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民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數學還能指導人們進行生活實踐,數學能真正幫助人類解決生活問題。數學教師為簡便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在講解數學知識之時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講解,指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能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準確把握數學知識。在數學知識講解中聯系學生周圍生活事件,在數學課堂上創建生活情景,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數學難題能力,讓學生逐步具備完整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全面學習數學知識是我們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 數學 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28-01
小學生還處于學習初級階段,他們思維受限,沒有完整數學思維模式,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理解較為表面。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有一定學習難度,他們較難理解新知識,同時他們又較難總結已學數學知識點。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講解融入到生活當中,通過實際問題分析及解決,為學生提供簡便學習方法,為學生打下學習基礎。
1.改變教學觀念,實行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通過生活情景建設進行數學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情景建設之時通常站在學生角度,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豐富數學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簡化學生學習難度。數學教師可充分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現狀。
2.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2.1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習情況
數學課堂上活躍氣氛最重要是全員參與,教師應在課堂上關注每個學生學習情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要考慮學生個人感受,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數學問題,為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提問問題可因人而異,一些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程度不深,教師可提問難度較低的題目,而對于理解較到位的學生,教師可增加提問難度,這樣便可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2.2 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
學生對于每門學科保持不同學習態度,這不僅僅取決于學生學習狀態,更取決于任課教師,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可增進師生情感,帶動學生學習。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個人友好態度,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指導者身份進行教學,而不以學生領導者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學習情緒,與學生進行溝通,在學生面對學習難題之時,教師應予以指導,教師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改進自身教學不足,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
2.3 緩和教學氛圍
學生在過于嚴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不利于學生發揮學習積極性,限制學生認真思考。一些學生在課堂上有些疲勞,這時學生可以選擇站著聽課,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有疑問,這時學生可以選擇進行提問。教師在課堂中不應過多限制學生學習,小學生本身有較多奇特想法,學生隨時可能產生疑問,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學習天性,順應學生學習方法。學生在課上進行提問是學生積極思考的表現,教師應及時為學生解答疑惑,教師教學氛圍較為緩和,教學更具生活化可為學生提供合適學習方法,讓學生感受數學魅力,學生不自覺更喜愛數學。
3.讓學生善于觀察,學會應用
數學源于生活,較多數學知識可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難題,教師可通過課堂教學引發學生思考,帶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教師也可通過布置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在課堂上,教師在講分數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蘋果分配,如果有兩個蘋果,六個學生,教師可讓學生思考如何劃分蘋果,學生經過思考及動手便能掌握分數知識。
在課下,教師可讓學生總結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實例,比如學生在購物時便會運用數學加減法知識,學生自己有50元,在購物中看到自己所喜歡的零食想要購買,這些零食價格不同,但自己零錢只有50元,這時學生就需要將零食價格進行對比,學生需要將所買零食價格進行加法計算,將零食價格控制在可支付范圍內。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對于生活道理的總結。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為簡便學生學習應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將數學融入生活當中,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道理,增加學生理解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木輝.任務驅動學習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OL].學周刊,2017(02).
[2]王紅娥.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