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麗杰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61-02
初中化學學科有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元素,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因此,初中化學教學要把生命教育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化學教師需要認真挖掘初中化學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培養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和社會的責任,要采用實驗教學手段讓學生感知化學感悟生命存在。筆者依據《課標》要求,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客觀分析當下初中化學教學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現狀,并提出可行性的實施建議,以促進化學學科中生命教育的有效落實。
一、初中化學課程中生命教育缺失的歸因分析
1.教學內容工具化,無視生命教育的本質。
現行的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蘊含著大量的生命教育元素。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師生都圍繞分數在做機械運動,教師僅僅講授與分數有關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初中化學“唯分數論”導致整個化學課堂視分數為第一生命,教材中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教學元素全被刪除掉,課堂中失去了生命價值的教育,學生的人文意識、保護意識完全被分數所取代。即便是涉及到生命教育,也是流于形式,重在知識傳授,淡化心靈感悟,忽視思維提升,一切變成浮云,得不到有效落實。
2.教學方法單一化,影響生命教育的效果。
盡管不少教師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受舊有觀念的影響,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脫離時代社會,沒有構建多元立體的教育模式,導致教育效果不夠理想。歸結起來,單一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生興趣不高,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缺乏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成長的行動自覺。這樣的教育學生參與度不高,只是應付式被動式接受教育,最多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但是也是曇花一現,甚至也是一知半解。教師需要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感和責任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自主挖掘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生命給養,以真正領悟到生命的價值所在。
3.教育過程條塊化,忽視生命教育的價值。
近年來,先進的教學思想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發展,學科知識條塊化愈發明顯。教育課程精細化條塊化給生命教育形成了不少的負面影響。教學中,教師將化學知識、化學歷史等教學內容進行細化歸類,將自然知識和人文元素進行區分,人為地將化學進行切割,使化學走入非人性的錯誤傾向。各種教學指標的量化和固定的模式程序都是用數據扼殺了人性,忽視了個體生命的價值存在。
三、生命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1.挖掘化學教材,把握生命教育的契機。
化學一直以來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初中化學教材富含生命教育素材,其中不乏與生命直接關聯的知識點,諸如有機物、無機物、水、空氣、農藥、化肥等內容,這些都是進行生命教育的元素。比如,教學滬教版化學第二章《我們身邊的物質》時,本章中的空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四個內容都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存意識,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大氣污染、水污染、大氣變暖、臭氧層破壞等熱點問題的視頻材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觸目驚心的畫面中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正含義,激發學生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環保意識,進而形成捍衛生命健康的人文情懷。
2.開展實踐活動,培養關愛生命的道德情懷。
初中化學教師要根據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時間活動,走進社區和群眾,利用學到的化學知識幫助社區群眾排憂解難,比如,教學完滬教版第四章《燃燒燃料》后,我們也可以組織一次社區活動,向群眾宣傳“關注生命,遠離火災”有關知識,教育群眾做好防護細節,提醒他們不要忘記關閉液化氣、不要在加油站接打手機、嚴防煙花炮竹爆炸、學會火場逃生、及時關閉用電器等等事項,幫助群眾提高尊重生命的意識。這樣做,寓教于樂,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生命教育,潤物無聲事半功倍。
3.規范自身行為,發揮教師榜樣示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道德情操和生命質感對學生有著榜樣示范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識,用自己的嚴謹作風、博大胸懷、樂觀氣質、友善態度引領學生凈化心靈和陶冶情操。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單一地用分數衡量學生的好壞,要全方位多元化評價學生,用愛心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燈,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陷,用欣賞的觀念看待學生的成功。
總之,化學學科中的生命教育力避空洞說教,教師需要將其有機融合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用直觀生動的方法多元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收獲成功分享快樂,從而樹立自信心、責任感,并最終形成對生命的尊重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的生命之花綻放得美麗動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