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馳
摘要 介紹了玉米雜交種鐵研58的特征特性,總結了鐵研58的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蟲草害防治、適當晚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玉米;鐵研58;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3-0024-01
鐵研58是鐵嶺市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選系鐵0322為父本、自選系鐵0102為母本雜交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2010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遼審玉[2010]476號)。2015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蒙認玉2015002號)。由于其具有高產穩產、活稈成熟、抗旱耐瘠性強、抗倒伏、耐密植、根系發達、莖稈堅韌等特點,連續幾年為調兵山市主推品種,種植面積大,經濟效益高,深受種植農民的歡迎。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鐵研58幼苗葉鞘紫色,葉緣紫色,葉片綠色,穎殼紫色,花藥綠色。株型半緊湊,成株葉片數20~21片,株高280~300 cm,穗位高120~130 cm。花絲淺紫色,雄穗分枝8~10個,果穗錐型,穗長15 cm左右,穗粗5 cm左右,穗行數16~18行;外觀品質上,穗軸紅色,籽粒橙色,粒型為半馬齒,百粒重35.7 g,出籽率84.4%。
1.2 籽粒品質
經化驗分析:賴氨酸含量0.28%,粗淀粉含量75.88%,粗脂肪含量3.76%,粗蛋白含量8.78%,籽粒容重774.2 g/L。
1.3 綜合抗性
鐵研58自推廣以來,田間表現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株型緊湊,在密植條件下,植株個體協調能力強、群體整齊一致、秋季不倒伏且活稈成熟。經2009—2010年在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錦州市農業科學院、鐵嶺市農業科學院、丹東農業科學院、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接種鑒定,彎孢菌葉斑病(1~5)級(MR),大斑病(1~7)級(S),灰斑病(1~3)級(R),莖腐病(1~7)級(S),絲黑穗病最高值0~1.0%(HR)。
1.4 生物學特性
鐵研58在遼寧生育期132 d,較對照鄭單958早2 d,需活動積溫2 845 ℃。莖稈堅韌,根系發達,耐密植,抗倒伏,抗旱耐澇性強。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選種
玉米生產上都是單粒播種,種子質量十分重要。對質量較差的種子一定要人工再次選種,選大小均勻一致、籽粒飽滿、純度不低于97%、發芽率達95%以上的種子,播種前選晴天晾曬種子2~3 d[1-2]。
2.2 適時播種
一般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土壤耕層5~10 cm土溫穩定通過10 ℃,擇時播種即可。一般采用機械精量播種,播深3~5 cm。播后及時鎮壓保墑,確保一次性出苗[3-4]。
2.3 合理密植
鐵研58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株型緊湊,在密植條件下,植株個體協調能力強,適宜密植。據遼寧鐵研種業有限公司試驗,一般高肥力地塊保苗7.2萬株/hm2,中等肥力地塊保苗6.6萬株/hm2左右[5-6]。
2.4 科學施肥
施足底肥,一般底肥施氮磷鉀復合肥375 kg/hm2、優質腐熟農家肥15.0~22.5 t/hm2。適時追肥,結合中耕,深施尿素450 kg/hm2;也可以一次性施玉米長效復合肥750~900 kg/hm2 [7]。
2.5 蟲草害防治
在地下害蟲重發生區,種衣劑應選用克百威有效成分含量≥7%的懸浮劑進行種子包衣,如20%福·克懸浮玉米種衣劑、15.5%福·克懸浮玉米種衣劑等。
在玉米蛀莖夜蛾、蒙古灰象甲防治上,在幼蟲危害初期用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48%毒·辛乳油或20%阿維·辛乳油1 000倍液,在黃昏蒙古灰象甲等害蟲出沒時順壟緩慢噴霧,確保植株根際周圍土壤均勻著藥。
在粘蟲防治上,應抓住幼蟲3齡暴食為害前關鍵防治時期,集中連片普治重發生區,應掌握在幼蟲3~4齡時施藥,可用48%毒死蜱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或用20%阿維·辛乳油或40%菊·馬乳油75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或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5%甲氰菊酯乳油的其中1種稀釋成1 000~1 500倍液噴霧;粘蟲發生嚴重的地塊,可以采用菊酯類加有機磷類混配的方法噴霧防治,效果更加理想。
在玉米螟防治上,7月上中旬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一般釋放赤眼蜂22.5萬頭/hm2(分2次、間隔5~7 d),將螟蟲消滅在孵化之前;也可在4月20日至5月5日期間噴灑白僵菌100~150 g/m3封玉米秸稈垛[8]。
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噴灑40%乙·莠懸乳劑5 700 mL/hm2即可。苗后四至五葉期噴灑40%玉龍5 250~6 000 mL/hm2,可一次性控制玉米田雜草危害。注意在噴霧前地面一定要平整,噴霧時要均勻,用藥量一定要準確。
2.6 適當晚收
當籽粒基部黑層出現、乳線消失、苞葉變黃變白、上口松開時,玉米達到生理成熟即可進行收獲[9]。由于鐵研58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穗柄短,不易掉穗,適宜機械化收獲,可適當晚收。
3 簡要制種技術
父、母本行比1∶6,為促使花期相遇,應進行播期調整:將父本1/2與母本同播,母本發芽后播余下二期父本,一般母本保苗6.75萬~7.50萬株/hm2,父本保苗4.5萬株/hm2。
種植密度:行距60 cm左右,母本株距25 cm左右,保苗6.75萬~7.50萬株/hm2;父本株距38 cm左右,保苗4.5萬株/hm2。
病蟲害防治與一般大田相同。
4 參考文獻
[1] 常云龍,宋秀珍,劉麗,等.玉米帶狀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9):46-48.
[2] 牛峰,劉正,張子學,等.黃淮海南片夏玉米區‘隆平206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農學學報,2014,4(2):29-33.
[3] 馮國良,劉福虎.玉米高產創建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12):1322-1325.
[4] 張文彥,李小強,田莊志,等.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2,58(4):254-256.
[5] 張秀清,王春英,王慶成,等.超級玉米雜交種‘魯單818的選育與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187-191.
[6] 張守林,王要闖,戚廷香,等.黃淮海地區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4):130-133.
[7] 王永宏,趙健,吳瑞,等.引黃灌區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09(3):36-39.
[8] 王和洲. 黃淮平原小麥玉米一體化節水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8.
[9] 南元濤.黑龍江省中西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