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泓

摘要:粉彩瓷人物題材是瓷上彩繪人物題材中最重要的品種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從歷史、藝術到文化內涵等角度入手,淺論粉彩人物瓷畫長盛不衰的秘密。
關鍵詞:瓷上粉彩 人物 藝術特征 文化內涵
一、粉彩人物瓷畫的定義與溯源
著名的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我國陶瓷的一種傳統裝飾方法,也是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延續至今已經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粉彩瓷的特點,即充分運用了一種名為“玻璃白”的彩料。“玻璃白”起初為粉狀,后磨成液體,在繪畫的過程中,它起到了乳濁的作用,畫出的圖案可凸顯出國畫中“渲染技法”的特性,使得瓷器在燒制之后,產生一種粉潤的效果,這就是為什么它也被稱為“軟彩”的原因。
粉彩在傳統陶瓷中的裝飾題材和表現手法非常豐富,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魚藻、走獸、草蟲五大類型。粉彩人物瓷畫源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素以線條纖細,色彩豐富,粉潤柔和,秀美嬌艷的特色風靡于世,是當時陶瓷行業的主力軍,且深得皇室青睞。多年來它一直處于興盛狀態,有過人之處就必有特別的原因。
粉彩瓷人物繪畫和其他的瓷上畫種一樣,是在繼承前輩彩繪瓷人物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藝術特點是:線條纖秀、畫面工整、色彩淡雅古樸、粉潤柔和等,這種繪畫裝飾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形象和色彩的表達能力上,可與傳統國畫媲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粉彩的繪制工序較為復雜,因為它必須經過兩次爐火燒制,而且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可謂來之不易。在藝術創作時,描繪人物服裝或植物花朵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在上面用蕓香油調和彩料渲染,再用勾線、填色、罩色、洗染等技法,既有工細的重工,也有豪放的寫意。觀精微之處,毫發畢現,眉目流盼傳情。望瀟灑之處,清新俊逸,筆墨縱橫交錯,人物神態飛揚。一般情況而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粉彩人物畫是其五大類型中難度最高、要求最為嚴格、學習時間最長的,而這也是一件優秀的粉彩人物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二、瓷上粉彩人物畫的藝術講究
陶瓷工藝看似簡單,其實繁復多元,撇開拉坯、利坯等常常聽到的,還有許多程序和講究。它與造型、裝飾有所區別,沒有那樣直接的表達,相對而言更為間接而需要深入品味。如果把造型、裝飾等比作雄偉的大廈,那么工藝則是支撐的框架、基石。實際上,和許多手工業一樣,制瓷工藝的工具也較為簡單,主要還是依靠雙手操作完成。
在粉彩人物裝飾中,彩繪工具和顏料的運用十分關鍵,掌握好它們是工藝制作的堅實基礎。就工具而言,畫筆與其它筆的制法、形狀、質感都有不同,粉彩顏料與繪畫顏料也各不同,粉彩顏料屬于礦物質,磨得不細會影響繪制和畫面效果。而油料性能的掌握更為重要,此外在燒制時溫度的高低和升降溫的快慢也影響呈色,甚至氣候變化,陰晴雨天四季溫度都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效果。
由于陶瓷造型的復雜形狀及特種工具和化學顏料的結合,形成了陶瓷工藝美術的藝術特色。下面從三個方面來看粉彩人物繪畫的藝術特征:
1、線條
線對于粉彩人物繪畫是十分重要的,人體衣裙和整體構圖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物形象的優美,線的韻律感和風格,對人物刻畫的作用至關重要。在衣紋描繪方面,古人有一個總結,叫做“十八描”,使用較多的有“十八描”中的鐵線描、游絲描、柳葉描等等,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物裝飾的線描也在不斷發展,陶瓷人物裝飾運用的線條逐漸突破了“十八描”而變得更加豐富。
