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達斌
【摘要】小學生教育關系到國家興旺和未來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教育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也對小學教育實現教育改革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符合兒童成長的生理心理規律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利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激活潛能價值、保留個性偏好,推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不斷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學創新 趣味教學 信息技術 人文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25-02
一、前言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學創新是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手段,也是滿足不斷變化的教學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本質需要,教學創新要想取得積極成果,就要從提高對教學創新意義的認識、探索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實施人文數學等方面入手,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步伐,以素質教學為目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我國新課改和教育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對于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意義
探索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是順應教育新體制的重要體現。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縱深思考能力、橫向發散思維能力。由于小學學習數學的時間緊,且知識點較多,再加上其中的部分知識點對小學生來說晦澀難懂,理解起來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普遍偏低的種種現象。因此,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的創新教學方法,成為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元化創新教學方法
(一)運用趣味性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自我約束能力差,思維水平不高,面對傳統較枯燥和邏輯要求較強的數學知識,成功調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關鍵。在趣味教學方法的應用實踐中,更應根據學生這個階段的特性,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善于運用游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形成自愿、自發的愉悅學習過程。
比如,教師在教“余數的除法”時,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可以進行邀請9 個人上臺表演“小白兔”,剩下的學生問教師: “大老虎要吃幾只小白兔?”教師說: “4 只。”9個學生每 4人站在一起,由其余的學生列出除法算式:9÷4=2(組)……1 人。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教學過程中,適時、正確的借助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利用其直觀和強大交互的特點,將極大豐富傳統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有助于構建一個“圖文并茂、視野開闊、資源豐富”的高效課堂。
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引入動畫顯示:動畫顯示一只小熊坐在一輛車輪為三角形的小車上向前行駛,小車旁出現文字提示:小熊坐著小車舒服嗎,為什么?學生很容易在直觀動畫的提示下發現車輪應做成圓形的。接著小熊換了一輛車輪為圓形的小車,但車軸沒有在圓心上,此時旁邊再次出現文字提示:車輪已改成圓形的,小熊這次會覺得坐著小車舒服嗎?學生依據剛剛所教學的內容很容易想到:要使小熊坐在車上不再顛簸,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通過一系列動畫的演變,讓學生在直觀的動畫展示中輕松學得知識,對教學內容和重點進行強調,寓學于樂,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高效學習知識。
(三)開展人文數學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完成理論知識的教授,強調“以教師為本”的授課方式,以單純的教學內容為主,以教程為課堂主體,忽略了學生個性化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對數學這門課十分喜愛,主動性越來越高,但還有一部分學生,任憑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自己卻聽得不知所云,成績越來越差。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人文數學,筆者認為要在教學中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通過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介紹數學的歷史故事、在數學教學中適當穿插其它學科的內容等多種方式,將數學知識融入到不同場景,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為我們帶來的物質意義和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全面適應新課改下教學發展需求,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拓進取,不斷創新。首先,教師需要以往的教育觀念,提高對教學創新重要意義的認識,通過多元化的創新教育手段,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挖掘學生的個性化潛能,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宗雅慧.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的幾點體會[J].教育現代化,2016.(08).
[2]王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