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
【摘要】本研究利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分析了我國5個省市城市和農村家庭子女數量與高等教育入學率的關系。研究發現在5個省市的獨生子女家庭中,上海城市獨生子女高等教育入學率最高,甘肅省農村獨生子女高等教育入學率最低。整體來看,家庭中子女數量1-2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沒有較大差別。5個省市中,子女數量對高等教育入學率的影響上海市最為顯著,遼寧省和甘肅省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城鄉差距最大。
【關鍵詞】家庭子女數量 高等教育入學率 城鄉差距
【中圖分類號】G4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230-01
一、引言
隨著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紅利、養老問題日益凸顯,從2013年至今,計劃生育政策放松,“單獨二孩”啟動。相關研究表明,當前放松計劃生育政策,不利于經濟增長,并將減少孩子的人均教育投資和人力資本積累[1-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執行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0年基線調查數據,并利用stata11.0版本對數據進行處理,利用相關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入學率與各因素之間是否有較強的相關關系。最后利用回歸分析分別研究5個省市的家庭子女數量與子女高等教育入學率的關系,對各回歸結果做出解釋,比較不同省份之間的研究結果。
三、研究發現
由相關分析結果可知,家庭子女數量與高等教育入學率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08。父母教育程度和城鄉差別與高等教育入學率顯著正相關,皮爾森相關系數分別為0.315、0.456和0.808。
首先,建立回歸方程模型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其中Y為高等教育入學率,自變量X1、X2、X3、X4和X5分別表示家庭子女數量、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城鄉差別和城鄉與性別的交互項,β1、β2、β3、β4和β5表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由回歸結果可知,對于遼寧省,R2值為0.859,即自變量可以解釋高等教育入學率總變異的85.9%。F檢驗結果為Prbo>F=0.000,模型具有顯著意義,即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遼寧省樣本最終回歸方程為:
■=0.073-0.037X1+0.212X4
家庭子女數量對高等教育入學率有負向影響,例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子女數量每增加1個,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降低3.7%。對于城鄉情況來說,其他條件不變,相比于農村,城市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高出21.2%。其他4個省市的回歸結果解釋與遼寧省大體相同。對于上海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子女數量每增加1個,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降低16.1%;河南省的家庭中,子女數量每增加1個,其他條件不變,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降低5.5%;對于廣東省,其他條件不變,子女數量每增加1個,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降低3.6%;而對于甘肅省的家庭來說,每增加1個子女,其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降低1.5%。比較5省市子女數量對高等教育入學率的關系發現,子女數量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上海市最為顯著。
對于遼寧省,城鄉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相差21.2%;對于上海市,城鄉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相差11.8%;對于河南省,城鄉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相差7.8%;對于甘肅省,城鄉之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相差21.1%。通過5省市數據的比較,甘肅省和遼寧省城鄉之間差距較大,河南省城鄉差距較小。
四、結論
本文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在5個省市的獨生子女家庭中,上海城市獨生子女高等教育入學率最高,甘肅省農村獨生子女高等教育入學率最低。對于同是獨生子女家庭,因為生活的城市各異,其生活水平有明顯不同。上海屬于我國沿海發達城市,而甘肅屬于西北內陸城市,較為落后。對于甘肅省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條件相對較好,但整體教育素質與教學條件與上海市還是有差距的。
整體來看,無論是農村、城市,還是落后省份、發達城市,家庭中子女 數量1-2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沒有較大差別。相關研究也表明,子女的數量從一個增加到兩個時,孩子的升學率會隨之升高;孩子的數量增加到兩個以上時,孩子的升學率開始下降。這可能是因為一般家庭能夠撫養起1-2個孩子,孩子之間也可能互相促進學習。
本文認為我國可以借鑒本研究中5個省市子女數量對高等教育入學率的研究結果,注重不同地區的教育公平,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在實行人口相關政策時,盡量限制家庭中子女數量超過2個。國家在分配相關資源時,要注重效率并兼顧公平。
參考文獻:
[1]楊茜.中國家庭教育決策中“數量—質量”替代效應[D]. 東北財經大學, 2015.
[2]劉永平,陸銘.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基于家庭養老視角的理論分析[J].經濟學,2008,7(3):127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