陶瓷藝人創作一幅粉彩人物畫,對畫中不同的人和物根據形象需要采取各種不同形狀、風格的線條描法,既要有局部上的區別,又要有整體上的統一。把握好這一點有難度,但卻是十分必要的。
2、色彩
傳統粉彩大多數是傳統題材,在裝飾人物的色彩時,一定要懂得畫面的歷史背景,根據實際情況將色彩有機地搭配,才能將畫面填得合情合理,真實而有意境。比如人物衣裙要明朗清晰,特別要注意對比色與調和色的運用;人與人之間,景與景的顏色,色彩要輕重搭配以及色階的層次、遠近色彩的處理、冷暖色調的運用。如帝王人物,九五之尊宜用明黃色,其是色階第一層也最為奪目,表達了莊重、威嚴的形象,加上宮殿建筑物色彩的襯托,更加顯見莊重和華貴。
3.裝飾
粉彩人物繪畫在塑造形象上,對于畫面整體裝飾性的探求,藝人和觀眾都不應像西方美術繪畫那樣追求寫實、逼真,而應采取象征、寓意和聯想的表現手法,像中國畫講求“筆到意生”。這和中國人含蓄的人文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推崇一個藏字,要求做到“似與不似之間”,這就使裝飾性的表現方法及形式得以廣泛運用。
仍然拿人物的衣紋來說,自然形態的衣紋是比較亂的,但作品中的人物衣紋不能如實描繪,而要經過概括、提煉、加工,使之有條理化和節奏感,整體的韻味便體現出來了。
三、文化內涵的體現與塑造
很難理解作品沒有文化內涵。筆者喜歡通過作品,再由旁人去評析作者,最終獲取與作品若即若離的訊息。這里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作者大多擅于一錘定音,或者全然不知。這樣的情形對作品來說,很致命。二是筆者極其迷于可能性。可能性這一關鍵詞,正是現代性的核心。
今天的人們能夠從任何一件粉彩人物陶瓷作品中,看出其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還能從側面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陶瓷藝人往往會通過作品,表現當時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狀況,描述人們生活中的趣味片段。例如拿清代來說,帝王對于傳統文化十分重視,故而陶瓷繪畫中涌現出了許多人物圖作品,其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內容大部分都為民眾喜聞樂見、人所共仰的人物。更具體地來說,陶瓷粉彩人物繪畫擁有以下幾種文化內涵。
首先,從粉彩瓷的誕生來看,最顯而易見的要數它體現了中外文化藝術的密切交流。粉彩是在五彩基礎上結合外來琺瑯彩形成的,是典型的中外合璧藝術。粉彩人物陶瓷中包含了許多外來文化因素,不僅體現在色料上,而且還體現在技法和內容上。在繪制技法上,粉彩人物陶瓷引入了西方油畫技法,以前所未有的油料形式來進行色調的處理,使人物圖產生明顯的明暗層次變化,產生了與中國傳統五彩單線平涂技法各不相同的藝術效果;在表現內容上:粉彩人物陶瓷出現了大量的西方人物圖,均以西方油畫手法繪制,精細華麗,這類產品大多外銷歐洲各國。這是中國彩繪瓷人物圖歷史上最大規模對外來文化的輸出,正是因為有此先例,使其后中國彩繪瓷人物圖在對待西方藝術形式方面表現出更多的接受態度。它反映了中國陶瓷藝術的博大和包容精神。
其次,粉彩人物陶瓷包含中國文人氣息。雖然大量地引進了外來元素,但粉彩人物陶瓷并未丟棄中國文化元素,相反的,在某些方面還得到進一步加強。其中最突出的要數引入中國文人畫元素。至目前為止,文人氣息卻從未消沉。當然,其文化內涵則絕非復古,表達的是一種堅持個性和堅持民族文化的精神品質。
四、結語
粉彩人物陶瓷是時代的產物,是同時代文化精神追求的體現。陶瓷裝飾人物的形象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生活,觀察體驗生活,不管是畫古代人物還是現代人物都要以生活為基礎,脫離生活的藝術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先輩創造和完善的粉彩人物傳統技法和內容,是今人陶瓷事業的優秀傳統,我們必須在其藝術大海中剔除糟粕,取其精華。繼承傳統是手段,創新是目的,粉彩人物裝飾也必須做到在傳統的基礎上添加時代的東西,積極推陳出新,研究人們對于粉彩人物裝飾的各種不同的審美情趣和要求,以便創作出富有時代感和生命力的陶瓷藝術作品。這樣才能使粉彩裝飾藝術具有長久的、無可抗爭的生命力。