了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
(二)商朝以后帶“女”字部的漢字及其產生原因
自商朝以后,婦女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逐漸減弱,男性認識到自身的社會生產作用,兩性的不平等制度就這樣逐步加深。例如:“姻”字和“娶”字。“姻”《白虎通·嫁娶》云:“婦人因夫而成, 故曰姻。”婦人既要因夫而成, 說明她們已經喪失了獨立的生存能力。與此相應, 男女成婚謂之娶,《說文》:“娶, 取婦也。”“取”字取象于遠古戰爭勝者割取所殺所俘之敵的左耳的以計功,但也包含了女性如物可取, 完全沒有自己主意的意義。從主宰到附屬品再到奴隸, 聯系漢字, 尋繹了人類演進的軌跡,反映了女性地位的逐漸下降并沒落的過程。
(三)近現代帶“女”字部的漢字及其產生原因
正是由于字形的簡化,引發了現代人對字形更加合理化演變有了想法。同時,因為時代發展,很多帶“女”部字的詞義都存在古今異義的現象,例如:“妖嬈”,在解放前或者更久以前,“妖嬈”有三層含義:a.嫵媚多姿。(唐)何希堯 《海棠》詩:“著雨胭脂點點消,半開時節最妖嬈。” b.指嬌媚的女子。(魏)曹植 《感婚賦》:“顧有懷兮妖嬈,用搔首兮屏營。” c.形容歌聲婉轉動聽。 (唐)唐彥謙 《漢代》詩:“艷詞傳靜婉,新曲定妖嬈。” 前兩種意義都是含有貶義的。但是在現當代“妖嬈”是說女性的妖艷、有魅力的含義,是褒義的,可見女性地位已不同往日。
三、從漢字的演變規律和女性地位的變化看漢字的發展趨勢
隨著封建禮教逐漸在社會有識之士的推動下逐漸走向了解體,隨之解體的自然也有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制度。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之后,婦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如今在中國,女性應越來越多的在我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中擔負重要的責任了。
總的來說,從漢字所反映出來的女性地位變化看歷史、社會性質的發展變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女性最終走向了獨立和解放。從辯證的角度也可以看出,通過女性地位的變化所映射出的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性質可以看出漢字的發展變化。其中較重要的,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不僅僅是遵循著“字形簡化”、“字音亮化”的規律發展的,我認為漢字的字義也在朝著更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符合人類的文化、社會性質等變化而變化的。
參考文獻:
[1]郭錫良.古代漢語[M].天津教育出版社.
[2]王暉.從商代“牝雞之晨”現象看商周婦女地位的文化差異[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4):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