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針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循環結構的教學難點,本文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引入到教學中,從而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提升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教學案例;C語言;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 TP31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1-0060-0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difficulty of the loop structure, this article will “project orientation, the task drive” is introduced into teaching,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enhance the lessons more interest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cases; C language; Task driven
0 引言
C語言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為提升學生編程實戰能力,在《循環結構》章節的教學中引入“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
1 教學案例呈現
1.1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while循環,do-while循環和for循環;
教學難點為理解并熟練運用while循環、do-while循環和for循環。
1.2 教學環境準備
■教學環境準備
(1)具有多媒體廣播教學系統的計算機機房,一人一機
(2)計算機安裝Windows 7系統
(3)安裝 VC++ 6.0編程開發工具軟件
■課件準備
(1)課件制作是以教材為藍本,結合教學目標和教案
(2)注意圖片、文字、色彩等要素之間的整體性與協調性
■課前復習與預習
(1)復習If語句和switch case語句
(2)預習while、do-while、for循環語句的基本語法和關鍵字
1.2 教學內容:
■指導部分-模擬“英雄聯盟”游戲中對戰過程;
■練習部分-模擬“英雄聯盟”游戲中購買商品過程。
1.4 教學過程
本次課教學過程分為7個環節:情景引入、確定任務、演示操作(前三環節以講師講解,引導為主)、案例實訓、指導探索(以學生實訓為主)、程序點評和總結評價(后二環節以師生討論為主)。
■情景引入(時間:3分鐘)
首先導入情景問題:現在有很多同學喜歡玩“英雄聯盟”游戲,請問在兩位英雄對戰過程中,當滿足什么條件時,對戰才結束?可以用什么結構描述重復對打過程,以及用什么語句來判斷對戰結束呢?
設計意圖:通過此問題,了解學生對知識點if語句和循環結構掌握情況,為引入本次課程內容做一個鋪墊。
■確定任務
(1)指導部分(時間:2分鐘)
模擬“英雄聯盟”中英雄對戰過程,其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英雄對戰過程”圖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游戲對戰過程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練習部分(時間:2分鐘)
模擬“英雄聯盟”中購買商品過程,效果如圖2所示:
設計意圖:1)通過模擬游戲購買商品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循環知識的掌握。
■演示操作
(1)指導部分
1)講解指導實現思路(時間:5分鐘)
設計意圖:講解思路,旨在讓學生理解程序邏輯。
2)講解關鍵代碼(時間:5分鐘)
在展示同時,提醒學生要在編寫程序過程中,對關鍵代碼添加注釋。并導入一個案例:有一個程序員開發完一個軟件,但無任何注釋,若他跳槽離職,后期公司對軟件升級時,其他程序員很難理解程序,導致開發進度緩慢。
設計意圖:展示關鍵代碼,旨在讓學生加深程序理解;添加注釋,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編程規范,既有助于理解和程序維護,又符合未來軟件開發工程師崗位的職業要求。
(2)練習部分(5分鐘)
講解練習實現思路
設計意圖:講解思路,旨在讓學生理解程序邏輯
■案例實訓
在演示操作環節結束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上機實訓,指導部分20分鐘,練習部分25分鐘。
整個實訓過程分為4個階段:
(1)分配任務:首先由小組長分配任務
(2)任務編碼: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碼,并進行小組討論,共同解答。
(3)過程管理:在實訓的過程中,組長負責監督與輔導,教師負責巡查與指導。
(4)提交程序:由小組長負責收齊程序提交。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能力,并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指導探索(時間:10分鐘)
完成編碼任務后,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請問while和do-while兩者有何區別嗎?能將指導程序和練習程序分別用do-while循環和for循環實現嗎?你認為for循環有何特點?要求由各組長組織各組成員進行探討。
設計意圖:同一案例用不同程序邏輯實現,既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又符合未來軟件開發工程師崗位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職業要求。
■程序點評(時間:10分鐘)
程序完成后,由講師和學生對優秀小組程序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點評,既在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符合未來軟件開發工程師崗位對具有良性競爭意識的要求。
■總結評價(時間:3分鐘)
結合學生完成案例情況,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總結,指正學生在源程序書寫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例如,(1)死循環,(2)無注釋,(3)編碼格式不規范,(4)變量命名不規范。
【參考文獻】
[1]于寅驊.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實踐與思考[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6):44-47.
[2]陳承源,馮驪驍.C語言課程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軟件工程,2017,20(08):44-46.
[3]崔晗,彭文娟.淺談C語言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方法[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7(2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