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娥
【摘要】適合孩子的教育能夠增強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保證教育實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新時期結合留守兒童教育需求,應該積極探索創建“適合孩子的教育”實踐活動,增強教育有效性,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科學的教育和指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適合教育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27-01
長時間以來,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活動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育實踐活動成為農村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從“適合”教育原則入手對教育改革實踐探索進行分析,教師積極組織創建“適合孩子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增強教育針對性,彰顯教育價值,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也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因此值得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
一、“適合孩子的教育”
“適合孩子的教育”結合教育針對性和教育實效性思想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對寓教于樂教育思想的落實。“適合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就是能夠滿足孩子成長需求的教育,既可以兼顧孩子的當前成長狀態,也能有效促進孩子的長遠發展,在教育實踐中對孩子的學習潛力加以發掘,發揮孩子特長優勢,切實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可以說,適合孩子的教育對于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能夠在挖掘孩子潛力的基礎上實現對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取得相應的學習成果。由此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實踐中,應該注意把握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特殊性,探索適合孩子的教育,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
對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情況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發現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到城市中務工,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出現,并且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部分留守兒童面臨著家庭教育和親情教育缺失的現實情況、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關愛和生活關心嚴重不足,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自我存在感弱化,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發育和健康成長都產生了不良影響[1]。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社會信息復雜化的影響下,農村留守兒童在接收多元化網絡信息的過程中無法獲得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會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導致留守兒童選擇錯誤的人生方向。所以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應該注意對留守兒童實施適合的教育。
三、“適合孩子的教育”實踐活動的創建
基于“適合孩子的教育”思想,在全面把握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現狀和對適合教育迫切需求的基礎上,應該積極探索創建“適合留守兒童的教育”,增強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保證教育指導效果,為農村留守兒童創建更和諧的教育環境。在具體教育實踐中,基于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需求的探索,“適合孩子的教育”實踐活動的創建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下面就選擇其中兩點進行細化分析。
首先,在周末學習期間給予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和指導。在開展“適合孩子的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可以結合周末學習期間留守兒童無法獲得理想教育指導的情況,深入到留守兒童的家庭中義務輔導留守兒童,并適當的融入關愛教育,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引導留守兒童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在周末輔導期間,教師也可以利用農村教育資源,與留守兒童一起完成趣味性學習小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需求。
其次,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培養留守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其能對父母生活壓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保證留守兒童也能夠感受到關愛,體驗幸福和快樂,最大限度的降低留守生活對其心理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引導留守兒童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2]。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為留守兒童講解農民工在外拼搏的艱辛以及留守兒童受教育機會的來之不易,讓留守兒童能夠體諒家長的工作和生活,并盡可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學會愛和被愛,維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這樣就能夠充分發揮出“適合孩子的教育”重要作用,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將留守兒童的需求作為主要的考察對象,保證各項教學措施的制定和教學組織活動的設計規劃都能夠適合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需求,凸顯“適合孩子的教育”實際價值,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創造良好的受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蔣慶鎖.潛心悟道:創造更適合孩子的教育[J].江蘇教育研究,2015(14):7-12.
[2]薛榮發.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