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全
(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 支付結算處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現代化支付工具依托先進的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以電子化、數字化支付指令方式,實現實時貨幣支付與高效資金清算,為客戶提供開放性的支付平臺,對于密切各金融市場有機聯系、加速社會資金周轉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新疆以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將被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研究分析新疆現代化支付工具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進而梳理分析該變化與新疆經濟金融運行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不僅有必要,而且很有意義和價值,在多民族聚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新疆地區,新型支付工具在推廣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值得關注和思考。
近年來,新疆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現代化支付系統安全、平穩、高效運行,社會資金交易日趨活躍,資金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交易頻率進一步提高。以銀行卡、票據為代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在新疆快速發展,網上支付、電話支付、手機支付等電子支付不斷興起,業務量連創新高,新疆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現代化支付工具推廣取得較大成效。新疆支付需求層出不窮,電子支付方便快捷高效的支付特征,必然會延續其高度增長的發展態勢,其在支付領域的地位和作用會持續凸顯。(2013—2017年新疆地區非現金支付業務量,如表1、表2、圖1、圖2、圖3、圖4)。
數據表明,近年來隨著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不斷推廣與創新, 非現金業務交易量穩步增長。新疆非現金支付工具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有力支持了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從交易筆數看,銀行卡支付業務逐年持續大幅度上漲,且占絕對比重,票據業務逐年下降,匯兌等結算方式逐年小幅度增長,在2017年增長迅速;從交易金額看,匯兌等結算方式增速較快,占比在2014年超過銀行卡業務,票據業務2013—2016年逐年下滑,在2017年有稍有增長,占比逐年下降。新疆電子支付業務量連創新高,對加快社會資金流動、周轉和結算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業務構成來看,網上支付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始終占主體地位;電話支付業務量在低位運行,且占比逐年下降;移動支付業務量增長迅猛,占比逐年攀升,與2013年相比,2017年新疆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增長了41.90倍和24.23倍。

表1 2013—2017年新疆非現金支付工具業務量統計
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表2 2013—2017年新疆新型現代化支付工具業務量統計
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圖1 2013—2017年新疆非現金支付工具業務類別增長情況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圖2 2013—2017年新疆非現金支付工具業務類別增長情況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圖3 2013—2017年新疆電子支付業務量增長情況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圖4 2013—2017年新疆電子支付業務量增長情況數據來源:2013—2017年度新疆支付信息分析報告。
新疆地處偏遠,多數農牧民習慣于接受傳統現金交易,對電子化、數字化等支付指令方式認知度低,對銀行卡、紙質票據不相信、不放心,票據種類單一,業務量增長不明顯,融資功能有待發展,銀行卡閑置率高,部分銀行卡長期睡眠不發生交易。截至2017年末,新疆銀行卡睡眠卡數量累計459.11萬張,占新疆銀行卡期末數量的4.57%。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40個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新疆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各少數民族人口共1306.72萬人,占新疆總人口的59.9%。語言障礙又使新疆地區對新事物、新工具接受時間相對較長,這成為造成現代支付工具在新疆推廣難的重要因素。
推廣使用新型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成本包含軟件、硬件、業務手續費及維護費用等方面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通過業務拓展轉嫁由客戶承擔,其表現形式如年費、轉賬手續費、跨行交易手續費、工本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等,相對于傳統現金結算方式,其收費種類和標準繁多。
現代化支付工具發展失衡,地區差異較大,尤其是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滯后,計算機網絡覆蓋率低,致使銀行卡、票據市場在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發展的不均衡,是當前支付工具推廣中面臨的現實問題。網銀業務客戶拓展遇瓶頸,嚴重制約了依托網銀平臺辦理業務的現代化新型支付工具發展,比如電子商業匯票、第三方支付、電子交易、網上跨行轉賬等業務。此外,金融基礎設施的投入與產出的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在一些邊遠農村地區自助設備的安全防范、運營維護和客戶培訓等大量隱性成本,金融機構負擔較重且收益不高,而政府部門又沒有配套的扶持政策,無形中增加了推廣非現金支付工作的阻力。
一是開展現代化支付業務宣傳主要集中在城區,鄉鎮及以下地區較少,且宣傳的重點多以人民幣真偽、銀行卡知識為主,對支付系統、票據知識宣傳得少。在宣傳方式上,主要是以宣傳欄、宣傳標語、宣傳冊等傳統簡單方式進行,宣傳內容不全面,缺乏操作,廣大公眾和客戶對新型現代化支付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用途不掌握,難以選擇使用。
二是銀行機構多熱衷于理財產品等的營銷,而對于網銀等新型現代化支付工具,則是客戶有需求,才會提及;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銀行沒有專門的客服營銷宣傳人員,用戶實時體驗更無從談起。
一是科學擬定區域性現代化支付工具推廣應用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首先,繼續推進銀行卡產業的發展,用好銀行卡這一綜合性的支付工具,推進金融IC卡的發行,推動公務卡結算,推進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和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指標體系等;其次是制定推廣非現金結算工具推廣的規劃,如:單位集中支付、網上銀行業務、電話銀行業務等,明確具體措施和指標體系。
二是建立有效的收費制度,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是推廣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有效方式。在欠發達地區推廣現代化支付工具,其成本高、風險大,相關部門應把涉及三農的現代化支付工具作為一項政策性業務,在商業性現代化支付工具方面,也應根據地區差異,在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一是合理布局支付結算基礎設施,暢通結算渠道。建議在金融基礎設施的投放、布局上,加大基層營業網點加入現代化支付系統的力度,加大自助銀行設備的投入,如ATM、存取款一體機的布放,發展POS商戶等。
二是有效凝聚現代化支付工具推廣應用工作合力,不斷提高其在區域支付業務中的比重。同時要關心支持在瓶頸領域、薄弱行業、弱勢群體中拓展現代化支付工具這一民生工程,加大銀行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持續深化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不斷提高銀行卡滲透率,努力將電子支付業務打造成普惠金融業務的創新平臺。
一是在重點領域、公共領域推廣現代化支付工具。有效利用新疆農業產量優勢,如棉花、枸杞、糧食、肉類等,在產業優勢中推廣現代化支付工具。不斷挖掘新疆農業產業鏈中的支付結算需求,開發適合農業的非現金支付結算產品。充分發揮旅游產業優勢,推廣非現金結算業務。旅游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大量對現代化支付工具的需求,大力推廣旅游產業中非現金支付方式,有效改善旅游景區的支付環境。
二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黑名單庫,為信用卡、匯票、個人支票的推廣使用提供良好環境。要將涉及詐騙的銀行賬號及身份證信息納入黑名單,黑名單及時更新并發送給銀行機構,一旦涉及黑名單的資金交易一律阻斷。并將“黑名單”信息與人民銀行征信管理系統直聯,列入“黑名單”的客戶在系統中記錄其違約記錄,增加其取得其他金融服務、社會服務的信用成本。
三是整合資源,建立金融知識宣傳、現代化支付工具推廣的長效機制。建立支付清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分散的金融資源整合,把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推廣應用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利用金融知識下鄉進社區、進鄉鎮、進團場,組織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推介會等方式,全面宣傳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業務種類、功能以及給使用人帶來的方便、快捷金融服務,促進現代化支付工具得到快速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