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社會信息化趨勢下,校園信息化將成為社會信息信息化的主要陣地。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研究拓展,引入跨行業線上線下服務,開啟校園服務圈的新篇章。本文通過對XX學院微信公眾平臺與校園信息化電子餐券系統建設為例,主要闡述微信公眾平臺在校園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 校園信息化 電子餐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247-02
1.引言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已經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一種重要展現形式,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平臺,并收到了廣大師生的追捧。而這些年校園信息化的普及,則更多的是展現在傳統的PC、APP領域。如何將微信公眾平臺與校園信息化建設進行融合,展現新時代下信息技術的魅力?本文就以XX學院微信公眾平臺與校園信息化電子餐券系統建設為例,探索研究產品建設,作為“智慧校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研究意義
在微時代下使用公眾賬號作為載體來全面宣傳學院政策文化,通過附加的電子餐劵系統,拓展學員的就餐形式,兩者科學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學院“智慧校園”的重要模塊,開發與建設以宣傳推廣與配套服務為基礎的平臺,可以為普通高校許多日常工作“減負”。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基礎使用、新功能的挖掘與開發等多個方面來探討如何進行校園管理中對校園資訊的獲取與互動,以達到更好地提升校園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3.現狀分析
微信用戶數龐大,公眾號開放能力不斷提升,全行業解決方案已經給很多行業帶來巨大的移動互聯變革。針對基于微信公眾賬號的校園內信息化系統探究,在教育培訓領域智慧校園主題中又掀起了再一次變革。
3.1.移動互聯網的迅速崛起: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高校官網陸續完成改版,但傳統互聯網優勢已逐步向移動互聯網轉變,因此建立智慧化的微信公眾號宣傳體系,對于樹立高校形象、增強宣傳、提升教學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3.2.傳統宣傳方式的信息傳遞不及時:高校官網雖然有學院新聞、熱點信息的發布,但更多的是移動智能終端的碎片化訪問,同時高校配套的紙質宣傳手冊也不能做到實時更新,很多時候造成消息投遞的不及時;
3.3.管控壓力和成本急劇上升: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管理成本、壓力和強度不斷的提高,特別需要一種創新、科學的管理模式,提升效率與收益;
3.4.用餐環境不和諧:通過傳統的餐劵使用模式,無法及時的管控用餐情況,同時不可避免地發生逃票、冒用等不和諧用餐情況;
3.5.智慧化管控缺失:不符合國家和社會倡導的科技引領未來的教學理念以及智能化、無紙化辦公需求。
4.平臺設計研究
根據業務需求分析,優化業務流程,確定系統的邏輯模型、功能要求等。其中關鍵是理清業務流程,抽取某些信息為公共接口,設計軟件系統的模塊層次結構,設計數據庫的結構以及設計模塊的控制流程,尤其是數據結構的設計,其目的是明確軟件系統如何做,同時可以實現第三方系統的接口附加。
我們通過微信公眾號搭建校園微站信息化平臺,開發電子餐券系統,以用戶信息作為共同部分,對校園傳統就餐工作流程的更新升級,來實現校園信息化。實質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微信公眾平臺、電子餐券系統,兩個不同的產品建設,通過業務分析,開發公眾平臺接口,實現業務流的創新。不同系統的附加,體現“智慧校園”這一概念在普通高校日常工作過程中可以得到較大程度試點與采用。
4.1整體功能模塊設計
4.2.微信公眾平臺設計
4.2.1.高校信息:高校簡介、新聞信息、交通路線、課程介紹、師資團隊、培訓動態、聯系我們等點擊跳轉到專門設計好的微官網上,微官網數據與官方網站數據同步,交通線路可以通過點擊坐標實現地圖導航;信息同時可以通過微信分享給好友或朋友圈,達到推廣營銷目的;
4.2.2.個人信息:用戶必須填寫個人信息,以獲取會員功能,管理員后臺審核用戶信息;
4.2.3.我的培訓班:學員所報名參與的培訓班,通過“我的培訓班”可以查詢詳細課程內容、時間表、教室、講師、聯系方式等,學生方便快捷的了解學習信息;我的培訓班內容可通過微信管理后臺直接錄入,或通過接口讀取,如果有校園管理系統,可做數據接口,展現更多功能;
4.2.4.我要用餐:電子飯票系統,由系統統一生成加密后的二維碼飯票,一票一號制,用后作廢;管理員或者班主任可通過后臺發放飯票,學生領用飯票后到食堂掃碼就餐,如有學生不方便使用微信公眾號,可由班主任打印飯票后發放給學員就餐;
4.2.5.營銷活動:通過搶紅包,課程體驗、我要投票等方式吸引用戶關注、使用高校公眾號,增加用戶粘性;
4.2.6.信息推送:向關注用戶群發、分組群發、單獨發送指定信息;達到宣傳營銷、信息通知等服務。
4.3.電子餐券設計
學生加入培訓班,班主任或管理員審核通過,發放食堂就餐飯票(或直接向指定用戶發放飯票),學生通過關注高校公眾號使用飯票,在高校食堂掃描飯票二維碼,認證通過即可就餐,便捷環保,部分不能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學員通過向班主任申請,將電子飯票打印紙質化就餐。
4.4.其它系統引入
微信作為新媒體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很快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獲取和溝通交流平臺。作為一個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新媒體平臺,微信校園公眾平臺有一種獨特的優勢——單多高頻。校園醫療、校園餐飲、校園外賣、校園快遞、校園通信、校園信息管理、微信雷達社交等都屬于大學生的剛性需求且被習慣主導,換言之,對于大學生來說使用校園微信平臺是一個常態化的基礎性功能,在一個相對固定且封閉的區域,平臺一天的使用量和訂單量可能要大于其他所有電商同時間包裹數的總和。
在規范了公共信息以后,通過接口集成的形式,我們可以面向微信公眾賬號平臺,建立起面向校園范圍用戶的一個綜合性、跨專業的平臺,實現校園信息化的拓展與傳統信息化的延伸。
5.總結
建立與移動互聯網微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宣傳體系,對于樹立高校形象、加大口碑宣傳、提升各類服務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有效控制高校管控壓力與資源成本,提升效率與收益;建立智慧化校園體系,創造和諧的用餐秩序。
通過對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與電子就餐系統的融合的研究探索,旨在拋磚引玉,為建立一整套體現“智慧校園”概念的推廣與服務的系統平臺,實現多類型平臺的引入和新功能的挖掘與開發等多個方面,優化高校工作流程,提升高校在教育領域的整體形象,讓校園信息化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在高度信息化的當今社會趨勢下,校園信息化將成為社會信息化的主要陣地。校園醫療、校園外賣、校園快遞、校園通信的化建設也將重新開啟校園服務圈的新篇章,重新建立數字化的校園生活。校園生活信息化水平也將從硬件設施等層面上升到軟件層面。
在大學生不斷改變生活觀念的前提下,原有的校園生活模式將逐步轉變成微信公眾平臺上的線上消費模式,我們期待看到一種更為適應當今潮流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在校園生活中翻起新的篇章,我們也不難想象,未來的大學生可能只需要帶著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在校園一天的學習、生活需要,感覺網絡科技帶來的淋漓盡致之感。
參考文獻:
[1]夏凌云,韓立峰,王長慶.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打造校園信息移動發布平臺[J].信息技術.2014
[2]杭國柱.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J].商.2014
[3]禮曉宇.淺談“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
作者簡介:
許濤(1982—),男,浙江省杭州市人,工作單位: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職務:在線學習經理,研究方向: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