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福仙,王 美,上官麗仙,倪小偉
(金華廣福醫院,浙江 金華 321000)
機械通氣在RICU病房中的使用率可高達50%[1]。據相關統計機械通氣24~48h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在ICU病房中的發生率在8%~28%[2],VAP不僅會加重基礎疾病,同時還延長住院時間,因此有效控制VAP的發生率是目前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循證護理在RICU病房中逐步開展起來,筆者將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對84例呼吸機行機械通氣患者相關研究資料整理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我院RICU病房住院治療并予呼吸機行機械通氣的84例患者。納入標準[3]:(1)行氣管插管并接呼吸機機械通氣;(2)通氣時間至少3d;(3)患者或患者家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4]:(1)合并嚴重肺部感染;(2)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灼傷。將84例患者按體重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3~78歲,平均(49.2±4.9)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1~79歲,平均(50.3±4.6)歲。2組患者性別構成和年齡無差異(P>0.05)。本研究分組原則與后續治療通過醫院倫理學委員會認可并批準。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吸痰吸氧護理、靜脈護理、褥瘡護理等。而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1)組成VAP防治小組。查閱相關文獻,根據當下RICU病房的實際護理情況,咨詢循證護理專家,制定完善的循證護理計劃,同時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2)查找循證依據。參照美國護理學院協會的預防VAP循證護理實踐指南[5],同時查詢是否存在相關的系統評價等循證醫學的證據,對常見的策略、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總結分析,同時定期考核,檢驗護理人員的實際掌握情況,對遺漏點和誤區等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洗手、臥位護理、吸痰護理、腸內營養護理、氣囊套管護理、口腔護理、呼吸機管道護理7條VAP循證護理證據[6];(3)制定護理計劃。將所獲得的科研證據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患者需求相結合,作出符合我院RICU病房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需求的護理計劃;(4)實施護理計劃。通過自評、同行評議、評審等方式監測臨床證據的實施效果;(5)具體實施。①在口腔護理中改變傳統的擦拭法,以擦洗法為基礎,2次/d,采用電動牙刷或軟毛牙刷擦洗,每2天1次進行全面口腔清潔。結合口腔沖洗,徹底清除菌斑。若預計機械通氣<5 d沖洗溶液采用口泰溶液,若時間延長至10~15d,采用聚維酮碘、氧化電位水等進行口腔護理。②吸痰護理,吸痰時一定要動作輕柔,由于患者自主排痰能力弱,且吸痰為侵入性護理操作,護理時選擇粗細、柔軟度適宜的管子,在鼻飼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胃潴留現象,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停止。③早期撤機,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加強基礎護理與營養支持,以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當患者病情穩定符合拔管標準時盡快停機拔管,同時醫護人員嚴格掌握撤機指征,避免因通氣時間過長而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1.3.1 VAP發生率 當機械通氣48h后至拔管后48h內出現的肺炎判定為VAP發生[8]。
1.3.2 延遲出院率 超出既定的出院時間(即病情穩定無進展轉至普通病房后身體各項功能正常符合出院條件)即為延遲出院。
1.3.3 護理滿意度 采用醫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包括服務質量、服務態度、護患雙方溝通情況等情況,滿分100,以80~100為滿意、60~79為比較滿意、低于60為不滿意,以滿意和比較滿意計算滿意度。
1.3.4 生活質量評價 對2組患者出院后采用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生活質量評價:應用諾丁漢健康調查問卷(NHP)[7]對2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其中包括精力、睡眠情感、社會生活、軀體活動等指標,每項評分均為1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優。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VAP發生率、延遲出院率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VAP發生率以及延遲出院率比較[n(%)]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 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RICU中最常用的治療手段為呼吸機機械通氣,盡管呼吸機通氣可以有效維持患者生命體征,但有引發VAP的可能。為了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VAP的發生,循證護理在RICU中的應用日趨廣泛。相關文獻也證實了采用循證護理后,VAP的發生率明顯下降[9]。
佘秋群等[10]學者將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RICU病房中結果顯示:試驗組VAP發生率與機械通氣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研究表明,觀察組VAP發生率為9.52%、延遲出院發生率為16.67%,基本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主要由于科室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循證護理培訓,為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服務,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循證護理模式對細節護理要求較高,實施后氣道清潔更加徹底,大幅降低了VAP發生率,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證實循證護理模式在預防VAP中的有效性。
總之,自開展循證護理后,通過對RICU中VAP的深度認識,查閱相關文獻,制定出專門的護理計劃,同時對護理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督加同行評價。通過本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循證護理模式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較有著明顯的優勢,使得RICU 內 VAP 發生率、延遲出院率均有明顯降低,且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在RICU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陸建芳.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及其致病菌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4):123-123.
[2]宋玉平.循證護理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861-3862.
[3]馬群華,張靜,楊陽,等.呼吸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1):1898-1899.
[4]陳素芹,余玉娥,廖麗霞,等.運用循證護理構建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干預策略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6):696-697.
[5]張曉菊,陶然,顧艷葒,等.腦外傷機械通氣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循證護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11-5222.
[6]王林香,單禮旦,吳坤坤,等.循證護理對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3):1532-1535.
[7]黃慧賢,王琨,戴秀菊,等.呼吸重癥監護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的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74-75.
[8]秦珊,何先弟,汪華學.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療研究進展[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4):559-561.
[9]唐慧婷,盧惠娟,楊曉莉,等.ICU 護士長對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管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7,17(2):24-27.
[10]佘秋群,龍虎成,田艷,等.ICU患者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8(4):8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