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摘要】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化學和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能將傳統的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聯系起來,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在化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對分析了現階段化學課堂教學的難點,通過調查的方法分析目前化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化學課堂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53-02
1.現階段化學課堂教學的難點分析
1.1化學教學形式化
現今傳統教育觀念依舊束縛部分化學課堂教學,一些教師由于理論上的相對匱乏,在課堂上與學生不能得到互動,依舊是教師講課,學生被動聽課,這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發展自己的能力,使得在教學中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現象。教師教學中不能夠做到學生為主,只滿足于教案是否完成,而不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實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始終有過于死板和放不開手腳的感覺,總怕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忘掉,因此課堂上常?!俺蠢滹垺?,學生也只能被動的學習,課堂氣氛沉悶且枯燥乏味,使化學的教學逐漸變的形式化。
1.2教學環節設計不合理
信息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注重對教材和教法的鉆研以及知識的灌輸和傳遞,完全按照課前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硬性完成自己設定的教學各環節,而并非讓學生親手操作,這樣一來,這個過程就會收效甚微,除此之外還存在學生“只做不運用”的現象。例如,有些老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課件上增加一些小動畫,結果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動畫上,反而忽視了課堂內容。還有的老師可能一堂課下來全部是課件,沒有了板書和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等等。因此,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正確應用于化學課堂教學中,既能達到我們的目標,又不至于喧賓奪主。
2.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上的主要應用分析
2.1展示微觀結構,模擬微觀粒子的變化過程
富有生氣、富有規律的圖案,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利用信息手段同時提供多個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極大地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為積極主動學好化學打下穩固的基礎。
例如通過實驗、幻燈、錄像、實物投影、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呈現適當內容的形象資料、用一幅幅如有機化學中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及其命名的教學,因學生初學,概念生疏頭緒多,又缺乏空間結構意識和空間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書無論如何也難以喚起學生的共鳴,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利用CAI從容不迫地把一種烷烴的結構進行多種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變換角度旋轉、對比與復原、關鍵部位放大、正誤對照剖析等,逼真的主體畫面、清晰的比較鑒別、精煉的規律歸納,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2.2模擬或再現化學實驗
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模擬錯誤操作。例如,酒精燈、試管的錯誤使用方法,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等,通過電腦動畫模擬演示錯誤操作帶來的后果,不但節約實驗用品,而且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二是嚴重污染環境,易使人中毒的實驗。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既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又可以避免對師生身體的損害。其三是難度較大,成功率較低或反應較慢的實驗。有一些實驗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成功或現象不明顯,影響教學效果。例如,氫氣燃燒時的火焰顏色等。也有一些實驗反應太慢,如鐵生銹等。采用動畫模擬,可以直接將實驗過程顯示出來,真實感極強,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2.3復習課中的應用
計算機課件的超文本方式以及多級菜單結構設計形式,正好適合復習課內容多、知識跨度大的特點。另外,把各實驗的重要現象剪輯起來,插入到復習課件中去,可以起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新課程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促使我們在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要有一個較大的變革,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有趣味性、直觀性,并能實景模擬,把知識與現實連接起來。這有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知識,有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最終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秀香.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年S2期
[2]顏慧娟.網絡環境下的中學化學教學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16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